-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14566
- 條形碼:9787566014566 ; 978-7-5660-145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本書特色
在過去的相關研究中,有些問題研究比較少或者還處于空白狀態:一,對于苗族文化的研究多注重其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而對于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研究較少,對于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開發的研究比較多;二,對于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缺乏詳細、系統的分類闡述。三,針對烏江流域這一特定區域的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空白狀態,既無對烏江流域苗族節日的詳細分類介紹,也無對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具體文化內涵的研究,對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現狀、困境缺乏調查研究,對其保護與開發更無具體的、針對性的舉措。四,對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意義的研究不夠具體和深入,理論與現實結合不夠緊密,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太多實踐性。本書正是從這些薄弱環節入手,清晰梳理烏江流域苗族的傳統節日,準確闡述烏江流域苗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研究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意義,解析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面臨的危機和機遇,分析闡述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困境,從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征出發,從烏江流域苗族地區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有效路徑探析,以獲取具有實踐意義的可行性建議和良策。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內容簡介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文化研究系列叢書》清晰梳理烏江流域苗族的傳統節日,準確闡述烏江流域苗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研究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意義,解析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面臨的危機和機遇,分析闡述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困境,從當前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征出發,從烏江流域苗族地區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開發的有效路徑探析,以獲取具有實踐意義的可行性建議和良策。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目錄
烏江流域苗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研究 作者簡介
陳風波,女,漢族,副教授,歷史學碩士,現就職于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長期從事歷史文化地理學與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8篇,主持院級課題1項。 陳風華,女,漢族,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曾就職于甘肅農業大學人文學院,現為武警特種警察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參與國家課題1項,省級課題5項,課題獲獎2項,參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12篇。 劉燕燕,女,蒙古族,副教授,文學碩士,曾就職于武警呼和浩特指揮學院訓練部,現為武警特種警察學院教學科研部副教授,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主編、參編各類教材13部,參與武警部隊課題1項,主持院級課題1項,參與院級課題1項,參編。ㄗ灾螀^)級史志1部,發表學術論文27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