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3602
- 條形碼:9787514193602 ; 978-7-5141-93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 內容簡介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完善國有資本預算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堅持黨的領導與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國有企業改革的外部環境,等。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 目錄
1.1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2 國有企業市場化改革總體狀況判斷及依據
1.3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4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和重點
1.5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問題
1.6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法論
第2章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2.1 國有資本分類標準
2.2 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及監管模式
2.3 公益類產業轉型升級及改革方向、目標
第3章 完善國資監管體制
3.1 現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
3.2 管資本與管資產的區別與聯系
3.3 國有資本監管的意義、目標和實現方法與手段
3.4 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資企分開”與國有企業改革
3.5 管資本為主與國資監管體制改革
3.6 經營性國有資本概念、范疇、統一監管的目標與實現途徑
3.7 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脫鉤的必要性、脫鉤步驟和不再直接經營管理企業的制度安排
3.8 與政府脫鉤后的經營性國有企業與國資委監管企業的資源整合
3.9 地方國資定位及監管
3.10 中央企業參與地方建設的途徑、問題與實現共贏的機制
3.11 淡馬錫模式與我國國有資本監管
3.12 國資監管機構與國有企業經營職責邊界、國資監管機構、國資運營機構、國有企業三者間職責邊界
3.13 新形勢下國資監督方式、業績考核制度創新
第4章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
4.1 我國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歷程、成績與問題
4.2 國有企業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關系,工作機制構造,實現相互制衡的機制
4.3 不同功能及類型的國有企業完善董事會制度的途徑和制度安排
4.4 多層董事會在國有企業的規范運作
4.5 進一步提高監事會、巡視組等企業外部監督的高效性的途徑及制度安排
4.6 國有企業領導人概念與范疇
4.7 不同類型國有企業領導人分類標準及管理制度建設
4.8 國資監管機構或上級黨組織對國企領導人的管理方式與途徑
4.9 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市場建設有關問題
4.10 國有企業市場化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
4.11 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建設
第5章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
5.1 混合所有制對推動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可行性與條件
5.2 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目標與途徑
5.3 不適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領域
5.4 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方向與目標
5.5 “積極股東”定義及對推動國有企業改制的作用
5.6 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社保基金參與國家重點工程投資的意義和方式
5.7 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意義和方法
5.8 整合國有上市公司、打造一批優強企業的目標、方法與途徑
5.9 建立國有優先股和國家金股適用企業范圍、實現機制
5.10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作用與機制設計
5.11 非上市國有獨資(控股)公司股權讓渡的價格形成機制及程序問題
5.12 混合所有制條件下國有權益流失及防范措施
……
第6章 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
第7章 完善國有資本預算制度
第8章 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
第9章 堅持黨的領導與國有企業改革
第10章 創新國有企業改革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后記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 節選
《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大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報告》: 5.2.1 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目標 5.2.1.1 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壯大發展國有企業 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其根本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而國有企業利用非國有資本參與本企業的改制,其目標是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發展壯大國有企業,實現國有經濟的作用,保證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從根本上講,兩者并不存在矛盾。利用混合所有制對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其目的是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激活市場競爭,改變國有企業固有的弊端,實現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發展壯大,意味著投入資本的各方均獲得豐收的收益,非國有資本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國有企業又在市場化體系下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雙贏的結果。 5.2.1.2 加快推動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 國有企業很多處于壟斷性行業,但并非所有的壟斷性行業都是違背市場的,只有行政性壟斷才會產生違背市場運行的規則。打破行政性壟斷,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活力,促進社會總福利的提升,這才是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標。推進壟斷行業改革一直是國有企業改制的一個重要方面,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推出部分開放壟斷領域的政策,隨后又對民間資本開放了基礎產業、金融領域、國防科技工業等以往被禁止進入的領域。但并不是所有行業的壟斷都需要打破,都要引入民間資本。只有因為行政性干預而被禁止入內的壟斷行業,才是改革的重點。盲目地開放所有壟斷性行業,甚至用行政命令讓國有企業讓出市場,本身就是違背市場規則的,也不利于帕累托*優的實現和社會總福利的提升。在某些自然壟斷行業,盲目引入競爭實際上是降低企業效率,甚至是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在經歷了充分的市場競爭后,這些行業必然形成新的壟斷,但大量的資源和社會福利卻在此過程中無謂地消失了。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民資進入門檻,允許民資進入壟斷產業參與公平競爭*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行政壟斷行業,讓市場發揮作用。 5.2.2 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的途徑 對于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必須遵循“市場化”的途徑:即國家對混合所有制的實施不設置障礙,國有企業自身有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愿,在改革過程中遵循“市場運作”的原則,既沒有行政干預下的障礙,也沒有行政干預下的強迫。 (1)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等不同來源的資本共同投資新建企業,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這種新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不會改變原有參與者的股權結構,但在策劃到成立的過程中完全遵循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能從制度建立伊始就適應市場運行,綜合各種資本經濟體的長處,克服不足部分,成為一個優良的運行主體。 (2)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等獨資企業增資擴股,引入其他類型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這里的增資擴股,引入其他類型資本并非只是針對國有企業自身,也包括民營和外資獨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組并非僅僅是非公有制成分引入到國有企業中,更要使國有企業參與到運行良好、有市場發展前景的非公經濟中,只要這一過程符合市場化的原則,有利于社會總福利的增加,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可以放手而為。 (3)國有資本的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員工持股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職工持股改革本身是混合所有制實現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職工持股計劃,可以將原有的國有資本股份制公司股權結構變得更加豐富,激活企業內在的活力,完善監督和分配機制,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和分配公平,促進社會總福利的提升,更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資增值,實現國有企業的功能。 (4)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或外資企業的股份制公司,通過股權流轉或資產重組,引入其他類型的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同樣,股權流轉或資產重組過程中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也并不是國有企業片面引入和開放,其中也應該包括民營和外資企業對國有資本的開放。本著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讓社會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實現有效的資源流動,激活各種性質經濟主體的沉淀成本,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用企業內部管理代替市場交易,節省大量的交易成本,讓經濟運行的效率更高。 (5)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股權分散,被其他類型資本認購,*終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這是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簡單的形式。國有企業通過公司上市實現股權分散,可以激活企業內在的監督機制,讓國有企業管理更加市場化、正規化、透明化,同時也可以迅速增強國有企業的實力,實現快速擴張,有利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同樣,國有資本在公開發行股票市場認購其他經濟成分公司的股份,甚至多種經濟成分的公司相互之間形成交叉持股,也有利于資源配置的優化,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過程更簡單、更正規,但難度也因為需要滿足上市公司的條件而變得更大。 ……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