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論語 本書特色
本書是唐翼明先生《論語新詮》全本注解。
與其他版本《論語》的不同點:
《論語》對每段的解讀氛圍三個部分,分別是解釋、大意、導讀。
【解釋】這一部分是對字、詞、句的疏解,需要時也做一些背景交代。為了幫助一般讀者真正讀懂《論語》,不采用只對重點字詞單獨解釋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講的辦法,盡可能讓解釋清楚、明白而又好讀,避免繁瑣炫博的考證。同時考慮到今天大部分讀者都缺乏古文基礎,所以會連帶講一點文言語法。在讀《論語》的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養。
【大意】的目的是用流暢的白話文把本段的意思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完解釋之后對全段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不追求嚴格的直譯,只注重意思的表達。
【導讀】的目的在于引導讀者更全面、更深一層理解本段的內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體思想的關聯,以及它跟其他中外文化思潮的比較。尤其注重經典和現代的對接,希望借此彰顯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論語 內容簡介
本書是供一般讀者閱讀《論語》的普及讀物。主要是節取《論語》中對今天仍有意義的內容加以解讀,目的在幫助讀者真正讀懂《論語》,并結合現代的社會環境,吸取對今天有益的營養,建立健康正確的價值觀。《論語》原文共503段,本書選取300多段,分為二十三章,每章若干段不等。書后附有《論語》全文,以供讀者閱讀和參照。
論語 目錄
1 學而篇**
28 為政篇第二
51 八佾篇第三
76 里仁篇第四
98 公冶長篇第五
121 雍也篇第六
148 述而篇第七
176 泰伯篇第八
194 子罕篇第九
217 鄉黨篇第十
238 先進篇第十一
263 顏淵篇第十二
286 子路篇第十三
313 憲問篇第十四
353 衛靈公篇第十五
384 季氏篇第十六
401 陽貨篇第十七
424 微子篇第十八
436 子張篇第十九
457 堯曰篇第二十
論語 相關資料
三十而立,也不是三十歲才立業,穿衣吃飯不愁,而是說探索人生真諦已經基本有獲,有了自己獨立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有了獨立的人格,可以立于社會,立于天地之間了。(摘自第二章第四條·導讀)
君子不器,在孔子的學說里,君子就意味著一個充分成長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孔子認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的天賦得到充分的實現與發展,成為一個盡可能完美的人,而不是僅僅成為有某種專長、能夠充當一種器具的人。(摘自第二章第十二條·導讀)
也有指出犀利現實:
學而不思,今天中國社會包括學術界一片浮躁之氣,其實就是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的人都太多了。(摘自第二章第十五條·導讀)
也有重要警示,指出不良居心的人常用論語道德來欺騙人們:
君子不爭,不要把孔子講的“不爭”不適當地延伸到公眾領域,尤其是現代社會的公眾領域。(摘自第三章第七條·導讀)
也有用大白話深度品讀和細膩講解,暗示某些社會現實;一語點透文藝作品的價值,聯系前后,構成整體講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子夏當然知道這幾句詩是寫一個美女,他要問的實際上是詩句說明了什么道理,所以孔子回答“繪事后素”。這幾句詩雖然是寫美女,但我們讀者卻可以從中體會到“繪”與“素”的先后關系。子夏很聰明,從孔子的話里馬上悟出,禮儀也是一種文飾,像作畫一樣,必須先具備本質。如果本質不具備,禮儀就會變成一套虛文,就像畫要畫在絹上,笑和盼要發生在美女的身上,沒有絹到哪兒去作畫?不是美女,笑和盼也就失去了魅力。孔子說《詩》,一向講究比興,就是要超越詩的字面意義作延伸理解,所以對子夏的話很是欣賞。前一段孔子和林放的對話說明禮不離本,這一段孔子和子夏的對話說明文后于質,談的都是禮的本質問題,這本質就是仁。(摘自第三章第八條•導讀)也有聯系孔子、哲學、社會,這種現實問題你是否有所共鳴?
里仁為美,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知識就是力量”,在科學越來越發達、分工越來越明細的現代社會看似有理,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誤導。人類對各種具體知識的把握,即所謂工具理性,其位階永遠低于價值理性,即人類對于真善美的判斷。工具理性發達而價值理性貧弱,是現代人類的迷茫和悲哀。(摘自第四章首條·導讀)
譯文不追求訓詁精準,而求生動深刻,譯出微言大義,令你讀懂: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冉求對孔子說:“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實在是我自己能力不夠。”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會在途中停下來(因為走不動了),但現在你卻是畫地自限(根本不想走)。” (摘自第四章首條·大意)
看似說教,實際至理名言,點出成功人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成功離你很遠,其實它很平凡:
求道,或者用今天的話講,追求真理,是人生必修功課,尤其對一個有使命感的知識分子而言更是如此。一個人能力有大小,所以能走多遠因人而異,但無論能力大小,都要有求道的決心,都要盡力而為,寧可倒在前進的路上,也不可以畏難而止步不前。冉求的話表明他是后者,而孔子向來不喜歡不努力還要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所以對冉求的批評是很嚴厲的。(摘自第四章首條·導讀)
編輯續貂:優秀的人無論做什么,他們每天都在思考,尋求人生和所在領域、所處環境的道理,并以此來駕馭所遇。活得很忙卻不知為何而忙的人與他們相比,差的就是求道精神。求道可以認為是求道理,也可以是求知道,這是成功人士的習慣,也是精英人格的一部分。
揭露現實,富人的*桶金往往是不太干凈的,從孔子時就如此:
富而可求,重點其實是*后一句:干我自己喜歡干的事。前面的話無非是說,財富是人人喜歡的,我也并不例外,只是這東西不是誠實勞動就可以得到的,多半要通過不太正當不太光彩的手段才能得到,而這樣做我是不屑的。
今天時代變了,社會也變了,可能有很多人不贊成孔子的話,覺得財富是可以用正當的手段求到的。也許是吧。但看看今天我們社會上,那些家財萬貫的人,到底有幾個在發財的道路上真的是光明正大問心無愧的呢?好像還是不多。所以至少我個人是寧愿奉行孔子的話,不為發財(當然起碼的溫飽除外)去浪費我的精力,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要緊。(摘自第九章第十二條•導讀)
唐棣之華,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用情不深,用志不專。(摘自第九章第三十一條·導讀)
編輯續貂:情比專注,志比持久
論語 作者簡介
唐翼明,1942年生于湖南衡陽,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書法家,新中國第一位碩士學位獲得者。武漢大學中文系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碩士、博士,師從夏志清。曾任臺灣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現任華中師范大學國學院院長,華中師范大學長江書法研究院院長。
唐翼明出身文化名門,家學甚嚴,學術專長為魏晉文學與魏晉思潮,著作甚豐,代表作包括《魏晉清談》《古典今論》《魏晉文學與玄學》《大陸新時期的文學理論與批評(1977—1989)》《大陸“新寫實小說”》《唐翼明解讀顏氏家訓>》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