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3154
- 條形碼:9787520323154 ; 978-7-5203-231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本書特色
考察民國時期的文獻辨偽,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理論方法,否則不足以得出較為真切的認識。在全面回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佟大群著的《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分九章,對這個牽涉頗廣、意蘊豐富的學術現象進行了系統探究。其中既有人物研究,也有學案研究;既有部類文獻研究,也有代表論著研究。本書的篇章架構和內容,兼顧了人物與事件、專題與個案、縱向與橫向、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 從文獻辨偽與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文化轉型之間關系的角度,探究民國學人,如何在文獻辨偽活動中,實現思想和學術、傳統和現代、繼承與創新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從而推動20世紀中國思想文化及社會的發展進步。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內容簡介
民國時代是中國文獻辨偽學發展史上一個異;钴S的階段。民國文獻辨偽學是一個頗受學界關注的問題。但是迄今為止,未見有人真正從“文獻辨偽”的角度,解讀這個廣為人知的“文獻辨偽”問題。本書是國內**部系統研究民國文獻辨偽問題的專著,是作者《清代文獻辨偽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本書在全面回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理論方法,從文獻辨偽與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文化轉型之間關系的角度,探究民國學人如何在文獻辨偽活動中,貫徹其融合古今、中西的“文化自覺”。本書篇章架構和內容,兼顧了人物與事件、專題與個案、縱向與橫向、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 作者提出,民國時代的文獻辨偽,既非單純的文獻整理問題,也非單純的學術思想問題。在思想上是叛逆與救贖之間的博弈,在理論上是技法和心法之間的糾結,在方法上是證真與證偽之間的彷徨,是一場影響深遠、發人深思的文化運動,是一次試圖溝通整合古今、彌縫中西而未竟的文化革命。認識這場聲勢浩大的文化運動、評估這場立意高遠的文化“破壞”、接續這條已然斷裂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嚴肅的“世紀命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目錄
前 言
**章 世紀命題
一 覆古思潮
二 科學主義
三 考古新風
四 時代使命
第二章 梁啟超與辨偽學
一 主要論著
二 主要成就
三 理論別說
第三章 胡適的文獻辨偽
一 學術主張
二 辨偽實踐
三 辨偽得失
第四章 錢玄同的文獻辨偽
一 思想主張
二 錢顧夤緣
三 經籍辨偽
四 辨偽思想
第五章 顧頡剛的文獻辨偽
一 著述考論
二 辨偽實踐
三 辨偽成就
第六章 “劉歆偽作說”駁議
一 公案始末
二 代表論著
三 舊說駁議
四 是非得失
第七章 諸子文獻辨偽
一 辨偽源流
二 考辨名家
三 學案舉隅
第八章 辨偽集成之作
一 撰寫始末
二 主要內容
三 學術成就
第九章 傳承的迷思
一 重要成就
二 主要局限
三 文化反思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節選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四 是非得失 。ㄒ唬皞巫髡f”的方法局限 作為“劉歆偽作說”的集大成者,康有為以一部《新學偽經考》而青史留名?涤袨樵谡摮伞皠㈧巫髡f”的過程中,基本使用了所謂“《史》《漢》對!钡姆椒,或稱“班馬異同法”的方法。文獻互勘,或稱“以古書論古書”①,古往今來,都是學術研究中*為廣泛使用的一種辦法。只要運用得當,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康有為等人“劉歆偽作說”的成功,緣于此;失敗,亦緣于此! ∮嘘P康氏方法論的局限。錢穆說道:“今文學家遇到要證成劉歆偽作而難說明處,則謂此乃劉歆之巧,或遇過分矛盾不像作偽處,便說是劉歆之疏或拙!雹谶@是一種“左右逢源”,厚誣古人的做法。 錢穆又說道,究其實質,這些今文學家,“先存一個劉歆偽造的主觀見解”。故而,一見劉歆主張“漢應火德”,便疑心漢初的“尚赤”是劉歆的偽造,并根據五行生克,推測秦人的“初祠白帝”也是劉歆偽造的;又見劉歆說少昊為五帝之一,便懷疑凡是述及少昊的文獻,盡是劉歆偽造。進而認定,《左傳》《國語》《呂覽》《淮南子》以及《史記》等一干傳世文獻,“全靠不住了”③。 總而言之,在錢穆看來,康有為學說中,一個*嚴重的邏輯缺陷,就是“事先假定”劉歆作偽,進而把“劉向云云”一概認定為劉歆之假托,從而“把劉向以前的一切證據一概抹殺”,將所有“罪狀”統歸于劉歆一人。這就是康有為等人主張的“今文家法”④! ″X穆的上述質問,直指要害。想必康圣人再世,也百口莫辯。如果對于錢穆的諸多質疑,一時難得其要領。我們不妨參看楊寬先生對“《史》《漢》對校法”的批判:這是“意為進退,初無所據”⑤的“玄學之考證方法”①。康有為當時為證成己說,不惜斷章取義、先人為主的做法。實際上,已不是“文獻互勘”的局限,而是其學術思想的局限! 。ǘ皞巫髡f”的思想局限 人們有關“劉歆偽作說”思想局限的討論,大都集中在劉逢祿、康有為二人身上。以劉逢祿力證《左傳》之偽為例。劉逢祿通過證《左傳》之偽的方式,鼓吹“公羊經學”的思想色彩極為鮮明,這是人所共知的一個問題。對此,有學者指出:清代的文獻辨偽學“幾乎脫離了學術的正軌,如野馬之狂馳肆騁”②,劉逢祿應對此負責。 筆者以為,如是批判,頗值得商榷。無獨有偶,康有為的證成“劉歆偽作說”,其通過文獻辨偽而實現政治目的的旨歸,也是盡人皆知的歷史事實。對此,錢玄同、顧頡剛等人都曾言及。這也是康有為學術中*為人所詬病的問題! 〖幢闳绱恕N覀儜搶Α皠㈧巫髡f”的“思想局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應該說,有價值述求的學術研究,是古今中外都曾存在的文化現象?v觀中國文獻辨偽學史,這個現象依舊存在! 」P者曾在《清代文獻辨偽學》(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一書中,對清以前及有清一代近兩千年間“文獻辨偽”中的“衛道”問題,給予了格外的關注。經研究發現,以辨偽“說法”,以辨偽“衛道”,是中國文獻辨偽學史上的一個普遍現象! ∪绻f,“準以六經”,以辨偽“說法”,以辨偽“衛道”,是中國古代文獻辨偽學的局限,那么應該說,以辨偽實現“批判封建”,以辨偽從事“文化重建”,無論是現象抑或實質,均已超出了“純學術”本身,而頗有“衛道”的意味!
民國文獻辨偽學研究 作者簡介
佟大群,男,1979年生,遼寧錦州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員,國家公派留學歸國人員(早稻田大學),曾獲吉林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獎勵和稱號。多年致力于清史及文獻辨偽學史研究,已出版論著多篇(部)。2010年,得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王俊義先生、南開大學白新良先生推薦,作者的同名博士學位論文——《清代文獻辨偽學研究》,獲“清史纂修工程?研究叢刊”立項資助,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