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2810
- 條形碼:9787514192810 ; 978-7-5141-928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立足于解決航運對浙江內河水環境影響中難點和關鍵問題,系統地研究了內河航運外部性、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測度、內河船舶安全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提出了適用于內河航運業特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測度和內河船舶安全風險評價模型與算法,同時對浙江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浙江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內容與框架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社會外部性研究
2.1 外部性概述
2.2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社會外部性
2.3 我國對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社會外部性認識及發展
2.4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的社會外部性分析
2.5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社會外部性調查分析
2.6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社會外部性實證研究
第3章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的經濟損失評估研究
3.1 概述
3.2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經濟損失概述
3.3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經濟效率損失分析
3.4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經濟損失評估方法概述
3.5 內河航運污染排放經濟損失評估
第4章 環境規制對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的影響
4.1 概述
4.2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和環境規制概述
4.3 環境規制對內河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影響
4.4 環境規制對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證研究
第5章 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測度與實證研究
5.1 概述
5.2 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5.3 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模糊評價模型構建
5.4 浙江內河航運綠色發展測算研究
5.5 結論與建議
第6章 內河航運低碳化發展的影響機制、測度研究
6.1 概述
6.2 中國內河航運低碳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6.3 內河航運業碳減排國際經驗借鑒
6.4 內河航運低碳化發展的影響因素
6.5 內河航運低碳化發展的驅動機制
6.6 內河航運業碳排放的測度
6.7 結論與建議
第7章 多源數據融合的內河航運安全風險影響機理、測評與防范機制
7.1 概述
7.2 內河航運安全風險影響機理
7.3 粗糙一支持向量機模型構建
7.4 基于粗糙一支持向量機的內河航運安全風險評價模型構建研究
7.5 內河航運安全風險評價實證研究
……
第8章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思路與路徑研究
第9章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
第10章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節選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內河航運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能大、占地少、投資省、成本低、綜合效益高等比較優勢(1條通航500噸級船舶的四級航道貨運能力相當于2條6車道高速公路或1條干線鐵路;水運每噸公里運費僅為高速公路的16%、鐵路的46%;每公里航道建設用地和資金均約為高速公路的1/4、鐵路的1/2);具有能耗低、污染輕、防洪排澇等特點(水運的單位周轉量能耗及碳排放量僅為高速公路的1/6、鐵路的2/3,一直被認為是低碳環保的運輸方式。內河航道改造和養護增強了防洪行洪排澇能力,增加了水體自凈能力和水環境容量;改善了沿岸的生態環境和城鎮市容);承擔著大量基礎性、服務性商品物資供應(例如水路運輸保障了杭州約30%用電量的電煤運輸,80%的住宅建筑用料,60%的基本糧食供給),對優化產業布局(例如湖州市依托湖申線航道,形成3個產業集群,2014年總產值超過800億元)、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生態環境、強化民生保障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內河航運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帶來了社會總產出的增加。 但是,隨著內河航運的繁榮發展,內河航運船舶產生的油污水、船舶垃圾、船舶氣體排放和船舶突發性水污染等對內河水環境和大氣環境造成直接影響,直接影響內河沿岸環境和居民的健康,*終將影響內河航運和內河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國內外學者持續性跟蹤研究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內河航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內河航運的負外部性日益受到關注,對內河航運負外部性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隨著我國霧霾“攻堅戰”的持續深入,航運污染已成為繼機動車尾氣污染、工業企業排放之后第三大大氣污染來源。全國人大代表、時任中船重工集團711所所長兼總工程師金東寒呼吁“船舶減排從法律上看還存在不少漏掉和空白,亟待對其進行修改和完善”。全國人大代表、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王祖溫提交“關于加強渤海海洋環境陸海統籌管理的建議”的提案,呼吁必須將實施渤海海洋環境的陸海統籌管理問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來對待。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總工程師胡可一連續三年以內河沿海航運、航運中心建設和自貿區航運建設為側重點,結合國外的經驗,提出中國應該提高對船舶排放帶來的環境污染的重視,以航運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沿海區域排放標準的實施、推動新能源或替代能源應用和配套以及提高集運、轉運和疏運以提高綜合減排效果。在此背景下,相關政府部門采取了積極措施。 高美琴提及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時指出,與國家治水新戰略、生態文明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目標相比,當前的航道排污更應受到重視。高美琴稱,船舶營運過程中所排放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以及燃燒柴油排放出的氣體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不僅危害江海水環境,對港口大氣環境的威脅也不容小覷。因此,在圍繞國家戰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應先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至于船舶排污,需要國家強化標準,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和清潔能源船型推廣應用。 魯修祿認為隨著工業源、陸上移動源(車輛)污染排放治理的深入,船舶排放控制應成為防治工作的重點。特別要高度重視重點區域船舶污染排放控制,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密度、船舶流量大,港口和水域處于城市群中心,船舶排放已成為主要污染源之一。據研究,珠三角地區船舶排放的SO2、NOx分別約占當地排放總量的1/4以上。根據香港環保署資料,船舶在排放總量中SO2、NOx和PM10的比例為50%、32%和37%。控制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污染無疑是廣東實現環境質量穩定達標和持續改善的重要內容。為此,國家應高度重視重點區域船舶污染排放控制。交通運輸部已出臺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但是,控制船舶排放污染涉及國際規則、燃油供應、水上交通管理、港口和船舶配合等,需要從更高層次推動重點區域船舶排放控制,需要從立法和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層面統籌推動。 ……
內河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機理.測度與政策研究 作者簡介
趙亞鵬,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法學會海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寧波市中小航運企業聯合會專家組成員,現工作于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港口與物流研究中心;2017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5年入選寧波市領軍拔尖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2015年被授予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科帶頭人”,2015年被寧波市港航管理局聘為寧波市航運安全專家,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為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主持、承擔國家、省(部)、市(廳)級科研項目20余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其中EI收錄6篇,出版論著3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