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新書--寰宇文獻Natural History系列:英國昆蟲志英國國外昆蟲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80800
- 條形碼:9787567580800 ; 978-7-5675-80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寰宇文獻Natural History系列:英國昆蟲志英國國外昆蟲志 內容簡介
《西方博物學大系》收錄博物學著作超過一百種,時間跨度為15世紀至1919年,作者分布于16個國家,寫作語種有英語、法語、拉丁語、德語、弗萊芒語等,涉及對象包括植物、昆蟲、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鳥類和人類等,西方博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大備于此編。中西方“博物”傳統及觀念之異同 今天中文里的“博物學”一詞,學者們認為對應的英語詞匯是Natural History,考其本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并無現成對應詞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有“博物”一詞,與“自然史”當然并不精確相同,甚至還有著相當大的區別,但是在“搜集自然界的物品”這種原始的意義上,兩者確實也大有相通之處,故以“博物學”對譯Natural History一詞,大體仍屬可取,而同.已被廣泛接受。 已故科學史前輩劉祖慰教授嘗言:古代中國人處理知識,如開中藥鋪,有數十上百小抽屜,將百藥分門別類放人其中,即心安矣。劉教授言此,其辭若有憾焉——認為中國人不致力于尋求世界“所以然之理”,故不如西方之分析傳統優越。然而古代中國人這種處理知識的風格,正與西方的博物學相通。 與此相對,西方的分析傳統致力于探求各種現象和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試圖以此解釋宇宙運行的原因。自古希臘開始,西方哲人即孜孜不倦建構各種幾何模型,欲用以說明宇宙如何運行,其中典型的代表,即為托勒密(Ptolemy)的宇宙體系。 比較兩者,差別即在于:古代中國人主要關心外部世界“如何”運行,而以希臘為源頭的西方知識傳統(西方并非沒有別的知識傳統,只是未能光大而已)更關心世界“為何”如此運行。在線性發展無限進步的科學主義觀念體系中,我們習慣于認為“為何”是在解決了“如何”之后的更高境界,故西方的分析傳統比中國的傳統更高明。 然而考之古代實際情形,如此簡單的優劣結論未必能夠成立。例如以天文學言之,古代東西方世界天文學的問題是共同的:給定任意地點和時刻,計算出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七政)的位置。古代中國人雖不致力于建立幾何模型去解釋七政“為何”如此運行,但他們用抽象的周期疊加(古代巴比倫也使用類似方法),同樣能在足夠高的精度上計算并預報任意給定地點和時刻的七政位置。而通過持續觀察天象變化以統計、收集各種天象周期,同樣可視之為富有博物學色彩的活動。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我們已經接受了用“博物學”來對譯Natural History,但中國的博物傳統,確實和西方的博物學有一個重大差別——即中國的博物傳統是可以容納怪力亂神的,而西方的博物學基本上沒有怪力亂神的位置。 古代中國人的博物傳統不限于“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體現此種傳統的典型著作,首推晉代張華《博物志》一書。書名“博物”,其義盡顯。 《英國昆蟲志 英國國外昆蟲志(英文版)/寰宇文獻·Natural History系列》從內容到分類,無不充分體現它作為中圜博物傳統的代表資格。
新書--寰宇文獻Natural History系列:英國昆蟲志英國國外昆蟲志 目錄
出版說明
A Natural History of English Insects
Insects Abroad
新書--寰宇文獻Natural History系列:英國昆蟲志英國國外昆蟲志 作者簡介
威廉·德厄姆(1657-1735),英國博物學家。出生于斯托頓。畢業于牛津大學三一學院后出任教職,業余研究自然生態。從1713年到1730年,他陸續出版了《物理神學》、《天文神學》和《基督神學》,然而它們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教理解釋或訓導,而是對自然界的現象與原理進行剖析。1703年,他被選入皇家協會,和博物畫家伊利薩·阿爾賓合作,出版過多部記述昆蟲與鳥類的著作。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