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07167
- 條形碼:9787209107167 ; 978-7-209-1071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本書特色
《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由任者春著,遵循著古為今用,為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歷史經驗的一種嘗試。社會發展總是有其延續性和繼承性,現代社會畢竟是古代、近代社會發展而來的,有許多問題是相通的,甚至有些還是過去社會遺留下來的,諸如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任人唯賢,懲治腐敗,推進法治,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保持社會穩定等等。總結古代社會對待這些問題的辦法與經驗,必定對于我們現在構建和諧社會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內容簡介
《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由任者春著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為建設一個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積累了系統的社會建設經驗,其中齊魯文化在社會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突出貢獻。社會建設要秉持貴民、公正等基本理念,以保障民生為主線和重點,以德主刑輔為基本方式,本著因俗而治的原則搞好基層建設,實行博施濟眾的慈善救助政策,并把齊家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基點。這些社會建設的中國智慧給予我們無窮的自信和力量,激發我們書寫出無愧于歷史的社會建設新篇章。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目錄
緒論 天下為公——穿越千秋的社會夢
**章 貴民致公——社會建設的基本理念
**節 民貴君輕民生為要
第二節 公平正義無偏無陂
第三節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第二章 德主刑輔——社會建設的基本方式
**節 道之以德德主刑輔
第二節 齊之以禮禮讓為國
第三節 息爭止紛超越無訟
第三章 因俗而治——社會建設中的基層之治
**節 因俗簡禮順民利民
第二節 移風易俗革故鼎新
第三節 鄉村自治鄉規民約
第四章 以教化民——社會建設中的教化方略
**節 民安國治教化為先
第二節 諸子論化化育天下
第三節 多措并舉保障實施
第五章 博施濟眾——社會建設中的慈善救助
**節 防災救災恤患濟眾
第二節 敬老慈幼寬疾惠民
第三節 傳承善魂慈愛天下
第六章 先齊其家——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基點
**節 欲治其國先齊其家-
第二節 家教有方行德致遠
第三節 家風留香家道興盛
參考文獻
后記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節選
《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 (三)改善民生歷史經驗的當代借鑒與發展 首先,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否順民心、重民生,直接關系社會建設事業的興衰成敗。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也是*直接、*現實的利益問題,群眾只有從改革中受益,才會支持進一步改革。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為人民服務”,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實踐,清晰勾勒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在習近平的“民生觀”里,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的*終目標,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全面深化改革以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舉措密集出臺、強勢推進,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其次,筑牢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務本則民足,本末并舉則民富。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力發展生產力是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正是牢牢抓住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人民生活才得以不斷改善。我們要繼續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步為價值歸宿,讓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再次,不斷破解新的民生難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民眾需求的逐漸提升,在吃飯、穿衣等溫飽層面的民生問題解決之后,諸如教育、就業、醫療等發展層面的民生問題日益凸顯。習近平指出:“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①怎樣破解這些新的民生難題,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愿望?這就要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找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點,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加快發展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項社會事業。 *后,健全各項惠民政策措施,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政策、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影響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健全各項惠民政策。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采取了多項保障民生、惠及大眾的政策措施,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制度安排,有效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彰顯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從而使全體人民越來越接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幸福目標。 ……
齊魯文化與當代中國叢書天下為公:齊魯文化與中國社會理想 作者簡介
任者春,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思想道德教研部主任,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道德建設的研究與教學。出版著作《齊魯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論:以齊魯文化為視域》等。系山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者春教學名師工作室負責人。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