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09794
- 條形碼:9787553109794 ; 978-7-5531-097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輯刊《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收選靠前外研究董仲舒的知名學者的成果,包括“董子人性說與道德學”“董子政治思想與政治哲學”“董子法律學”“董學與孔孟”“儒學基本問題研究”“儒學史問題研究“董學創新研究”等部分,反映了該研究領域的近期新進展,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和出版價值。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目錄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節選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先秦時期雖然沒有創造出“三綱”這個詞。倒是有個人表達了這個意思,那就是法家的一個代表人物韓非子。他說:“明君貴獨道之容。”它的全句是:“道者,下周于事,因稽而命,與時生死。參名異事,通一同情。故曰:道不同于萬物,德不同于陰陽,衡不同于輕重,繩不同于出入,和不同于燥濕,君不同于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無雙,故日一。是故明君貴獨道之容。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禱。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參同,上下和調也。”(《韓非子·揚權》) 道家認為,道是至高無上的。韓非子拿來道家的這個觀點,改變它的含義,說君主體現了“道”的品格,君主是獨一無二的,是支配一切的,所以“明君貴獨道之容”。披上哲學的外衣,捍衛極端的君權,成為后世“君為臣綱”的理論根據。他又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韓非子·忠孝》)把天下治與天下亂的根本原因歸結到臣子是否絕對服從上面,又說這是“天下常道”,這與先秦儒家的主張完全背道而馳。法家的這些反人民的言論長期不受批判,而近百年來卻把火力集中在儒家經典上,臟水全潑到儒家身上,豈非咄咄怪事。先秦儒家的君臣觀是相對主義的,是有條件的;而韓非子等法家的君臣觀是絕對主義的,是無條件的。韓非子的這句話成為“三綱”的理論基礎和根據,對后世的影響不容低估。 目前比較通常的說法是,“三綱”的內容來源于西漢時期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因為他在《春秋繁露》里說“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其實,這個發明權董仲舒是沒有的。董仲舒提出了“三綱”的概念,但其內容卻不是通常所說的“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讓我們翻開《春秋繁露·基義》,看看董仲舒對君臣、夫婦、父子關系的論述:“天為君而覆露之,地為臣而持載之,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春為父而生之,夏為子而養之,‘秋為死而棺之,冬為痛而喪之,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 那么,這個陰陽關系是怎樣的呢?董仲舒寫道:“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惡,有順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晝必有夜,此皆其合也。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相陰陽。陽兼于陰,陰兼于陽,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陰陽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陰兼功于陽,地兼功于天。”(《春秋繁露·基義》) 這里,他用上下、左右、前后、表里、美惡、順逆、喜怒、寒暑、晝夜來比喻陰陽、夫婦、父子、君臣的關系。 那么,陰陽本身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關系呢?董仲舒答日:陽兼于陰,陰兼于陽,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凡物必有合”,他們是“合”之道。因為他們有相互兼合的道理,所以臣下的功勞和君王合并,妻子的功勞和丈夫合并,兒子的功勞和父親合并。 《道德經》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可見董仲舒是受了老子的影響。 ……
董仲舒與儒學研究(第六輯) 作者簡介
魏彥紅(1967-),女,河北博野人,衡水學院學報主編,教授,歷史學博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中青年社科專家五十人工程”人選;河北省高校學院研究會常委理事、副理事長;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常委理事、副秘書長;全國高校文科學院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等。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