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鎮遠府志 本書特色
★ 20世紀50年末,鎮遠縣組織飽學之士歷時七載編寫了這部《鎮遠府志》,然而1965年成稿后鎮遠縣進入“文革”時期,所有資料悉數丟失。直到2012年歲末才從地攤中發現了這部佚失了近50年的珍貴書稿《鎮遠府志》。它也是至今我們所知道的、現存的關于整個鎮遠府內容*全面、體例*完備的方志資料。
★ 本書出版于2014年,嚴格保持了1965年版的原稿內容,并進行了校點。
★ 內容翔實,體例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 16開線裝,采用宣紙筒子頁裝幀,配精制布面函套。
★ 與一般古籍往往使用繁體排版不同,本書內頁為簡體橫排,更加方便現代讀者閱讀。
★ 市面稀見,彌足珍貴
平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
鎮遠,位于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自殷周開疆,鎮遠府境內先后為楚巫黔中地、黔中郡鐔成縣地;西漢時設武陵郡無陽縣及牂牁郡且蘭縣等建制;在唐宋年間時,為羈縻地;宋紹定元年(公元1226年),賜名鎮遠州,鎮遠之名至此沿用至今。歷經兩千多年風雨,1986年,古城鎮遠又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這部《鎮遠府志》的完成,正是來自鎮遠歷代先哲編著的不同版本的《鎮遠府志》所提供的重要史料。
20世紀50年末,政協鎮遠縣委員會組織飽學之士,按傳統體例編寫《鎮遠府志》。編者旁征博引,歷時七載,始成全書凡十二卷,涉及輿圖圖表、建置、武備、前事、古跡、金石、秩祀、職官、食貨、選舉、學校、土司、土民、風土、宦跡、人物、烈女、藝文、雜志等,近100萬字,內容翔實,體例完善,是現當代鎮遠所修的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
該書展現了鎮遠府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詳盡記載了鎮遠府及其下轄的天柱縣、鎮遠縣、黃平縣(黃平州)、施秉縣、劍河縣(清江廳)、三穗縣(鄧水司)和臺江縣(臺拱廳)等七縣社會、經濟、軍事、政治、文化、地理、人物、風俗、民生等方面的信息,為后人研究鎮遠府人文源流、風土民俗、地理變遷、氣候變化、歷史事件等提供了難得的寶貴資料。然而此書1965年成稿后,鎮遠縣也進入了“文化大革命”時期,所有資料悉數丟失,惜哉痛哉。
值得慶幸的是,2012年歲末,邑人段文浩、袁政平從地攤中發現并買到了1965年鎮遠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室編寫的、佚失了近50年的珍貴書稿《鎮遠府志》。這套書稿,是至今我們所知道的、現存的關于整個鎮遠府內容*全面、體例*完備的研究鎮遠府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資料,具有通志的性質,是鎮遠府極其珍貴的歷史寶藏和豐厚的文化遺產。
縣史志辦段文浩對這套書稿進行了認真校點,并嚴格保持原稿特色,將此書稿照原樣付梓印刷,出版時改繁體字為簡化字,轉豎行為橫排,更加方便現代讀者閱讀。
鎮遠府志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二卷, 記錄了鎮遠府悠久的歷史沿革, 內容包括: 凡例、《歷代建置沿革圖表》前言、清代貴州府廳縣州廳治分布圖、歷代建置沿革圖表、鎮遠在清代府治時直轄地區峒寨志等。
鎮遠府志 節選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