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罪犯心理與矯正(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083726
- 條形碼:9787562083726 ; 978-7-5620-837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罪犯心理與矯正(第3版) 內容簡介
《罪犯心理與矯正》是一本圍繞罪犯心理形成及對其不良心理矯正等方面的內容,為提高學習、訓練心理健康技能而編寫的實用性與操作性很強的書籍。
罪犯心理與矯正(第3版) 目錄
一、罪犯
二、罪犯心理
三、罪犯心理矯正
工作任務二 罪犯心理的形成、發展與變化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三 罪犯的改造動機與服刑態度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四 罪犯違規心理與又犯罪心理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五 罪犯類型心理與群體心理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六 特殊類型罪犯心理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操作示范
五、知識鏈接
六、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七 罪犯回歸社會心理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八 罪犯異常心理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九 罪犯的心理危機干預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工作項目分析
四、操作示范
五、知識鏈接
六、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十 罪犯心理評估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十一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十二 罪犯心理咨詢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工作任務十三 罪犯心理矯正
一、學習目標
二、工作項目
三、操作流程
四、知識鏈接
五、能力實訓
參考文獻
罪犯心理與矯正(第3版) 節選
《罪犯心理與矯正(第三版)》: (2)分清表面與深層次問題。大多數服刑人員出于自由受阻、情感困擾、對獄警的顧慮以及對心理矯正的接受程度低,往往講的都是問題的表面現象,而對問題的本質,如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及其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卻不易直接顯示,需要心理矯正工作者由表及里進行挖掘,若抓不住問題的本質,則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心理矯正工作者只有按照某一途徑、方法將一個個零散的現象構架整合起來,進而找到表面現象背后的根源,心理矯正才能真正有效。 (3)對服刑人員問題的性質進行甄別。心理矯正的對象和范圍是比較廣泛的。一般來說,除了腦器質性病變、精神病以及嚴重人格障礙等情況以外,大都可以進行心理矯正,只是適宜程度有所差別。因此,心理矯正的**步就是進行有關此類問題的甄別,一旦發現服刑人員有這些病癥,則必須將他們轉介到醫院。 (4)區分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對象。通常認為心理咨詢所要著重解決的是各種一般性心理問題,如監所適應、人際關系(與其他服刑人員、獄警等)、強制勞動、教育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問題等,而心理治療則主要針對某些神經癥、性心理障礙、情緒與行為障礙、心身疾病、早期或康復期精神病患者。 (5)對特殊心理的判斷。心理矯正工作者要特別關注服刑人員有沒有特殊心理傾向:①自殺(或自傷自殘);②殺人和暴力(劫持、斗毆、脫逃)等。特別要關注那些重刑、服刑期長、惡習深、個性偏激、抑郁程度重、有自殺未遂史、急性應激強度大、生命質量低、慢性心理壓力大、有嚴重的人際關系沖突行為等的罪犯。 (6)矯正方案的確定。評估的*終目的是為了進行針對性地矯正,所以,作為評估的*后一個環節,心理矯正工作者還要根據病因、病源、可矯正性診斷和評估,對如何矯正服刑人員提出具體方案,以便日后的管理、教育和心理矯正等。 2.矯正實施階段。在對矯正對象有一個正確的分析與評估后,就可以開始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心理矯正了。心理矯正的方法有支持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和綜合療法等。矯正實施階段一定要根據評估階段制定的具體方案來進行,同時還要結合矯正罪犯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以便及時調整矯正方案。 3.心理矯正效果的鞏固階段。 (1)初期的效果鞏固。當心理矯正開始時,心理矯正工作者常常可以觀察到一些早期的效果,主要為自覺狀態的改善,如焦慮、不安、悲傷、憂郁、疑惑、氣憤等情緒障礙會有顯著的改善。這種早期效果,有幾種原因。如矯正開始,服刑人員因被關心而放心;有機會進行傾訴,把過去所累積下來的煩惱或情 (二)罪犯心理矯正 罪犯在犯罪入獄之前,他們的身份是合法公民。因為他們有著對社會或個人不滿的情緒或不正確的看法,或個人心理有壓抑、偏激等特點,或精神上曾經受到過一定創傷,或無法正常宣泄不滿情緒,從而導致他們將這些不良情緒轉化為不良甚至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對社會、家庭和個人等造成嚴重的后果,觸犯了法律而被送人監獄。然而,并不是把這些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送入監獄就沒事了,我們要對其進行再社會化,進行改造,而且是在思想、行為等多方面、多元化的改造與矯正。 罪犯心理矯正是指系統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技術,矯正罪犯的不良心理結構或心理障礙,改造罪犯心理結構,完善其人格的一種活動。 罪犯心理矯正要以尊重罪犯為前提。心理矯正作為一種改造手段,通過改變罪犯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完善他們的人格,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不致再重新犯罪。然而,這種改變要以尊重罪犯,建立矯正雙方的相互信賴關系為必要條件。在心理矯正中,不論是通過心理測驗間接地推測罪犯的心理,還是通過咨詢、矯正促使罪犯自我面對問題,如果沒有罪犯的真誠配合,任何高明的心理專家都會無所作為。那么,怎樣才能獲得罪犯的配合呢?唯有以矯正者的愛心和以這種愛心為基礎的對罪犯的尊重。在對罪犯進行心理矯正的過程中,矯正工作者既要嚴格遵循平等交友、為來訪罪犯保守秘密等原則,又要善于運用關注、傾聽和支持等技術,還要真正做到耐心、細心和誠心。 對罪犯進行心理矯正時,首先要對罪犯心理有一個具體的分析,而在各種分析的結論中,“反社會性”是所有罪犯共同存在的一種特點,也就是所謂的共性。他們由于對社會的某種現象或體制不滿,或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滿足,一時沖動,從而犯罪。這也是在對罪犯進行心理矯正時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開始對服刑人員進行心理矯正呢?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心理診斷階段。這一階段主要要做的就是廣泛收集服刑人員的心理信息,通過與其進行深入的談話,以確定他們的心理定向與心理發展趨勢,分析和確立服刑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還可以通過心理測驗等方式,對其心理進行評估。‘ 心理矯正工作者還要善于從服刑人員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考察其心理疾病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說對服刑人員心理疾病的診斷,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