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世說新語精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037191
- 條形碼:9787558037191 ; 978-7-5580-371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說新語精華 本書特色
《世說新語》是不可不讀的國學精髓,自面市以來,便有小說、戲劇開始模仿它,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世說新語》是一部集趣味性、歷史性、文學性于一身的傳世巨典,淋漓盡致地呈現了瀟灑風逸的魏晉時代。 劉義慶著的《世說新語精華》全面深入地解讀了人物的個性、品行、語言等眾多方面的特征,有助于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及政治社會環境,進而領略到魏晉所謂“名士”的風貌。
世說新語精華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記選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為8卷。今本作3卷。全書按內容分類編輯,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述從東漢后期到晉宋期間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放誕的風氣,書中名士的言論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間的傳聞,具有較多的傳奇色彩。 《世說新語精華》選錄了《世說新語》中廣泛流傳的大部分著名篇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評論以及歷代評點五部分,全面深入地解讀了人物的個性、品行、語言等眾多方面的特征,有助于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及政治社會環境,進而領略到魏晉所謂“名士”的風貌。尤其在評析部分,《世說新語精華》以簡短有力的文字,或對原文及背景知識加以介紹,或就其思想內容進行闡釋,或結合當下現實生活予以發揮,力求在清晰雋永的話語中還原先哲的博大與深刻。
世說新語精華 目錄
目錄
褒賞篇
德行**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慧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貶斥篇
崇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說新語精華 節選
褒賞篇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标愒唬骸拔渫跏缴倘葜偅幌九。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德行** 【題解】 本門主要反映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贊揚儒家的傳統美德,二是反映了魏晉時期獨有的道德觀念。本門所涉及的與傳統禮教乖違的行為,表現出當時士人的品行心態及追求個性解放的精神。 陳蕃尊重賢才 陳仲舉言為士則①,行為世范,登車攬轡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③,至,便問徐孺子所在④,欲先看之。主簿曰⑤:“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标愒唬骸拔渫跏缴倘葜偄,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注釋】 ①陳仲舉:即陳蕃,字仲舉,東漢時官至太傅,后因與大將軍竇武合謀殺宦官未成,被害。②登車攬轡(pèi):古代受任的官員通常是乘車去赴職,在此表示陳蕃初始為官。攬轡:拿過韁繩。③豫章:漢時郡名,今江西南昌。太守:郡長官,負責一郡的行政事務。④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終身隱居不仕。陳蕃在豫章時,不接待賓客,只為徐稚特設一塌,徐稚坐過走后,就掛起不用。可見陳對徐之禮遇敬重。⑤主簿:中央機構或地方官府屬官,掌管文書簿籍。魏晉時期,為將帥重臣的幕僚長,地位甚重。⑥府君:對太守的尊稱。廨(xiè):官署,官吏辦公及居住的地方。多見用于漢朝。⑦武王:指周武王姬發,不滿商紂王殘暴統治而率領天下諸侯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式:通“軾”,車廂前部扶手的橫木,這里表示扶著軾。古人乘車俯身扶軾表示尊敬之意。商容:商代賢人,因直諫被紂王廢黜。 周武王“式商容之閭”的典故出自《古文尚書·武城篇》。周武王秉承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陳蕃則以武王為榜樣,他也是懷著革新政治、澄清天下的志向去做官,因為他知道賢人是群眾的民意代表,訪賢舉能,才能顯出一個領導者的親民態度。而且作為人民的父母官需要人民的愛戴與擁護,需要賢達人士的輔佐。于是陳蕃在剛剛赴任,還沒有進入府署前,就想先向隱居的徐稚表示慰問,也向別人明示自己尊重賢才的心意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豁達、偉岸的胸襟。再往后,陳蕃對徐稚也一直彬彬有禮,并仿效周武王為徐稚設置了一個坐榻,等徐稚走后就把坐榻給掛起來。 劉辰翁云:“有志性命者,尚無暇拭涕,其視天下,又不啻一室矣!庇衷疲骸按丝擅聘梢。雞酒頗簡,斗米何多,萬里裹糧,此恐不易! 鐘惺云:“無此一段便是作人憒憒!保ā度⑩n·世說新語注鈔》)又云:“作守令胸中無主,不能作下賢事! 楊慎云:“蕃亦癡矣,為郡守,采一郡之風謠,為宰相,以天下為耳目。若閉閤懸榻,乃干木、泄柳所為,豈郡守、宰相之事乎?宦官之事,宜其及矣! 陳蕃的言談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為舉止是世人的典范,他開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擔任豫章太守時,一到郡,便打聽徐稚的住處,想要先去拜訪他。主簿告訴他說:“大家都希望您先進入官署!标愔倥e說:“周武王得到天下后,連墊席都還沒坐暖,就馬上去商容居住過的里巷致敬。我以禮敬賢人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乘仰慕黃憲 周子居常云①:“吾時月不見黃叔度②,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③。” 【注釋】 ①周子居:即周乘,字子居,東漢人,官至泰山太守。②時月:幾個月。黃叔度:即黃憲,字叔度,汝南慎揚人。出身寒族,因有德行,受到當時名流推重。③鄙吝:心胸狹窄淺薄。 黃憲出身寒微,卻有著和顏回一樣高尚的道德與品行。黃憲和周乘兩人只是有些日子不見,但卻會讓周乘意識到自己“鄙吝之心已復生矣”。這是因為黃憲讓周乘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他進入到一種和別人在一起時從不曾感受到的崇高境界,讓他的精神境界與自身價值得到提升。其實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見證了黃憲對別人所產生的影響,然則道德墮落的人是意識不到什么“鄙吝之心”的。而黃憲到底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呢?這是一種“獨善其身”的力量。就是以一種平和的姿態,有如和風細雨,慢慢地把他的善,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滲入人心,教化并感染身邊的人。 鐘惺云:“世上惟少所服者能虛心! 袁中道云:“女人亦輕薄。”(《舌華錄》卷九《澆語》) 周乘常說:“我只要幾個月沒與黃憲見面,心胸狹窄淺薄之心就已經產生了。” 黃憲器量難測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車不停軌,鸞不輟軛③。詣黃叔度④,乃彌日信宿⑤。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⑥。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⑦,難測量也! 郭泰到汝南去拜訪袁閬時,見面的時間很短。但他去造訪黃憲時,卻住了兩晚。別人問他這是什么緣故?郭泰說:“黃憲的學識風范及人品如萬頃湖泊那樣寬大,無法去把它澄清,也無法把它攪渾,他的度量又深又廣,很難測量啊! 【注釋】 ①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幼年父母雙亡。東漢末太學生領袖,博學有德,善處世事和品評人物。死時,蔡扈為其作碑銘:“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焙笾芪涞蹚U除天下碑銘時,特保留郭泰之碑?梢姽┑滦懈邼崱槭浪刂话。汝南:郡名,所在今河南平輿北。②袁奉高:即袁閬(láng),字奉高,汝南慎陽人,東漢時官至太尉掾。 ③“車不”二句:指車子不停下,這里形容下車見面的時間極短。軌,車輪的軸頭,這里指車輪。停軌:停車。鸞,通“鑾”,車上的金屬鈴,裝在軛首或車轅頭的橫木上,鈴內有彈丸,車行則搖動作響。也代指車。軛(è):架在拉車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④黃叔度:即上文說的黃憲。 ⑤彌日:整日。信宿:住宿兩晚。 ⑥陂(bēi):湖泊。汪汪:水域深廣充盈的樣子,這里是說黃叔度的學識風范。⑦器:器識、這里指度量。 郭泰分別去拜訪袁閬和黃憲,他的言、行中雖沒有正面拿袁閬和黃憲作比較,但是不難看出,袁閬也是賢達之士,也有著高深的造詣,是值得郭泰去造訪的,但是把袁閬和黃憲兩個人放在一起的話,顯而易見,袁閬的造詣遠沒有黃憲深厚,而且黃憲的人品、學識都勝袁閬一籌。所以才值得郭泰在黃憲那住了“兩個晚上”。因為,即使他無法揣摩出黃憲高深的思想和道義,還可以從黃憲那學到很多的東西,同時,也表現出郭泰對黃憲的敬佩程度。 鐘惺云:“當時文士有品如此!庇衷疲骸按苏Z殊難為人,使得其文者存沒索然。” 凌濛初云:“按交叔度者袁閬,字奉高耳。獨《世說》以奉高為袁宏,后又有袁彥伯亦名宏。” 王世懋云:“叔度直是難窺,究竟雅量**。” 劉辰翁云:“不濁易見,不清難知,故是能言!庇衷疲骸氨菊Z云:奉高‘清而易挹’,四字有味,不宜去! 陳諶設喻答客問 客有問陳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②,而荷天下重名③?”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④,上有萬仞之高⑤,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有客人問陳諶:“令尊太丘有哪些功業與品德,而能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陳諶說:“我父親就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面有萬丈高峰,下面有不可測的深淵;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潤。在這個時候,桂樹怎么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這樣是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 【注釋】 ①陳季方:即陳諶(chén),陳寔的第六個兒子。②太丘:即陳寔,字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曾任太丘長,故稱陳太丘。 ③家君:對他人稱自己的父親,這里在前面加上敬詞則尊稱別人的父親。④阿:彎曲的地方,這里指山的角落。⑤仞: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 陳諶知道對方是不懷好意,想要挑釁自己,于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他把自己的父親巧喻為泰山一角的桂樹,上面有千萬丈高,下面有深不可測的淵源;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么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源泉有多深呢?借它的寓意巧妙的應答了對方的問話,讓對方無話可說。從他的回答可以看出陳諶的思維之精密,反應之靈敏。而從他回答的話語中,一方面表明了兒子無權去議論父親的功德成敗的儒家倫理觀念,另一方面表現的則是父親親民敬君的為官之道,同時,也把父親的高大形象和高深修養表現出來了。
世說新語精華 作者簡介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 譯者簡介: 盧嘉錫:男,浙江紹興人,生于197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中文系,現任教于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盧嘉錫主要研究方向為《世說新語》,出版了多本有關研究著作。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