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周易》與中國文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1676
- 條形碼:9787108061676 ; 978-7-108-0616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易》與中國文學 本書特色
作者首先闡明《周易》經(jīng)傳的文學性,認為《周易》本身就是一部優(yōu)秀的先秦文學作品;進而從文學創(chuàng)作出發(fā),梳理歷代文學作品中對《周易》的廣泛引用;又從文學批評出發(fā),分析了《周易》哲學對中國文學理論的深刻影響。在當代文學部分,作者用了較多篇幅介紹金庸武俠小說與《易》的關系,對金庸所用到的武功名稱、招式名稱、武術思想等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易學理論。
《周易》與中國文學 內(nèi)容簡介
《周易》在中國文學理論和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兩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跡印。《易傳》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濫觴。《文心雕龍》是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重要著作,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深受《周易》的影響;它以《周易》的思想為根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十分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從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踐上看,《周易》自身就是一部很好的文學作品,部分卦爻辭可和《詩經(jīng)》相媲美。源自《周易》的成語也大大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語言。
《周易》與中國文學 目錄
**章 作為文學作品的《周易》…一、卦爻辭句式可與《詩經(jīng)》相媲美…二、體裁多變的《易傳》是中國千古文章之祖…
第二章 源自《周易》的成語…一、不速之客…二、義結(jié)金蘭…
第三章 《周易》與中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一、《左傳》《國語》與《周易》…二、漢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周易》…三、魏晉、唐宋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周易》…四、元明清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周易》…
(一)《周易》之名小旨大與《桃花扇》的因小喻大…
(二)《周易》之方以類聚的分類思想與《桃花扇》的人物設置和情節(jié)安排…
(三)《周易·明夷》卦卦義與《桃花扇》劇旨…五、 現(xiàn)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周易》…
(一)金庸武俠小說與《周易》…
(二)流行歌曲《卜卦》中的《周易》…
第四章 《周易》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濫觴…一、《周易》與中國文論經(jīng)典《文心雕龍》的創(chuàng)作…二、“立象以盡意”的創(chuàng)作方法為中國文人所推崇…三、從繪畫理論中反觀中國文論對“意境”的追求…
結(jié) 語…
《周易》與中國文學 節(jié)選
《周易》本是一本算卦的書,但經(jīng)過孔子等圣人先賢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賦予了儒家對天地、人生的感悟,于是《周易》就涵涉了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一是卜筮的層面,一是哲理的層面。這兩個層面在《周易》流傳的過程中又相互影響,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易學流派,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總結(jié)說: 《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shù),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入于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盡黜象數(shù),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紀昀的這個總結(jié)非常到位,他一方面概括了易學發(fā)展演變的歷程及各時代的易學特點,同時又指明了易學影響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和中國古代其他經(jīng)典相比,《周易》在中國人,甚至中國周邊的韓、日、越、泰等漢文化圈人的心目中,都占據(jù)著“龍頭老大”的位置。《周易》“五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譽是有事實依據(jù)的,僅就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就可一斑窺豹。 文學是如何起源的?這在世界文藝理論界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巫術說、游戲說、心靈表現(xiàn)說、模仿說,意見紛陳。就中國文學的起源來說,魯迅先生就有“杭育杭育派”的勞動號子說。《吳越春秋》里記載的上古《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八字狩獵歌謠,大概是中國比較早的口頭文學作品了。 此后,隨著文字的產(chǎn)生、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fā)展,文學也一步步地發(fā)展壯大起來,形成了一條內(nèi)容不斷豐富、體裁不斷出新、綿延幾千年的文學長河。就文學發(fā)展的延續(xù)性來說,中國文學幾千年來從未斷絕,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從文學的發(fā)展角度,人們一般把中國文學分成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兩宋、元明清、現(xiàn)當代文學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獨領風騷的體裁和著名文學家。 先秦文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經(jīng)傳諸子之學,被后世儒家尊為經(jīng)典的《詩經(jīng)》《尚書》《禮》(包括《周禮》《儀禮》《禮記》)、《樂》(后來文本失傳了)、《易》《春秋》(后有三種詮釋性的著作《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并稱《春秋》三傳)以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雜家、農(nóng)家等諸子著作(另外屈原又被尊稱為屈子,其《離騷》《九歌》等楚辭作品,也可稱為百家中的一家),流派紛呈,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學昌盛時代。這些著作所表達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儒道兩家的思想觀念,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左右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決定著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方向。此后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源頭。 兩漢文學以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等史傳文學,司馬相如、揚雄、張衡等的大賦,賈誼、晁錯等的政論性散文為代表。司馬遷的《史記》以“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記述了我國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的三千年間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樂府民歌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我國詩歌發(fā)展的第三個重要階段。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走向自覺的時代,其主要文學成就是詩歌,以建安時期的曹操、曹植、曹丕為代表。三曹以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創(chuàng)作風格,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嫉世詩人鮑照等,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績。注重華麗辭藻的駢文也曾經(jīng)風行一時。小說在這一時期也開始興盛起來,干寶的志怪小說《搜神記》和劉義慶記載時人軼事的《世說新語》為這方面的代表。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在這一時期也空前地繁榮,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摯虞的《文章流別論》、鍾嶸的《詩品》等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劉勰的《文心雕龍》更是文論中的翹楚,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兩宋,文人輩出,佳作紛呈。唐詩宋詞,登峰造極,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詩詞大家數(shù)不勝數(shù)。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古文八大家,把散文創(chuàng)作也推向了極致。 元明清文學則是戲曲和小說的天下,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湯顯祖等創(chuàng)作的戲曲,支撐了梨園界數(shù)百年的繁榮。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大眾。 對于現(xiàn)當代文學,20世紀60年代前的人們大概記著的是革命小說,七八十年代的人們很多被瓊瑤的言情小說和金庸的武俠小說迷倒過,而不同年齡階段內(nèi)心深處熟記的一定是那一波又一波、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流行歌曲了。 而在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可看到《周易》的身影,體會到《周易》的氣息。概括起來,可以說《周易》在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和文學理論方面留下了深深的跡印。 ……
《周易》與中國文學 作者簡介
劉保貞,歷史學博士,青年易學家,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工作。著有《易圖明辨導讀》《清代學術筆記易學資料篇目分類索引》等易學著作,發(fā)表有《性質(zhì)新探》等學術論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