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西方史學史(第4版)/張廣智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35718
- 條形碼:9787309135718 ; 978-7-309-1357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史學史(第4版)/張廣智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闡述起自古希臘迄至現當代的西方史學,縱貫西方古典的、中世紀的、近代的和現當代史學的發展歷程。古典部分,闡述古代希臘羅馬史學及其對后世的深刻影響;中世紀部分,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前占據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學史觀及其他史學;近代部分,闡述西方各國史學的發展演變,涉及各種史學流派與思潮;現當代部分,闡述20世紀的西方史學,主要是西方新史學的發展進程及其在當代的新趨勢。本書留意考察西方各個時期的史家、史著、史學思潮和流派等,以揭示西方史學的新陳代謝,突出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
本書結構嚴謹,脈絡清晰,敘述暢達,深入淺出,可供高等院校歷史學專業與相關系科教學使用,也可供歷史研究者參考、廣大歷史愛好者閱讀。
本書先后被教育部列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十一五』*規劃教材,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并被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定為『推薦教材』。
西方史學史(第4版)/張廣智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起自古希臘迄至現當代的西方史學,縱貫西方古典的、中世紀的、近代的和現當代史學的發展歷程。古典部分,闡述古代希臘羅馬史學及其對后世的深刻影響;中世紀部分,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前占據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學史觀及其他史學;近代部分,闡述西方各國史學的發展演變,涉及各種史學流派與思潮;現當代部分,闡述20世紀的西方史學,主要是西方新史學的發展進程及其在當代的新趨勢。本書留意考察西方各個時期的史家、史著、史學思潮和流派等,以揭示西方史學的新陳代謝,突出史學思想的發展變化。
西方史學史(第4版)/張廣智 目錄
前言
導論
一、承上啟下,指點門徑
二、發展階段與重大轉折
三、西方史學史之史
四、近百年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
五、如何研究西方史學史
**章 古典史學(Ⅰ)
一、城邦社會與城邦文明
二、“童年時代”
1.遺產的傳承
2.神話與史詩
3.史學的故鄉
三、西方史學的創立
1.希羅多德的生平
2.希羅多德的《歷史》
3.希羅多德的敘事方式
4.西方“史學之父”
四、西方傳統史學范型的確立
1.修昔底德與《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2.西方政治軍事史傳統的開創者
3.史學的求真與致用
4.兩種不同的史學范型
五、公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的史學
1.色諾芬
2.修辭學派與其他史家
第二章 古典史學(Ⅱ)
一、從城邦到帝國
二、從模仿到奠立
1.廣采博收的羅馬文化
2.史學之濫觴
3.拉丁史學的發展
三、史壇雙擘
1.李維的史學思想
2.塔西佗的史學思想
四、光輝的延伸
1.波里比阿
2.史家群體
五、西方古典史學的傳統
1.求真探索精神
2.人文主義觀念
3.寬宏的歷史眼光
4.注重歷史對現實的借鑒作用
5.重視史著的表述與史家的修養
六、西方史學傳統的多重意義
第三章 中世紀史學
一、黑暗時代?
二、早期基督教史學
1.基督教史學的興起
2.早期基督教史學的*初探索
3.基督教教會史學范型的確立
4.基督教史學的趨于成熟
三、蠻族興起與統治期間的史學
1.蠻族初興時期的歷史撰述
2.蠻族統治期間的重要史家
四、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史學及隨后的民族化趨勢
1.加洛林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學
2.史學的民族化趨勢
五、中世紀盛期的史學
1.對十字軍的歷史撰述
2.對城市的歷史撰述
3.鄂圖與馬修
4.編年史范式的演變
六、中世紀史學的轉折
1.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的歷史撰寫
2.走向文藝復興
七、拜占庭史學
1.一座“黃金橋梁”
2.一位卓越史家
3.一門國際顯學
第四章 近代史學(Ⅰ)
一、近代文明的曙光
1.社會新發展和公民人文主義
2.社會及學術活動的兩重屬性
3.“古今之爭”和“歷史皮浪主義”
二、意大利史學
1.古文獻、器物的搜集整理與文獻學
2.人物傳記寫作的風行
3.佛羅倫薩歷史學派
三、法國史學
1.歷史寫作形式與內容的擴展
2.民族史寫作的勃興
3.對歷史認識的理論反思
四、德國史學
1.轉瞬即逝的人文主義史學
2.路德派的歷史編纂
3.天主教派的歷史編纂
五、英國史學
1.走出編年史的傳統
2.莫爾
3.培根
六、尼德蘭等國史學
1.尼德蘭民族和宗教史學
2.伊拉斯謨的《新約》研究
3.西班牙與葡萄牙史學
七、博學派史學
1.博學派的緣起與特征
2.玻蘭達斯派的貢獻
3.圣摩爾派的成就
第五章 近代史學(Ⅱ)
一、科學進步與社會嬗變
二、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
1.啟蒙運動
2.理性主義史學
三、法國史學
1.孟德斯鳩
2.伏爾泰
3.狄德羅與“百科全書派”
四、英國史學
1.休謨
2.羅伯遜
3.吉本
五、德國史學
1.莫澤爾
2.哥丁根學派
六、歷史哲學的發展
1.維柯
2.孔多塞
3.康德
4.赫爾德
第六章 近代史學(Ⅲ)
一、“歷史學的世紀”
二、德國史學
1.民族復興與史學進步
2.學術繁榮與歷史法學派
3.史學科學化與專業化
4.歷史哲學的科學探索
5.歷史求真與史學致用
三、法國史學
1.法國大革命與歷史研究
2.階級斗爭與政治史研究
3.歷史教育與歷史學雜志
4.《歷史研究導論》
四、英國史學
1.輝格派與托利派史家
2.文學家中的歷史學家
3.牛津學派與劍橋學派
4.格羅特與希臘史研究
五、美國史學
1.源不遠,流不長
2.邊疆學派的興起
第七章 近代史學(Ⅳ)
一、浪漫主義史學
1.浪漫主義思潮的特征
2.浪漫主義史學的內涵
3.浪漫主義史家及其影響
二、客觀主義史學
1.蘭克與客觀主義史學
2.客觀主義史學的發展
3.客觀主義史學的影響
三、實證主義史學
1.實證主義思潮
2.實證主義史家
3.實證主義史學的特征
四、歷史主義史學
1.歷史主義的起源
2.德國歷史主義史學
3.歷史主義史學的發展
五、西方學者對古代東方文明的研究
1.埃及學與亞述學
2.宗教與宗教學
3.漢學
六、馬克思主義史學
1.開辟史學新時代
2.晨光熹微的歲月
3.從對抗到對話
第八章 現代史學(Ⅰ)
一、大變革的時代
二、從傳統史學走向新史學
1.世紀初的爭論
2.“特洛伊木馬”
3.大洋彼岸的震蕩
三、美國史學
1.史學新潮流
2.實用、多元與國際化
四、法國史學
1.年鑒學派的崛起
2.在主流之外
五、英國史學
1.學派紛爭
2.湯因比的文化形態學說
六、德國史學
1.傳統的堅韌與延續
2.斯賓格勒與文化形態學派
3.歷史主義傳統的終結
七、意大利等國史學
1.意大利史學
2.比利時史學
3.荷蘭史學
第九章 現代史學(Ⅱ)
一、戰后西方史學的重新定向
1.路標轉換
2.新史學范型
二、年鑒學派的演進
1.法國史學的主流
2.布羅代爾時代
3.轉型時期
4.走向世界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崛起
1.時代與史學的雙重變奏
2.英法稱雄
3.“西馬亦馬”
四、社會科學新史學派
1.史學的社會科學化
2.新經濟史學
3.新政治史學
4.新社會史學
五、歷史學的新領域和新方法
1.比較史學
2.計量史學
3.心理史學
4.口述史學
5.影視史學
6.“新克麗奧”的“邊界”及其問題
六、世界史重構的新潮流
1.“全球歷史觀”
2.《當代史導論》
3.世界史體系的創新
七、歷史哲學發展的新走向
1.從思辨走向批判
2.分析的歷史哲學
3.存在主義歷史哲學
4.結構主義歷史哲學
5.敘述主義歷史哲學
第十章 現代史學(Ⅲ)
一、新史學的新變化
1.敘事史的復興
2.新的盟友
二、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變化
1.微觀史學
2.新文化史
三、后現代主義與西方史學
1.后現代主義的興起
2.后現代主義挑戰傳統的“歷史真實”概念
3.后現代主義在西方史學研究中的具體表現
4.后現代主義的問題與積極意義
四、20世紀的中外史學交流
1.久遠的傳統
2.歷史的軌跡
3.“往來不窮謂之通”
結語
推薦閱讀書目
后記
第二版后記
第三版后記
第四版后記
西方史學史(第4版)/張廣智 作者簡介
張廣智 1939年生,江蘇海門人。196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本科,1967年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西方史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復旦大學教授,歷史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史學史。著有《克麗奧之路》《西方史學散論》《超越時空的對話》《克麗奧的東方形象》等,主編《西方史學通史》(六卷本)、《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學之魂: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等,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出版有學術隨筆、散文作品數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