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1420
- 條形碼:9787208151420 ; 978-7-208-1514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本書特色
本書作為文明三卷本之一,主要來源于作者在教學和研究中的思考。英美文明一直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在20世紀初之前在由英國領導,自20世紀中期以來由美國領導,它為歐洲與美國家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特色鮮明又具有多樣性。本書指出,西方文明具有多重傳統,內部多元化,且不是固定不變的。本書為研究英美文明構建了清晰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框架,匯聚了優秀的案例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作為匯編作品,匯聚了陣容強大的作者隊伍,包括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系高級講師鄧肯·貝爾、多倫多大學政治學教授路易斯·保利、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赫爾曼·施瓦茨、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美國政治副教授布倫登·奧康納等人,卡贊斯坦在本書的開篇和總結章節中提出了全書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框架,其他章節則由上述知名學者完成,理論觀點豐富且具有多樣性,整合在一個分析框架中,為研究美歐事務、國際關系、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學者和學生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視角。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內容簡介
本書反對具體和簡單分類方法,強調中國化是多元多維的文明進程。中國化過程表明,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一樣,對于各種社會和政治進程是開放的,這些進程將各種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實踐匯聚到一起。強調復雜過程和政治實踐,多元多維過程和政治實踐將東西方文明匯聚在了一起。卡贊斯坦在靠前章和很后一章闡述了本書的分析視角,書中的其他六章都是有名學者做的很好精彩的案例研究,討論了安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問題。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目錄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相關資料
如果我們要了解中國崛起的重大意義,那么僅僅只是就中國相對于美國及其鄰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的增長軌跡進行辯論,并從中尋找結論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回答一個可以說是更為復雜的問題,即不斷演變的中國的民族身份問題——中國人是如何構想自己的民族,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認識中國并與之互動的。本書各章作者學識淵博,以一系列充滿智慧、激發思考,或頗具爭議的研究論文回答了上述問題。 ——柯慶生 普林斯頓大學 本書集合了一批杰出的學者,就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經濟問題,以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視角,引人深思。此書理論研究扎實、學術設計精巧,是國際關系研究、亞洲研究和文明研究學者的必讀書目。 ——康燦雄 南加州大學 本書的中國崛起研究全面考察了中國化進程。七位作者將過去和現在的文明化影響聯系起來,將中華世界內部與外部的行為體聯系起來,有的還將研究進一步拓展到了可能產生相似過程的地方。他們的研究表明,一個古老而又獨特的文化交換模式歷經重重危機而至今依然鮮活。本書將中國化作為重組效應,論證頗具說服力。本書研究更正了近年來對于中國崛起的過度夸大和緊張的描述,具有重要意義。 ——王賡武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中國化與中國崛起:超越東西方的文明進程 作者簡介
彼得·J.卡贊斯坦: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美國政治學會前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小沃爾特·S.卡彭特國際研究教席教授,《國際組織》雜志主編,國際關系建構主義流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以及世界政治中的安全與文化,代表作有:《國家安全文化:世界政治中的文化與認同》 《地區構成的世界:美國帝權中的亞洲和歐洲》 《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義》(與羅伯特·基歐漢合著)等。
魏玲: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奧克蘭大學(2003年)、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2007年)、富布賴特項目美國康奈爾大學(2012-2013年)高級訪問學者;東亞思想庫網絡(NEAT)、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NACT)和中日韓思想庫網絡(NTCT)中國國家協調員;《外交評論》和《東南亞研究》編委;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理論、地區主義和東亞地區合作研究。
韓志立:2009年在外交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15-2016年中美富布賴特項目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訪問研究學者,現為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理論和東亞地區合作。已出版專著一部,發表中英文論文多篇,參與學術編著、譯著多部。彼得·J.卡贊斯坦: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美國政治學會前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小沃爾特·S.卡彭特國際研究教席教授,《國際組織》雜志主編,國際關系建構主義流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以及世界政治中的安全與文化,代表作有:《國家安全文化:世界政治中的文化與認同》 《地區構成的世界:美國帝權中的亞洲和歐洲》 《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義》(與羅伯特·基歐漢合著)等。
魏玲:外交學院中國外交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奧克蘭大學(2003年)、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2007年)、富布賴特項目美國康奈爾大學(2012-2013年)高級訪問學者;東亞思想庫網絡(NEAT)、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NACT)和中日韓思想庫網絡(NTCT)中國國家協調員;《外交評論》和《東南亞研究》編委;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理論、地區主義和東亞地區合作研究。
韓志立:2009年在外交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2015-2016年中美富布賴特項目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訪問研究學者,現為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理論和東亞地區合作。已出版專著一部,發表中英文論文多篇,參與學術編著、譯著多部。
吳曉萍:外交學院英語與國際問題研究系副教授,法學博士。2008-2009年中美富布萊特項目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學、2016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學,研究方向為國際制度與中國外交。已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參與學術編著、譯著數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