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460124
- 條形碼:9787040460124 ; 978-7-04-04601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以近地邊界層大氣科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系統地論述了陸地生態系統CO2、H2O、熱量和動量通量的觀測原理與方法,為從事全球變化、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和水循環以及地圈-生物圈-大氣圈相互作用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提供了野外觀測、數據質量控制與分析、生態學知識與數學模型的提煉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術,可作為相關領域科研工作者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參考書。全書共17章,第1~6章系統介紹了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和水循環,陸地生態系統的能量和物質交換通量,地球大氣圈的垂直構造與大氣成分,大氣圈的輻射傳輸與地表輻射平衡,近地邊界層特征與空氣運動基本方程,近地邊界層湍流運動特征與擴散通量等有關近地邊界層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第7~10章詳細討論了基于空氣動力學和熱平衡的通量觀測、渦度相關技術原理及通量觀測、渦度相關觀測中的若干理論和技術問題、穩定同位素技術在通量觀測中的應用;第11~14章綜述了陸地生態系統不同界面的碳氮水交換通量觀測方法、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與碳通量評價模型、陸地生態系統的水循環及水通量的評價模擬、陸地生態系統碳-氮-水耦合循環及模擬模型的研究進展;第15、16章分別介紹和評述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的通量觀測及其實例,全球陸地大氣邊界層觀測實驗/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網絡與相關研究計劃;第17章討論了中國通量觀測研究網絡的建設、研究進展及發展方向。
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陸地生態系統的物質與熱量通量、近地邊界層特征與空氣運動基本方程、近地邊界層湍流運動特征與擴散通量等近地邊界層大氣科學的基礎理論;重點討論了基于空氣動力學和熱平衡的通量觀測、渦度相關技術原理及其通量觀測、通量觀測的數據分析、穩定同位素在通量觀測中的應用等技術;并闡述了陸地生態系統水、碳和氮循環及通量評價模型以及模型-數據融合分析的研究進展。本書內容在**版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到了反映陸地生態系統的輻射、能量、水熱、碳、氮及其他溫室氣體的通量綜合觀測,并涵蓋了相關領域的*新進展,可為多要素與多途徑協同、多方法和多技術集成、跨區域的多尺度立體化觀測,以及多源數據整合分析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參考。
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 目錄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