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guān)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承繼與創(chuàng)新:中國文學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學者會議論文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0627826
- 條形碼:9787550627826 ; 978-7-5506-278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承繼與創(chuàng)新:中國文學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學者會議論文集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中國文學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學者會議的論文集結(jié),是“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叢書”之二。分“傳統(tǒng)的再探”與“士人文化與世變心曲”兩大部分,收會議論文14篇,附錄2篇。內(nèi)容涵蓋了從周秦到晚清民國各個時段的文學問題。作者均為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qū)。
承繼與創(chuàng)新:中國文學研究的再反思青年學者會議論文集 目錄
傳統(tǒng)的再探
兩周之際諸侯國的通婚狀況——以齊、晉、鄭為典型案例
從子學質(zhì)變論六朝子書的著錄空缺
《秦王破陣樂》與元白詩——讀《元白詩箋證稿》
洪遵《泉志》“舊譜”的性質(zhì)及來源探析陳鴻圖
太極函三元:劉沅天道觀中的儒道融合范旭鮑
摩登之外:重探橫光利一與穆時英的現(xiàn)實論與“新感覺”敘述趙家琦
士人文化與世變心曲
明清之際的朱子學經(jīng)解——以清初孫承澤《尚書集解》之《洪范》解釋為中心
蒲桃社與晚明講學風氣李忠達
遺民講學的“公”與“私”:以康熙十年李顒的江南之行為例
烈丄的形塑:略論尤侗祭悼湯卿謀之詩文
文統(tǒng)與政統(tǒng)的雙重建構(gòu)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類》“國朝提要”對清代文壇的勾勒
觀劇詩之品花文化的建構(gòu)——以《清代燕都梨困史料》為中心
論王閱運文學思想中的“為己為人”之辨林
民初廣東遺民文人汪兆鏞的自我書寫
附錄一:汗兆鏞編著文獻編年簡表
附錄二:汪兆鏞來往廣州一澳門年譜(整理自《微尚老人自訂年譜》)
兩周之際諸侯國的通婚狀況——以齊、晉、鄭為典型案例
從子學質(zhì)變論六朝子書的著錄空缺
《秦王破陣樂》與元白詩——讀《元白詩箋證稿》
洪遵《泉志》“舊譜”的性質(zhì)及來源探析陳鴻圖
太極函三元:劉沅天道觀中的儒道融合范旭鮑
摩登之外:重探橫光利一與穆時英的現(xiàn)實論與“新感覺”敘述趙家琦
士人文化與世變心曲
明清之際的朱子學經(jīng)解——以清初孫承澤《尚書集解》之《洪范》解釋為中心
蒲桃社與晚明講學風氣李忠達
遺民講學的“公”與“私”:以康熙十年李顒的江南之行為例
烈丄的形塑:略論尤侗祭悼湯卿謀之詩文
文統(tǒng)與政統(tǒng)的雙重建構(gòu)
《四庫全書總目·集部類》“國朝提要”對清代文壇的勾勒
觀劇詩之品花文化的建構(gòu)——以《清代燕都梨困史料》為中心
論王閱運文學思想中的“為己為人”之辨林
民初廣東遺民文人汪兆鏞的自我書寫
附錄一:汗兆鏞編著文獻編年簡表
附錄二:汪兆鏞來往廣州一澳門年譜(整理自《微尚老人自訂年譜》)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