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時代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57990
- 條形碼:9787300257990 ; 978-7-300-2579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 本書特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世界能從中國獲得的*收益就是向中國學習。中國提供了許多經驗,但實際上沒有被注意到,有時我認為這些經驗甚至在中國也沒有得到認可,所以我們應該強調這一點。”
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的今天,中國和眾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進步的一個現實途徑。工農業發展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徹底擺脫貧困的*途徑。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僅是工農業發展落后,工農業生產賴以存在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交通、通信、電力、能源)也嚴重落后。中國在其探索發展的道路過程中,一直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優先發展。正是基于中國自身的發展經驗,先期發展起來的中國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國家實現合作共贏。除了中國之外,其他新興國家也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知識和經驗。只有充分總結和分享人類社會關于發展合作的知識財富,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世界能從中國獲得的*收益就是向中國學習。中國提供了許多經驗,但實際上沒有被注意到,有時我認為這些經驗甚至在中國也沒有得到認可,所以我們應該強調這一點。”
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的今天,中國和眾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進步的一個現實途徑。工農業發展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徹底擺脫貧困的*途徑。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僅是工農業發展落后,工農業生產賴以存在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交通、通信、電力、能源)也嚴重落后。中國在其探索發展的道路過程中,一直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優先發展。正是基于中國自身的發展經驗,先期發展起來的中國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國家實現合作共贏。除了中國之外,其他新興國家也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知識和經驗。只有充分總結和分享人類社會關于發展合作的知識財富,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書匯集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劉民權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慶杰教授、英國國際發展部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Stefan Dercon教授、英國國際發展部前任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Adrian Wood教授等一批國內外權威專家的理論成果。
新時代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 內容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認為:“世界能從中國獲得的優選收益就是向中國學習。中國提供了許多經驗,但實際上沒有被注意到,有時我認為這些經驗甚至在中國也沒有得到認可,所以我們應該強調這一點。”
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的今天,中國和眾多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合作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進步的一個現實途徑。工農業發展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人民有效擺脫貧困的專享途徑。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僅是工農業發展落后,工農業生產賴以存在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交通、通信、電力、能源)也嚴重落后。中國在其探索發展的道路過程中,一直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優先發展。正是基于中國自身的發展經驗,先期發展起來的中國也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國家實現合作共贏。除了中國之外,其他新興國家也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知識和經驗。只有充分總結和分享人類社會關于發展合作的知識財富,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書匯集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劉民權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慶杰教授、英國靠前發展部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Stefan Dercon教授、英國靠前發展部前任首席經濟學家牛津大學Adrian Wood教授等一批靠前外專家的理論成果。
新時代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 目錄
第二章對于貧困國家的災難的回應:目前反思
和未來展望00
第三章世界各國結構轉型差異:模式、原因
和寓意0
第四章構建公平有效的國際發展援助及合作
體系0
第五章綠色國際援助的發展及我國對策0
第六章論“全球有效發展合作伙伴”議程的演化
與前景
第七章東盟—中國貿易與投資關聯
第八章亞洲與非洲官員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
第九章在經濟新常態下驅動夢想:加強區域可持續
合作
第十章區域與國際機構在加強亞洲基礎設施聯結性
中的突出作用
第十一章中國與非洲:歐盟發展政策改革面臨怎樣的
挑戰?
第十二章如何確定貧困線對于時間和空間的
敏感度?
第十三章農村貧困:新背景下的老問題
第十四章前瞻性*優救助資金分配方案
第十五章國際發展融資理念演變分析
第十六章城市化與貧困:文獻綜述與概念框架
新時代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 作者簡介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33年生于印度。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后赴劍橋大學就讀,1959年取得博士學位。曾執教于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現任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哲學教授。
森的突出貢獻表現在五個領域,分別是:社會選擇理論、個人自由與帕累托*的關系、福利與貧困指數衡量、饑荒問題與權利分配不均的關系以及道德哲學。
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從亞里士多德到亞當?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遺產。他深切關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難的人們,被譽為“經濟學良心的肩負者”“窮人的經濟學家”。森的思想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合國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論框架設計的。197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思?阿羅認為,“在社會選擇、福利經濟學基礎理論、更廣泛的分配倫理學以及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測量問題上,森是一位無可懷疑的大師”。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