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寧夏人民出版社靈武歷史紀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7068280
- 條形碼:9787227068280 ; 978-7-227-0682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夏人民出版社靈武歷史紀年 本書特色
今靈武,古靈州也。其山、其水、其人、其物,雖熟猶生,不免教人一探究竟。芻有文字記述的歷史以來,靈武地區與內地的關系更加密切,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黃向泰主編的《靈武歷史紀年》主要是根據史料,將靈武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歷史進行了整理與編寫,使記錄在各個分散的史籍中的靈武歷史、文化、人文較為全面、系統地呈現出來。同時將不同史料中就同一歷史事件或人物的不同記載進行必要的比照、對正。
寧夏人民出版社靈武歷史紀年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根據史料,將靈武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歷史進行了整理與編寫,使記錄在各個分散的史籍中的靈武歷史、文化、人文較為全面、系統地呈現出來。同時將不同史料中就同一歷史事件或人物的不同記載進行必要的比照、對正。
寧夏人民出版社靈武歷史紀年 目錄
序(二)
原始社會
(4.2萬年前—2100年前)
前秦
(約前2000—前220年)
秦朝
(前221—前206年)
漢朝
(前206—220年)
三國
(220—280年)
西晉
(265—317年)
十六國
(304—439年)
南北朝
(420—581年)
隋朝
(581—618年)
唐朝
(618—907年)
五代十國
(907—960年)
宋、遼、金、夏
(960—1232年)
元朝
(1206—1368年)
明朝
(1368—1644年)
清朝
(1644—1911年)
中華民國
(1912—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
(1949—2016年)
附錄
后記
寧夏人民出版社靈武歷史紀年 節選
《靈武歷史紀年》: 一月,唐玄宗命正在圍攻云中(今山西大同)的郭子儀,撤云中之圍回靈武,再增加朔方軍兵進取東京洛陽;另選良將一人分兵先出井陘,定河北。郭子儀就推薦朔方軍節度副史李光弼領軍出河北,唐玄宗就以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郭子儀分朔方軍1萬人給李光弼率領,出井陘,去往河東守太原,郭子儀親領5萬朔方軍出河北。 三月,郭子儀回到靈武,再選朔方精兵前往代地(今山西代縣),取代地,人河北。朔方軍青年將領渾堿隨軍,在代縣城下,只一箭就射死了安祿山大將李立節,朔方軍聲威大振。 五月潼關失守,唐玄宗由長安倉皇出逃,欲逃往西川成都。當他們到達了馬嵬驛(屬今陜西新平),六軍不前,殺楊國忠、逼貴妃楊玉環自縊身死。唐玄宗逃往四川成都,而李亨則北上靈武。 太子一行自奉天(今陜西乾縣)北上,趕到新平郡(陜西今地),已連夜奔馳了300余里,士卒、器械損失過半。辛丑(6月18日)到達烏氏驛(今甘肅涇川西北),彭原(今甘肅寧縣)太守李遵率兵士前去迎接,補以衣服、糧食,又招募400騎士。辛丑日(6月19日)進駐平涼郡(今寧夏固原),搜尋到監牧馬4萬匹,又招募兵士400人,兵勢稍振。當時河西、隴右兩節度使的主力部隊已在潼關下靈寶之役中覆沒,朔方節度使軍(靈武軍)正在河北前線作戰。朔方留守杜鴻漸、六城水路運使魏少游、節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盧簡金、鹽池判官李涵商議說:“平涼散地,非屯兵之所,靈武兵食完富,若迎太子至此,北收諸城兵,西發河隴勁騎,南向以定中原,此萬世一時也。”就派李涵帶著書箋上太子李亨,且將朔方的士馬、甲兵、谷帛、軍需的軍冊獻上,李亨大悅。李涵又勸李亨到朔方(靈武)圖大業。當時,河西司馬裴冕剛為太子御史中丞而到達平涼,也勸太子到靈武以圖中興,李亨大悅,聽從了他們之諫。 杜鴻漸、崔漪就讓魏少游留在靈武,大修供太子一行居住之所,準備供應物資,杜、崔二人帶兵到平涼北境迎接太子。在百草屯(今寧夏同心北)見到了太子李亨,拜見說:“朔方,天下勁處也。今吐蕃請和,回紇內附,四方郡縣大抵堅守拒賊以俟興復,殿下今理兵靈武,按轡長驅,移檄四方,收攬忠義,則逆賊不足屠也。”其時,魏少游已大治宮室,各室帳幕都仿長安官禁所設。飲膳也備齊了水陸雜陳、山珍海味,等待太子到來。 七月,乙未(初七),太子李亨一行到達朔方豐安(今寧夏中寧石空鎮),見豐安有黃河天險之固,就想渡過黃河,南憑黃河天險,以保豐安。驟時風沙大起,天昏地暗,對面不辨牛馬,眾人都以為是天意如此,命太子去往靈武。于是大家以此勸李亨北上靈武,李亨便從臣下之諫,渡過黃河繼續北上。可巧剛離開豐安后,天也變得風沙不起,驕陽高照。七月,辛酉(初九),太子一行到達了靈武,見帳幕設施豪華,命全部撤去,以示簡約。李亨到達靈武后,裴冕、杜鴻漸等上太子箋,請太子遵從唐玄宗馬嵬驛傳位之命,即皇帝位,太子不答應。裴冕等又勸諫說:“將士皆關中人,日夜思歸,所以崎嶇從殿下遠涉沙塞者,冀(希望建)尺寸之功!一旦離散,不可復集。愿殿下勉徇眾心,為社稷計!”太子仍不答應。裴冕等先后五次上太子箋,以天下大計勸諫李亨即位,李亨才答應群臣所請。甲子日(7月12日),太子即位于靈武城南樓,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元年。唐肅宗流涕欷歔,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大赦天下,大封裴冕、杜鴻漸等群臣。可當時塞上的精兵都被調出平叛,只留老弱守邊,文武官也不過30人,都穿著破舊的朝服,立在靈武草創的行在殿堂上。制度草創,武人驕慢。大將管崇嗣因一路征戰,保護太子一行至靈武,居功自傲,竟然背著朝堂箕坐,談笑自若。監察御史李勉上奏彈劾管崇嗣,以不遵朝規之罪將管崇嗣逮捕羈押在御史監。唐肅宗確因管崇嗣(和建寧王李倓)一路征戰,血染征袍,保護自己一行有功,就特赦了管崇嗣。但因管崇嗣一事,行在朝臣畏懼李勉等御史彈劾,朝綱得到了整肅。于是唐肅宗大嘆說:“吾有李勉,朝廷始尊!”旬日間,到靈武來歸附唐肅宗的朝臣漸多。 ……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