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187520
- 條形碼:9787534187520 ; 978-7-5341-8752-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本書特色
鉤沉歷史,鑒往知來,啟迪中國科技工作者建功立業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一批又一批海外學子學成歸國,用自己的知識為民族復興奮斗終身,錢學森是海歸科學家群體中的典范。本書以大歷史觀視角和微觀史學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運用大量原始檔案文獻史料,選取錢學森1911年出生至1955年歸國的早年求知歲月作為敘述對象,勾勒他如何順應時代、不負韶華,展示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的自信,樹立遠赴海外求學只為“他日歸來”科學報國的人生信仰。同時以體察入微的人文關懷,從日常生活視角還原錢學森真實可感和充滿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書是一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圖書,對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中國夢的建設偉業具有重要啟迪價值。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內容簡介
圖書特色:
1.史料性
本書具有大量一手檔案資料,首次公布60份珍貴照片和檔案圖片,可作為研究錢學森早年求知歲月的本底資料。本書是作者在過去十年整理、考證和研究原始檔案文獻史料的成果。這些史料包括:(一)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國檔案機構館藏珍貴的近2000余頁檔案資料,包括中央檔案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中國科學院檔案館、清華大學檔案館、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加州理工學院檔案館、麻省理工學院檔案館、康奈爾大學檔案館、普林斯頓大學檔案館、俄羅斯科學院檔案館等。(二)錢學森家屬提供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照片資料,包括錢學森文章、書信、手稿、講話稿、剪報等近2.4萬頁,以及錢學森留美時期的珍貴照片1094張。(三)各類年譜、匯編和文集等一手資料,如《竺可楨全集》《*年譜》《周恩來年譜》《錢三強年譜長編》《清華大學史料選編》《錢學森文集》《錢學森書信》等。(四)大量中外文報刊,包括《申報》《大公報》《空軍》《浙江教育行政月刊》《世界知識》《航空雜志》《工程界》《音樂教育》《浙江青年》《基督教箴言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
2.啟迪性
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要讓科技工作者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本書的選題策劃也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本書以20世紀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宏大歷史為背景,考察錢學森如何順應時代、不負韶華,憑借自身努力逐漸成長為世界科學家,展示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的科學自信,尤其是錢學森發出那句“中國人并不比外國人差的”時代之音,能夠從現實角度為新時代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樹立科學自信提供強有力的歷史經驗和論證依據。
其次圖書在反映錢學森在國內求學期間思考“如何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各國”的過程中,不僅樹立“科學救國” 的宏偉抱負,而且在共產主義思想啟蒙下形成朦朧初心:“要中國能得救,要世界能夠大同,只有靠共產黨。”正因如此,他在留美求學二十年間矢志不渝初心理想,一切努力均“以作他日祖國成立共產黨政權時回來為國效勞”。這種遠赴海外求學只為“他日歸來”科學報國的人生信仰,對邁入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如何投身偉大中國夢的建設偉業,有積極啟迪價值。
圖書特色:
1.史料性
本書具有大量一手檔案資料,首次公布60份珍貴照片和檔案圖片,可作為研究錢學森早年求知歲月的本底資料。本書是作者在過去十年整理、考證和研究原始檔案文獻史料的成果。這些史料包括:(一)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國檔案機構館藏珍貴的近2000余頁檔案資料,包括中央檔案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檔案館、中國科學院檔案館、清華大學檔案館、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加州理工學院檔案館、麻省理工學院檔案館、康奈爾大學檔案館、普林斯頓大學檔案館、俄羅斯科學院檔案館等。(二)錢學森家屬提供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照片資料,包括錢學森文章、書信、手稿、講話稿、剪報等近2.4萬頁,以及錢學森留美時期的珍貴照片1094張。(三)各類年譜、匯編和文集等一手資料,如《竺可楨全集》《*年譜》《周恩來年譜》《錢三強年譜長編》《清華大學史料選編》《錢學森文集》《錢學森書信》等。(四)大量中外文報刊,包括《申報》《大公報》《空軍》《浙江教育行政月刊》《世界知識》《航空雜志》《工程界》《音樂教育》《浙江青年》《基督教箴言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
2.啟迪性
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要讓科技工作者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給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未來祖國的科技天地群英薈萃,讓未來科學的浩瀚星空群星閃耀。”本書的選題策劃也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本書以20世紀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宏大歷史為背景,考察錢學森如何順應時代、不負韶華,憑借自身努力逐漸成長為世界科學家,展示中國科學家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的科學自信,尤其是錢學森發出那句“中國人并不比外國人差的”時代之音,能夠從現實角度為新時代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樹立科學自信提供強有力的歷史經驗和論證依據。
其次圖書在反映錢學森在國內求學期間思考“如何迎頭趕上世界先進各國”的過程中,不僅樹立“科學救國” 的宏偉抱負,而且在共產主義思想啟蒙下形成朦朧初心:“要中國能得救,要世界能夠大同,只有靠共產黨。”正因如此,他在留美求學二十年間矢志不渝初心理想,一切努力均“以作他日祖國成立共產黨政權時回來為國效勞”。這種遠赴海外求學只為“他日歸來”科學報國的人生信仰,對邁入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如何投身偉大中國夢的建設偉業,有積極啟迪價值。
3.故事性
“他日歸來,湖山依舊”是一位長輩給錢學森留美求學時的寄語,殷切地期望他學成歸來,為國貢獻。本書主題雖然是科學家家國情懷,但在整本圖書中這個主題一直在是徐徐道來,作者在以大歷史觀勾勒錢學森如何順應時代、不負韶華的同時,以體察入微的人文關懷,從日常生活視角還原錢學森的原生家庭、經濟狀況、衣食住行、興趣愛好、婚戀生活、人際交往和鮮活個性等,塑造他作為兒子、丈夫、父親、老師、學生和朋友等多重身份的立體形象,體現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比如錢學森在大學時代以及留美求學時代的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其回國“求援信”的轉寄過程等等,作者以歷史檔案為依據,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錢學森的早年人生,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拉近與錢學森的距離。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目錄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