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糧戰演義.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2121
- 條形碼:9787564932121 ; 978-7-5649-321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糧戰演義.下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150余篇糧史作品, 重現了周秦至清末3000余年的諸多戰爭故事。分明朝篇、清朝篇。內容包括: “廣積糧”奠基朱元璋帝王之路 ; 自絕糧道, 陳友諒敗亡鄱陽湖 ; 徐達因糧于敵攻陷姑蘇等。
糧戰演義.下 目錄
“廣積糧”奠基朱元璋帝王之路
自絕糧道,陳友諒敗亡鄱陽湖
徐達因糧于敵攻陷姑蘇
徐達借糧平甘肅
兩次北伐兩種糧策兩樣結局
靖難之役:糧食拖了朱棣“后腿”
孤注一擲棄輜重果斷截糧得皇位
饑餓引發明朝首場農民起義
朱棣五征漠北:勞師耗糧往返無功
大明1449:三軍斷糧兵敗土木堡
大明1449:囤糧破敵保衛北京
屯田戍守,明朝平定“奢安之亂”
圍城斷糧,李如松平定哮拜之亂
日本侵朝,奪糧備戰野心大
燒糧退敵,明軍光復漢城
糧足兵精,明朝聯軍驅除日寇
徐鴻儒起義:起于糧敗于糧
糧食,讓農民與藩王生死輪回
李自成三圍開封古都缺糧變地獄
坐失糧策,明朝遭遇薩爾滸之戰
熊廷弼難施糧策明朝痛失遼東
缺糧,寧錦防線苦苦支撐
松錦大戰:糧食摧毀明軍防線
明朝為什么打不過后金
糧盡而亡:明末農民軍的悲壯挽歌
第九章 清朝篇
抗清,鄭成功糧策連連
封鎖鄭成功,清政府遷界禁海斷糧源
鄭成功收復臺灣也曾屯田
良田變荒野,康熙遷界禁海事與愿違
施瑯糧策統一臺灣
康熙調整糧策平定“三藩”
覬覦富庶波雅科夫“遠征”黑龍江
收復黑龍江康熙兩巡東北定糧策
駐兵積糧,康熙永戍黑龍江
調糧布兵,清軍烏蘭布通大敗噶爾丹
千里運糧康熙再征噶爾丹
缺糧,費揚古輕裝急進克敵制勝
清軍二次入藏緣何只有1.2萬人
春草未生,岳鐘琪千里奔襲定青海
雍正討伐噶爾丹策零,互拼糧策
乾隆大興屯田,準噶爾實現長治久安
兆惠掘地得糧定南疆
從因俗而治到烏什起義
雍正改土歸流鞏固西南
乾隆免賦設屯永定苗疆
乾隆一征金川:空耗錢糧無功而返
乾隆二征金川:堅壁清野終全勝
濫征苛稅疆土淪喪籌備糧餉西征新疆
收復新疆,且看左宗棠如何籌糧
籌糧備戰一年半引得春風度玉關
漕糧海運:道光“下海”一波三折
清代糧倉印證絲路北道屯墾文化
糧戰演義.下 節選
《糧戰演義(下)/中國糧油書系(第二卷)》: 西安借糧 在西安負責后勤工作的耿炳文可算重擔在身了。當時,徐達的軍糧供應是先從南京轉運到西安,然后再由西安轉運到前線。但從南京向西安運輸糧食需要水陸交替轉運。水路對天氣的依賴性很大,如果持續干旱,運河水量不足,水運就難以完成。而陸路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困難更大。南京的糧食遲遲不到,耿炳文決定就地解決。但朱元璋早有禁令——不得強征軍糧。這該怎么辦?耿炳文的辦法是“借”。 不過,借糧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時,陜西正鬧饑荒。如何才能讓老百姓勒緊褲帶從牙縫里為明軍擠出寶貴的糧食呢?耿炳文做了三件事:一是嚴肅軍紀,決不允許騷擾百姓的事情發生;二是分田地,讓老百姓有田可耕;三是團結帶領軍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引涇、渭兩河之水灌溉農田。尤其是第三件事耿炳文做得很是出色,不到一月竟然疏通整修水渠600多里。 *終,老百姓硬是為明軍省出了5000石糧食。耿炳文將這些糧食及時送達前線,為徐達解了燃眉之急。后來,朱元璋被西安老百姓的義舉感動,下旨每戶賜米3石(一石約合現在160斤)。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克敵制勝 有了耿炳文派人送來的寶貴的糧食,徐達順利實施了他的戰略。李思齊困守臨洮,進退兩難,*終獻城投降。張思道得知這一情況后,知道慶陽已是孤掌難鳴,便留下他的弟弟張良臣主持軍務,自己跑到寧夏游說王保保去了。 張思道走后,張良臣決定用詐降計誘殲徐達。他派人給徐達送去一封信,說自己已經走投無路,愿意投降。 徐達回復:即日將來慶陽舉行受降儀式。張良臣本以為徐達會親率大軍前來,這樣他就可以對徐達來一個甕中捉鱉,一舉將徐達率領的明軍殲滅。但徐達并沒有親自去慶陽受降,而是派去了手下薛顯,薛顯帶去的軍隊是5000騎兵。 盡管徐達沒來,但張良臣仍然決定動手。當天夜里,他對毫無準備的薛顯發動了突然襲擊。薛顯全軍覆沒,只身逃回向徐達報信。 張良臣的出爾反爾激怒了徐達,他調動所有明軍將慶陽圍了個水泄不通。張良臣幾次帶兵出戰,卻屢戰屢敗。于是.他憑借充足的糧食儲備和堅固的城防固守,等待王保保前來救援。 王保保并沒有直接救援慶陽,而是上演了一出“圍魏救趙”的戲碼:派3路軍隊同時攻打徐達的后方——大同、涇州和風翔,以此逼迫徐達退兵。 但王保保缺乏足夠的糧食來供應這3路軍隊。在明軍的頑強固守下,3路元軍都無法持久,鎩羽而歸。 接下來,徐達對慶陽發起猛攻。張思道在城內固守了幾個月,糧食耗盡,士兵將人肉煮了和著泥土一起吃,慘不忍睹。張良臣登上城頭,親手挑著白旗大喊投降。徐達根本不予理會,下令明軍加緊攻城。不久,城內發生內訌,反對張良臣的人打開了城門。徐達親率大軍殺入城中。張良臣投井自殺未遂,被明軍撈上來后公開處死。至此,甘肅初告平定。 ……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