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糧戰演義.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2107
- 條形碼:9787564932107 ; 978-7-5649-321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糧戰演義.上 本書特色
“中國糧油書系”第二卷由《百家說糧》《贏在五谷》《農經觀察》《水煮糧史》《糧戰演義》組成,其中《水煮糧史》為上下兩冊,《糧戰演義》分上中下三冊,全書共5套8冊,涵蓋專家觀點、創業故事、三農觀察、糧史解讀、糧食文化等內容。書系第二卷聚焦近幾年中國糧食發展脈絡、探討未來發展趨勢,以新聞視角呈現新常態下中國糧食經濟的一個側面和縮影;同時也從一些獨特視角重新認識華夏糧食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糧史故事鑒古知今! 都Z戰演義(上)/中國糧油書系(第二卷)》重現了周秦至清末3000余年的諸多戰爭故事。
糧戰演義.上 內容簡介
作者以基本史實為依據, 兼以演義的寫法, 以期盡可能全面還原歷史, 從糧食的角度重新審視當年的戰爭。分四篇, 內容包括: 戰國篇 ; 秦漢篇 ; 魏晉南北朝 ; 隋唐篇。
糧戰演義.上 目錄
韓征糧要兵,蘇代巧舌解周君之憂
先糧后名,秦惠王征蜀擴疆助霸業
糧權必握:秦晉大戰換來的教訓
趙襄子儲糧守城破晉陽之圍
齊王建厚粟薄略埋下禍根
對峙糧絕,華元誠威并行迫楚退兵
第二章 秦漢篇
桓惠王“疲秦計”令秦川盡成沃野
糧道被斷,趙40萬大軍折戟長平
項羽破釜沉舟秦軍無糧自亂
殷墟立約只為糧草
蕭何慧眼治粟都尉成韓大將軍
謀士出大略劉邦奪蜀獲糧得天下
衛青趙信城得糧大獲全勝
周亞夫善納“糧”諫平定七王叛亂
趙充國屯田戍邊保國安
王霸:欲速戰速決說明糧草不足
征討赤眉軍,鄧禹備嘗糧食甘苦
屯田修耕支撐曹操克定天下
糧為籌碼,呂布轅門射戟救劉備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糧草定中原
缺糧,諸葛亮難行伐魏之謀
王基:先積糧后言兵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
征西滅蜀,魏國糧定天下
被逼造反,蘇峻奪糧放火攻建康
平叛蘇峻,溫嶠、陶侃也做糧食文章
魏儲軍糧,幸有鄧艾《濟河論》
仰仗張賓“糧策”石勒鄴城大捷
驕橫不納“糧”諫石虎兩次伐燕兩次兵敗
桓溫:常勝將軍難為無糧之仗
苻堅重糧攻滎陽王猛滅燕用糧官
劉裕滅后秦糧食立頭功
收復北部宋地,檀道濟備嘗缺糧苦
打仗打的就是糧食
蕭衍重糧,運籌帷幄定乾坤
陳霸先“霸”糧敗齊建陳國
周齊大戰:謀略萬變不離糧食
第四章 隋唐篇
缺糧,突厥抗隋失敗走向分裂
糧足兵精,隋文帝一統天下
糧運艱難,隋百萬遠征軍兵敗遼東
斷糧謀反,楊玄感一意孤行全軍覆沒
占三大糧倉,瓦崗軍成反隋勁旅
宇文化及缺糧少謀兵敗黎陽
瓦崗軍:成也糧食,敗也糧食
平隴右,李唐大做耗糧文章
惜糧拒賑,李軌決策失誤亡大涼
斷敵糧道,李世民千里追敵收復河東
糧為先,李世民一戰克雙雄
囤糧平東突厥唐太宗成“天可汗”
平塞北,裴行儉“糧”策連連
遠征,20萬唐軍挑戰極限滅高昌
渡海屯田大唐完勝確立東亞格局
大非川截糧,吐蕃一躍成唐西部強鄰
斷糧慘守:張巡睢陽守衛戰氣吞山河
缺糧少兵,唐德宗貿然削藩引戰亂
削藩糧盡兵鈍晚唐藩鎮割據
糧源不穩,黃巢敗亡在所難免
糧戰演義.上 節選
《糧戰演義(上)/中國糧油書系(第二卷)》: 先糧后名,秦惠王征蜀擴疆助霸業 口姚磊 在諸侯紛爭的時代,戰略的選擇就是勝利的選擇, 而穩定的糧食供應就是勝利的保證。 時下,舉國上下*熱門的話題就是關于“霧霾”及空氣質量的問題,這讓我想到了有霧都之稱的重慶! ≡鴰缀螘r,霧都的“霧”是極干凈的,對人體健康是不會造成危害的,重慶人也因此而生得滋潤而白皙。而現在,那個滋潤山城的霧已經少之又少,同這個字聯結在一起的是“霾”,而且還綿延到了大半個中國?梢,環境治理刻不容緩!言歸正傳。今天咱們說的這場戰爭就發生在天府之國四川,對戰雙方分別是秦國和蜀國。在諸侯列國相攻互伐時,偏安西側的秦國逐漸強盛起來。它通過對形勢的判斷,勵精圖治,內部變法,外擴疆土,取得戰略先機,為日后吞并六國、統一華夏奠定了基礎。然而這一切的開始,由一場與糧食有關的討論開始! 。蝽n還是攻蜀,秦惠王很糾結/ 時值秦國惠王當政時代。他是秦國中期的開明君主,可以說胸懷大略,廣納賢才。因此,當時很多有真才實學的文士武將投奔秦國,為秦國今后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當年,張儀從楚國落魄而出,向西輾轉到達秦國。因他師從鬼谷子,得到兵法、縱橫之術,從而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得以在其門下侍奉,當作客卿出謀劃策,并與司馬錯同朝為官! ≤趪褪駠驗轭I土問題相互攻擊。蜀國考慮到如果從長江出劍門求助于楚國,楚國必然通過長江到達蜀國境內,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蜀國雖與秦國隔山而望,但是山高路難,相對安全,因此蜀國決定求助于秦國。誰料秦惠王卻打算借這個機會發兵攻占蜀國。就在此時,韓國發兵入侵秦國。擺在秦王面前的選擇題讓他十分糾結,想了許久也沒有結果。于是,秦惠王叫來司馬錯和張儀,商討對策! 。瘮U疆還是要名,司馬錯得王心/ 秦惠王讓兩人坐下,對他們說:“韓國直接發兵攻打我們,我覺得應先擊退韓國,然后再攻打蜀國。但這樣可能錯失進入蜀國的機會,對秦國不利,因為取蜀對我們擴大疆土十分有利。但如果現在立刻出兵討伐蜀國,我怕韓國會偷襲我們。該怎么辦?”張儀說:“應該直接攻打韓國,通過與魏國、楚國交好,將我們的軍隊布置在什谷口,魏國和楚國作戰略配合,我們直接攻打新城、宜陽,然后就可以對周施以壓力,不僅能夠擊退韓國,到時候周國的寶鼎就是我們的。而蜀國是西面的小國,文化落后,我們興兵討伐也得不到什么名聲,即使我們得到了土地,對我們也沒有太大作用。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臣子在朝野上爭奪的是名分,在市場上爭奪的是利益,F在周朝的天下就是市場的利益,您不去征伐,卻要去討伐蜀國,這不太像要成就霸業的思路吧。”秦惠王低下頭,捻了捻手指,微微點了下頭,但是立即又把眉頭皺了起來,轉過臉看了看大將軍司馬錯,問道:“將軍,您怎么看?”司馬錯思考了一會兒,挺直身子,對大家說:“我覺得話不能這樣說。我認為,如果要讓國家富裕起來,必須擴大國家的疆土:如果要使軍隊的戰斗力強大,必須先讓人民富裕起來;如果要稱霸天下,務必要積累自己的德行。當國家疆域廣闊了,人民富裕了,德行讓天下人曉得了,成就霸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F在秦國土地面積小,糧食產量少,因此我們*好先做容易做到并且能夠獲得*大利益的事情,擴大我們的糧食生產能力。您看,蜀國雖然在西面,但它是西戎*大的國家,而且現在又有內亂,我們如果討伐的話,對我們*有利。我們秦國軍隊雖然不是*強的,但是攻打蜀國就像驅趕羊群一樣,還是綽綽有余的。我們得到蜀國的土地后,秦國版圖將擴大,而且通過蜀地的耕種,能使秦國富強起來,打這場仗我們也不會有什么損失。再說,我們攻打一個小國也不會惹其他人注意,平定暴亂又是師出有名,我們得到的將是更大的好處。如果我們攻打韓國,并且向周天子索要寶鼎,這個可是要背負罪惡之名的,實際上各國都想要。如果我們先拿到了,必定遭到其他國家的嫉恨。如果我們打完韓國,再威脅周天子,周天子必定聯合東面的齊國,再給南面的楚國和北面的魏國許諾土地。這些國家都是唯利是圖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協助我們,不攻打我們就是好事,因此我們真的很危險。我建議還是討伐蜀國,要實惠的!鼻鼗萃跻慌拇笸,說:“就按你說的辦!” /征蜀大捷,豐糧強國助推霸業/ 就這樣,司馬錯的一番疆土為重、豐糧強國的論調使秦國大軍揮師天府,秦國的霸業戰幕由此拉開。 瞧!這個秦惠王還真采納了司馬錯的“師出有名”之說,實質上是想霸戰人家的疆土,通過蜀地的耕種富國強民,偏偏還要找個侵略人家的由頭—平定蜀國內亂。這事鬧的,蜀國原指望秦國能助其攻苴,未曾想引狼入室! ∧敲矗懛ゴ筌娪烧l當頭呢?秦惠王腦子里閃現的全是司馬錯的影子,好,就司馬錯,當然也不能少了張儀,有不同意見指揮作戰下命令會更慎重。雖然“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但秦國大軍依靠計謀和充足的軍事準備抵達了蜀國。戰鼓擂,烽煙起,小小蜀國到底打不過秦國的金戈鐵馬。幾個月后,蜀國徹底被征服,其國土歸秦。 捷報傳來,秦惠王那個高興啊,他當即下令軍隊就地開荒墾殖,還增兵前往助耕。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