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農民工城市就業:搜尋渠道與匹配路徑:search constraints and matching path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80511
- 條形碼:9787308180511 ; 978-7-308-1805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民工城市就業:搜尋渠道與匹配路徑:search constraints and matching path 內容簡介
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和城市穩定就業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且事關我國經濟轉型和國家現代化發展進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但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也受到自身、家庭以及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落后的思想觀念、較低的勞動技能、疏離的社交網絡、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城鄉二元的制度限制成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障礙。韓洪云、梁海兵著的《農民工城市就業——搜尋渠道與匹配路徑》希望通過對農民工城市就業:搜尋渠道與匹配路徑的研究,探索促進農民工城市穩定就業的制度與經濟因素,以期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可行的對策建議。
農民工城市就業:搜尋渠道與匹配路徑:search constraints and matching path 目錄
上篇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動因與決定因素
第1章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動因
1.1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現狀
1.2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3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約束
1.4 中國農村居民收入構成
第2章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決定因素
2.1 政策變遷
2.2 理論解釋
2.3 區域特征
2.4 決定因素
中篇 農民工城市就業:工作搜尋與匹配機制
第3章 研究基礎:研究內容、方法與數據
3.1 問題指向
3.2 研究內容、目的與意義
3.3 核心概念界定
3.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3.5 數據來源
3.6 可能創新點
第4章 文獻綜述:搜尋匹配理論演進邏輯
4.1 引言
4.2 搜尋:經濟行為人逐利之手段
4.3 匹配:市場剩余分配的實現機制
4.4 轉換:摩擦和利益沖突下的抉擇
4.5 文獻總結與啟示
第5章 工作搜尋:渠道選擇與性別差異
5.1 兩個問題
5.2 文獻考察:工作搜尋、渠道選擇與性別差異
5.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5.4 研究設計
5.5 搜尋行為的性別差異與渠道選擇檢驗
5.6 結論與啟示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工作匹配:決策機制與路徑識別
6.1 農民工工作匹配:生存與發展的權衡
6.2 匹配機制文獻梳理
6.3 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6.4 變量界定與數據來源
6.5 匹配機制的識別分析
6.6 結論與啟示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工作轉換:資本積累與收入效應
7.1 工作轉換、資本積累與收入效應:文獻脈絡
7.2 工作轉換與收入效應:理論邏輯與模型
7.3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7.4 轉換行為的實證考察
7.5 本章小結
下篇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福利效應
第8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福利分析:生命歷程與福利缺失
8.1 文獻述評
8.2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生命歷程
8.3 案例來源
8.4 農民工就業目標從收入到福利的嬗變歷程:案例分析
8.5 福利缺失視角下促進農民工城市就業穩定的可能方案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與社會福利:作用機制與群體差異
9.1 農民工工作轉換、福利缺失與中國情境
9.2 理論依據與實證研究
9.3 本章小結
第10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與福利改善:醫療補貼與健康投資
10.1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福利實現
10.2 模型與數據
10.3 實證結果分析
10.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農民工城市就業狀況調研問卷
第1章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動因
1.1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現狀
1.2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1.3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約束
1.4 中國農村居民收入構成
第2章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決定因素
2.1 政策變遷
2.2 理論解釋
2.3 區域特征
2.4 決定因素
中篇 農民工城市就業:工作搜尋與匹配機制
第3章 研究基礎:研究內容、方法與數據
3.1 問題指向
3.2 研究內容、目的與意義
3.3 核心概念界定
3.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3.5 數據來源
3.6 可能創新點
第4章 文獻綜述:搜尋匹配理論演進邏輯
4.1 引言
4.2 搜尋:經濟行為人逐利之手段
4.3 匹配:市場剩余分配的實現機制
4.4 轉換:摩擦和利益沖突下的抉擇
4.5 文獻總結與啟示
第5章 工作搜尋:渠道選擇與性別差異
5.1 兩個問題
5.2 文獻考察:工作搜尋、渠道選擇與性別差異
5.3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5.4 研究設計
5.5 搜尋行為的性別差異與渠道選擇檢驗
5.6 結論與啟示
5.7 本章小結
第6章 工作匹配:決策機制與路徑識別
6.1 農民工工作匹配:生存與發展的權衡
6.2 匹配機制文獻梳理
6.3 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6.4 變量界定與數據來源
6.5 匹配機制的識別分析
6.6 結論與啟示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工作轉換:資本積累與收入效應
7.1 工作轉換、資本積累與收入效應:文獻脈絡
7.2 工作轉換與收入效應:理論邏輯與模型
7.3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7.4 轉換行為的實證考察
7.5 本章小結
下篇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福利效應
第8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福利分析:生命歷程與福利缺失
8.1 文獻述評
8.2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生命歷程
8.3 案例來源
8.4 農民工就業目標從收入到福利的嬗變歷程:案例分析
8.5 福利缺失視角下促進農民工城市就業穩定的可能方案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與社會福利:作用機制與群體差異
9.1 農民工工作轉換、福利缺失與中國情境
9.2 理論依據與實證研究
9.3 本章小結
第10章 農民工城市就業與福利改善:醫療補貼與健康投資
10.1 農民工城市就業的福利實現
10.2 模型與數據
10.3 實證結果分析
10.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農民工城市就業狀況調研問卷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