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西單 本書特色
《京華通覽》叢書以一城三帶為脈絡展開編寫,所述內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擦亮北京“金名片”——讓卷帙浩繁的地方志書走向大眾。
西單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京華通覽》的一個分冊。改編自《北京地方志·北京風物圖志叢書》中的《西單》。西單是北京西城區的一個以商業為主的街區,得名于老北京城俗稱的西單牌樓。西單以西單路口為中心,沿西單文化廣場、西單北大街有許多商業設施分布,是北京很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研究西單的起源、發展、變革,對整體研究北京的文化和城市變遷很有意義。該書從多方面、多角度透過對西單,把對北京文化的研究觸角引向邊緣和縱深,對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體化研究推進了一步。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西單 目錄
掌故· 西單
李閣老胡同/ 4
鄭親王府/ 11
鎮國公屯齊宅第/ 16
綿德貝子府/ 18
林清起義攻打紫禁城/ 26
載洵貝勒府與福壽商場/ 29
名店· 西單
樂仁堂/ 37
亨得利鐘表眼鏡店/ 40
西單商場的前世今生/ 43
厚德商場/ 44
美食· 西單
福壽商場/ 50
益德商場/ 55
西單大火后興建的臨時商場/ 56
南雜技場變身惠德商場/ 59
福德商場/ 60
西單商場的今生/ 61
成文厚——“賬簿**家”/ 65
萬里鞋店/ 69
西單**理發館/ 71
西單菜市場/ 75
西單勸業場/ 78
華威大廈/ 81
西單購物中心/ 83
美特斯· 邦威西單旗艦店/ 85
從中友到漢光/ 88
君太百貨/ 90
西單109 婚慶珠寶大樓/ 92
西單大悅城/ 93
西單老佛爺百貨/ 95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97
長安街上“十二春”/ 102
天源醬園/ 109
天福號醬肘子/ 115
文化· 西單
紅色· 西單
“開國**宴”與玉華臺飯莊/ 120
曲園酒樓/ 129
鴻賓樓/ 134
桂香村/ 138
徐志摩的“新月”家園/ 144
侯寶林開始單獨說相聲的地方/ 148
啟明茶社/ 152
孕育北京曲劇的地方/ 159
從哈爾飛戲院到西單劇場/ 163
從新新大戲院到首都電影院/ 171
長安大戲院/ 174
歐亞照相館/ 180
國泰照相館/ 183
北京圖書大廈/ 185
西單文化廣場/ 188
蒙藏學校的紅色種子/ 192
“桃李滿天下”的中國大學/ 199
辟才胡同大鋤奸/ 205
九九照相館/ 211
小醬坊胡同的一個院子/ 219
后 記/ 225
西單 節選
有清一代,從皇帝到王公大臣都對“魯菜”情有獨鐘,御膳房、壽膳房的御廚大多來自山東,“魯菜”風靡老北京四九城。辛亥革命后,清朝結束,中華民國來了。民國北洋政府的議員、總長等一干“大員”,有不少來自江浙,吃家鄉淮揚菜成了他們的一種企盼。于是乎,一些商人抓住時機,開設淮揚口味的飯莊。“民國十九年(1930 年),在西長安街上出現了十二春:慶林春、方 壺春、玉壺春、東亞春、大陸春、新陸春、鹿鳴春、四如春、宣南春、萬家春、淮揚春、同春園。”也有“八大春”之說,即:上林春、淮揚春、慶林春、大陸春、新陸春、春園、同春園、鹿 鳴春。“十二春”為什么扎堆西長安街?這是因為西長安街附近有許多衙門,而且離國會(今新華社院內)很近。可以“公款吃喝”的這些衙門、國會中江浙籍老爺,自然成為“十二春”的“衣食父母”,淮揚菜飯莊云集于此就很自然了。淮揚菜又稱江蘇菜,與魯菜、川菜、粵菜并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主要指淮安、揚州、鎮江3 處的菜肴,尤以揚州菜著稱。該菜系的發展得益于隋煬帝下江都,帶來了北方的烹飪手法,融合江南本土鮮美的食材。大唐時期揚州富甲天下,該菜系得到極大發展。淮揚菜注重刀工,刀法細膩,原汁原味,咸甜相宜,肥而不膩,爛而不煳,清香爽口,回味悠長;選料講究時令新鮮,原料以河鮮為主,“醉蟹不看燈、鳳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烹飪講究火候,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代表菜品有紅燒獅子頭、軟兜長魚、文思豆腐、蝦子蒲菜和文樓湯包。據說當年乾隆爺“六下江南”時,將江南的一些名廚帶到京師,《紅樓夢》中描述的菜肴就多為淮揚菜。不過那年月的淮揚菜“躲在御膳房人不識”,平頭百姓難以問津。先說說“長安十二春”中*早開業的淮揚春。民國初年開業, 由江蘇淮安人夏萬榮在西長安街路南(后新風飯館所在地)開辦,1947 年倒閉。1987 年,在西城區政府的支持下,淮揚春飯店在三里河東路10 號恢復營業。1994 年,淮揚春飯店被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飲食總公司命名為“北京市淮揚菜風味龍頭企業”。如今,淮揚春飯店內設10 多間豪華包房,散臺12 個,可同時接納400多人就餐。淮揚春飯店能為顧客提供160 余種菜肴,特色菜有三絲魚翅、一品官燕、扒熊掌、扒三白、鑼錘鮮貝、貴妃雞翅、清蒸蟹、炸脆鱔、糖醋魚、蟹黃扒菜心等傳統淮揚名菜。a同春園1930 年開業,幾位合股人是從生意不佳的四如春飯莊出來的。“同春園”名號寓意“同心協力春滿園,花開茂盛,生意興隆”。開業當天,邀請時任北平電燈公司經理、著名書法家馮恕捧場。馮大師當即賀之“杏花村內酒泉香,長安街上八大春”。但是,開業之初,生意不太好,幾位廚子相繼跳槽。主灶的郭干臣四下求賢,高薪請來了在虎坊橋春華樓扛江蘇菜大旗的王世枕。王世枕祖上兩輩都在王府當廚,得家傳后赴南京鎮江學藝。那年月飯館業競爭激烈,既有“橫匾”即字號之爭,也有“豎匾”即主廚之爭。王世枕一來,同春園橫、豎匾都硬了,飯莊生意也紅火了。爾后同春園的烹飪技師有高國祿、王家棟、楊倫、張萬增、刁文波等。同春園主要以蘇幫菜為特長,烹制河魚湖蟹菜肴十分出眾。河鮮類菜以燒、煎、烹、熘、炸、燜手法為主,菜肴口味鮮嫩、清淡、微甜,成菜出品不失原汁原味,雖酥爛但不失其形。魚饌做法尤為豐富,有干燒青魚、紅燒中段、干燒頭尾、砂鍋頭尾、糖醋瓦塊魚、燒劃水、五香叉燒等名肴。名菜水晶肴肉(也叫水晶肴蹄)300 多年前就在名肴之列,近代文人贊譽“風光無限數金焦,更愛京江肉食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肴”。所以有“肴肉不當菜,鎮江一大怪”的說法。同春園是長安街上先后出現的眾多“春”字號淮揚館子中唯一生存下來的一家。1936 年,同春園招股擴建,成為有東、西兩個四合院,帶幾個小套院共計25 間房的大飯莊,面積擴大到800 平方米。但是,連年的戰亂,使北平的飲食業日漸衰落,同春園也是慘淡經營。1954 年,長安街擴寬馬路,同春園遷到了西單十字路口西南角把口兒。1999 年,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50 年大慶,西單路口大面積改造,同春園再次遷址到新街口外大街甲14 號的十月大廈,餐飲面積1113 平方米。2006 年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大陸春的紅燒羊肚菌等“當家菜”很受食客歡迎。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僉事的魯迅先生,就多次在大陸春聚朋會友。他在1926 年5 月10 日日記中寫道:“晴。上午往北大講。訪小峰。訪季野。得譚在寬信。午后得語堂信招飲于大陸春,晚赴之,同席為幼漁、季巿。董秋芳來,贈以《故鄉》一本。”語堂就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原籍是福建。大陸春離教育部很近,淮揚風味又適宜林語堂、魯迅的口味,他們在這里飲宴自然順理成章。1929 年,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結發妻子武仲謙因病去世。1931 年4 月,經朋友勸說,朱自清在葉公超等人陪同下來到大陸春飯莊相親。那天朱自清的衣服搭配出了點兒問題,米黃色的綢大褂兒下卻穿了一對雙梁靸鞋,陪陳竹隱前去“參謀”的女同學不同意她嫁給這個“土包子”,但陳竹隱看上了才華橫溢的朱自清,由此開始了一段美好的姻緣。1932 年8 月4 日,34 歲的朱自清與29 歲的陳竹隱正式舉行婚禮。慶林春只存在了短短的二十幾年,但1941 年在這兒舉行的一場不同尋常的“婚禮”,卻至今讓人時常說起。白石老人同治三年(1864 年)一月一日生在湖南湘潭縣南邊一個叫作星斗塘的地方。齊家是貧窮的莊戶人家,爺爺按照族譜,給他起了個大號——純芝。小時候因為家里窮,他只上了半年私塾,15 歲開始學雕花木匠,27 歲正式開始學畫,從此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山人。聰慧加上勤奮,不久,“芝木匠”就聞名鄉里。1919 年春天,57 歲的白石老人第三次到北京,從此在北京定居。齊白石的發妻陳春君舍不得湖南老家的一點兒薄產,沒有隨他進京,但又擔心他的生活。1919 年7 月,陳春君親自將胡寶珠送到北平與丈夫完婚,從此胡寶珠就一直陪伴著白石老人。1940 年初,陳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許多親友勸白石老人把胡寶珠扶正,作為繼室。1941 年5 月4 日,白石老人在他非常喜歡的慶林春飯莊,訂了3 間一套的包房,邀請胡佩衡、陳半丁、王雪濤等人為證,舉行胡寶珠立繼扶正儀式。在場的20 多位親友都簽名蓋章以資證明,白石老人當著親友的面,在族譜上批明位于清華大學的朱自清雕像“日后齊氏續譜,照稱繼室”。新陸春也是20 世紀30 年代開業的, 后來在地安門外大街路口西北角建店經營,稱新路春。1980 年,引進天津狗不理包子,這是北京城**家引進天津狗不理包子的飯莊,當時叫天津狗不理包子鋪北京分店。筆者十幾年前在這里吃過狗不理包子,但不如在天津吃到的味醇正。2010年2 月,新路春暫時關閉,改建成峨嵋酒家分店。“十二春”的當家者多為鎮江、揚州、蘇州人士,他們把家鄉文化也帶到了北京。“十二春”的伙計們的吆喝聲不像京城小飯莊那樣大聲,“來了您哪,里邊請!”而是細聲細語,溫馨之至。“十二春”在店堂裝潢、布置上也突出文化色彩,名人字畫必不可少,有一家曾掛有“三杯兩盞揚長去,莫問前程路坎坷”的條幅,頗為引人注目。“十二春”促進了西單一帶的繁榮。人們在“十二春”用餐之后,就到新新大劇院(后來的首都電影院)、中央電影院(今北京音樂廳)和長安大戲院娛樂消遣。除了戲院外,這兒還出現了“理發一條街”,一些“新派”人物對老北京人的剃頭挑子不感興趣,于是有人在這兒開設了“中國理發館”,光技師就有40 余人。白石老人與繼室胡寶珠“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民國首都遷到南京后,北京也改稱了北平。江浙籍的老爺走了,坐鎮北平的換成了東北人,他們喜歡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鐘情于豬肉燉粉條子,對淮揚菜興趣不大,“十二春”消費群體沒了,再加上軍閥混戰、南北交通不暢,菜肴原料供應不上,“十二春”大多相繼歇業,銷聲匿跡。到20世紀40 年代末,僅剩同春園一家。“十二春”雖然輝煌不再,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淮揚菜卻重現輝煌。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后舉辦的開國**宴、199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 周年大慶宴會、2002 年江澤民總書記宴請美國總統喬治· 布什等,都是淮揚菜唱主角。
西單 作者簡介
劉岳,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三處處長,北京市黨史、北京史研究專家,參與編寫《北京黨史大事記》等多部北京黨史著作的編寫,撰寫大量北京革命史、城區歷史研究專著及文章。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