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陳門立雪:文藝民俗學研習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1796
- 條形碼:9787208151796 ; 978-7-208-1517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門立雪:文藝民俗學研習錄 本書特色
“文藝民俗學”是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陳勤建先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以文藝學與民俗學的交叉研究角度躋身為文藝研究新理論之一。文藝民俗學發展至今,已成為文藝學和民俗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 值陳勤建教授七十壽辰,從教四十二周年之際,此書的內容凝結了陳門弟子的學術精華和陳教授的悉心指導,是對陳教授文藝民俗學學術思想傳承及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陳門立雪:文藝民俗學研習錄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陳勤建先生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相關畢業論文中的精華篇章四十余篇;共分文藝與民俗的關系問題研究、對文學中特殊門類民間文學的研究、藝術與民俗的關系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俗關系的研究四部分。
陳門立雪:文藝民俗學研習錄 目錄
**編 文學與民俗
李小玲:論胡適文學觀中的民俗理念
常 峻:論周作人的文學思想與民俗觀念
毛巧暉:“人民性”的建構與表述——解放區學者的民間文藝學思想
柯 玲:20 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簡論
劉 穎:晚清的民俗觀念及其特點
華霄穎:想象上海:日常生活中的錦衣玉食——王安憶筆下的上海市民文化
毛海瑩:女性民俗:一種文學形象研究的新視角——以現代文學江南作家創作為例
梅東偉:“文藝民俗敘事”辨析
趙李娜:中國現代民俗學與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與扭結——兼論顧頡剛先生對兩學之貢獻
霍九倉:民俗之于文學創作
韓 雷:文藝民俗學的困境及出路
第二編 藝術與民俗
尹笑非:中國民間吉祥圖像的思維模式與表達方式探析
衣曉龍:明清時期徽州民居中的民間信仰元素解析
周 華:傳統年畫的現代意義及其傳承研究——以桃花塢年畫為例
孫 琦:以象制器:江浙傳統民居紋飾的人格化研究
許思悅:論故事片電影中由民俗糾葛構建的情節沖突
王媖嫻:論傳統民藝在當下的創造性轉化
劉迎曦:都市民俗學視野下民國至抗戰前夕的上海月份牌研究
黃虞婷:地方文化空間中的傳統技藝傳承困境研究——以浙江仙居皤灘針刺無骨花燈技藝為例
錢煒蕾:匾額習俗與民眾生活理想
杜靜怡:簡析上海說唱的藝術特點——上海說唱在城市更新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楊璟琰:多路徑、多面貌、多角色——淺析《金鈴塔》的傳承情況
第三編 民間文藝
鄭土有:表演中的編創:“調”山歌傳統的形成及作用
戴 嵐:童話為鏡——試析女性創作之童話形態與原型
沈 瑋:漢語俗語的民間文學本體特性
葉 靜:論《夷堅志》敘事的民間特性
黎 亮:女巫與父權:“龍女”與“百鳥衣”復合型故事解析
沈梅麗:信徒的誕生:傳教士漢文小說華人形象的宗教性建構
梁珊珊:我們需要怎樣的故事——基于徐文長《寫招牌》故事的情節分析
馬 汀:民間視野中的“徐文長”
章 瑜:文本化視角下的長篇敘事吳歌——再探《五姑娘》爭議問題
吳亮亮:中國鳥盜型稻谷起源神話的文化記憶
錢 斌:地方認同與國家話語——以臨安《錢王傳說》為例探討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第四編 非遺與民俗
黃景春:中國民間神靈信仰的世俗性
袁 瑾:民間信仰中的孝道傳播——以紹興舜王信仰為個案
田素慶:朝向當下田野的原生本真——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寶山歌會研究
黃亞欣:新場古鎮保護性開發中的原住居民問題
蘭曉敏:非物質文化遺產存續與城鎮化進程之悖論
李 琦:上海浦東圣堂三月半廟會的當代轉型考察
楊 陽:蘭州鼓子:民間非遺藝術的傳承與困境
錢張帆:岱山島傳統謝洋習俗調查
茅正圓:民俗生活世界的異化與回歸
郭 競:文化生態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為例
王超:論古鄉鎮的活態保護——以上海浦東三林塘為例
宣炳善:端午節日與夏至節氣的文化關聯
展開全部
陳門立雪:文藝民俗學研習錄 作者簡介
本書收錄了陳勤建先生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相關畢業論文中的精華篇章四十余篇。本書共分文藝與民俗的關系問題研究、對文學中特殊門類民間文學的研究、藝術與民俗的關系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俗關系的研究四部分。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