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新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精)(全五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82860
- 條形碼:9787532582860 ; 978-7-5325-8286-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精)(全五冊) 本書特色
《屈大均詩詞編年校箋》為屈大均現存全部詩詞作品(詩六千七百余首,詞三百余首)的編年合集,以康熙丁丑凌鳳翔刻本為底本,通校以陳阿平十五卷本及屈明洪十七卷本,并參校國學扶輪社本及《道援堂詩集》。本書的詩詞編年部分,均于每題詩詞之末作箋。箋的內容主要是:一、指出該題作品的寫作時間;二、簡述作者當時的行蹤;三、箋釋題中或作品中有關的地名;四、箋釋題中所涉及的人物;五、間或點出作品的要旨。不編年部分,則僅對有關地點、人物、要旨略作箋釋。書末附屈大均年譜簡編和諸家友朋投贈詩文目錄、諸家品題評論輯錄,為研究屈大均提供了完備的資料。
新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精)(全五冊) 內容簡介
屈大均的詩歌,在當時即頗負盛名,清人毛奇齡稱其“廓然于天地之間,獨抒顥氣。超然獨行,當世罕儔”。(《道援堂集》序一)王煐又云:“翁山之詩,如萬壑奔濤,一瀉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嶺南三大家詩選序》)錢謙益、朱彝尊、王士禛等名家都對屈詩給以很高的評價。大均曾自負地說:“余以《易》為詩,顛倒日月,鼓舞風雷,奔五岳而走四瀆,使天下萬物皆聽命于吾筆端。神化其情,鬼變其狀,神出于無聲,鬼入于無臭,以與造化者游于不測,其才化,學亦與之俱化。”(《六瑩堂詩集序》)他的詩縱橫恣肆,筆力矯健、氣韻沈雄,寄托深遠。其詩各體俱佳,尤長于五言,五律較為特出,如《魯連臺》一詩:“一笑無秦帝,飄然歸澥東。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古廟千秋月,荒臺萬木風。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這首詩作于1658年,時值作者離開廣東北游,行至山東茌平縣,登魯連臺舊址,不禁對魯仲連建立的勛業產生深深的敬慕之情。此詩雄健豪邁,氣勢縱橫,內容和形式都達到高度的統一,因而廣為傳誦。大均的詩歌,風格多樣。其清幽雅澹的五律,尤得唐人神髓。如《攝山秋夕》詩:“秋林無靜樹,落葉鳥頻驚。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松門開積翠,潭影入空明。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屈大均號騷馀,以屈原自比,詩歌亦主張學習屈原,一則楚騷上承風雅,二則屈原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這一點與大均也非常契合。他許多詩篇都采用《楚辭》中比興諷諭的手法,如《有所思》、《美女篇有贈》等。大均還認為《十九首》可以與《詩經》媲美,是古詩的本源,要認真學習。他還說要提高詩的藝術技巧,要像杜甫教導兒子一樣“熟讀《文選》理”,就是要領會《文選》中的精髓,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叫人學習六朝的創作方法,而不要將其別為“偽體”以投向時尚,學習《文選》,效法六朝的目的是加強技巧的修養。他還主張學習杜甫,以杜甫為榜樣。強調學習杜甫是因為杜甫的詩歌在反映現實、揭露黑暗方面更為深刻,作者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確實是繼承了杜甫的精神。屈大均還對李白備極推崇,他的詩歌繼承了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但又緊緊地與現實結合在一起,描寫現實,反映現實,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熔鑄在一起,自成面目。是學李白比較成功的典范。他的詩在明末清初詩壇上,不僅在嶺南堪稱翹楚,放眼全國,亦堪稱一流名家。
新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精)(全五冊) 目錄
新書--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屈大均詩詞編年箋校(精)(全五冊) 作者簡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廣東著名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并稱為“嶺南三大家”。大均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自號泠君、華夫。番禺人。其父屈宜遇是位喜愛讀書的民間醫生,對大均教育督責甚嚴,“日誦不問何書,必以數千言為率,親為講解,弗以諉之塾師也。家貧,每得金,必以購書。”(《先考澹足公處士四松阡表》)大均天資聰穎,讀書過目成誦,十四歲能文,十五歲能詩,與同里諸子結為西園詩社。十六歲補南海縣學生員,并得到同鄉釋函昰的介紹,從陳邦彥(陳恭尹之父)讀書于粵秀山。十七歲時為避清軍追捕而遁入空門,后還俗。工詩詞,與顧亭林、朱彝尊等清初大家皆有來往。 陳永正(1941— ),字止水,號沚齋。1962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任廣州市第三十六中學語文教師。1978年考取中山大學中文系古文字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華詩教學會會長。2015年12月7日,榮獲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