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網絡文藝學探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5288
- 條形碼:9787520325288 ; 978-7-5203-252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網絡文藝學探析 本書特色
歐陽友權著的《網絡文藝學探析》探討互聯網傳媒語境下網絡文藝的基礎理論問題,全書由學理邏輯、理論轉型、觀念譜系、價值構建、體式形態、現狀評辮、批評范式等7個部分、42篇論文組成。主要探討了網絡文學的本體結構、數字媒介下中國文學轉型及其理論轉向、網絡文藝的體制譜系學、網絡文藝的價值取向與審美選擇、網絡創作的規律與悖論、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網絡時代的文藝經典與文藝形式問題、網絡文學批評的意義和局限、新媒體文藝研究的范式邊界與媒介,并具體剖析了網絡類型小說、博客文學、微博文學、微信文學、手機短信文學、數字動漫、網絡游戲、網絡火星文等不同網絡文藝類型的理論建構和觀念變化問題。這些論文分別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其他CSSCI刊物,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網絡文藝學探析 內容簡介
歐陽友權著的《網絡文藝學探析》探討互聯網傳媒語境下網絡文藝的基礎理論問題,全書由學理邏輯、理論轉型、觀念譜系、價值構建、體式形態、現狀評辮、批評范式等7個部分、42篇論文組成。主要探討了網絡文學的本體結構、數字媒介下中國文學轉型及其理論轉向、網絡文藝的體制譜系學、網絡文藝的價值取向與審美選擇、網絡創作的規律與悖論、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網絡時代的文藝經典與文藝形式問題、網絡文學批評的意義和局限、新媒體文藝研究的范式邊界與媒介,并具體剖析了網絡類型小說、博客文學、微博文學、微信文學、手機短信文學、數字動漫、網絡游戲、網絡火星文等不同網絡文藝類型的理論建構和觀念變化問題。這些論文分別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其他CSSCI刊物,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高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網絡文藝學探析 目錄
1.1 網絡文學本體論綱
1.2 現代科技文明的人文哲學
1.3 數字化傳媒技術的審美視界
1.4 重寫文學史與網絡文學的“入史”問題
第2章 理論轉型
2.1 數字媒介與中國文學的轉型
2.2 新媒體與中國文藝學的轉向
2.3 數字圖像時代的文學邊界
2.4 網絡傳媒下文化的三重轉向
2.5 網絡媒體對文學經典觀念的解構
2.6 網絡文學:從書頁到網頁的博弈
2.7 媒介發展與文學閱讀的演變
2.8 文學研究的范式、邊界與媒介
第3章 觀念譜系
3.1 網絡文學的體制譜系學反思
3.2 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
3.3 網絡文學:從“草根庶出”到主流認可
3.4 新媒體的技術審美與視覺消費
3.5 網絡文學審美導向的思考
第4章 價值構建
4.1 數字化文藝學的人文承載
4.2 網絡文學的價值取向及其自逆式消解
4.3 意義指向與價值承載
4.4 網絡時代仍需要倡導人民文學
4.5 網絡時代,為何寫作?
4.6 傳媒推力與文學魂歸
第5章 體式樣態
5.1 網絡時代的文學形式
5.2 博客文學的結構體式與創生形態
5.3 微博客:網絡傳播的“軟文學”
5.4 微信文學的存在方式與功能取向
5.5 手機短信的文學身份與文體審美
5.6 數字動漫的藝術審美與技術張力
5.7 多維視野中的網絡游戲
5.8 “火星文”:挑戰傳統與*新觀念
第6章 現狀評辨
6.1 網絡文學發展中的悖論選擇
6.2 新媒體文學:現狀、問題與動向
6.3 當下網絡文學的十個關鍵詞
6.4 網絡類型小說:機緣和困局
6.5 網絡寫作的困局與成因
6.6 海外華文網絡文學掃描
第7章 批評范式
7.1 網絡文學批評的價值和局限
7.2 當傳統批評家遭遇網絡
7.3 網絡文學,離茅盾文學獎有多遠?
7.4 網絡文化興起對文化產品評價的影響
7.5 網絡文學研究基點及其語境選擇
后記
網絡文藝學探析 作者簡介
歐陽友權,文學博士,中南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中國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前沿》主編,湖南省作家協會副**。為**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全國網絡文學研究會會長,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