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畜禽規;B殖與疫病防治新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6096
- 條形碼:9787511636096 ; 978-7-5116-360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畜禽規;B殖與疫病防治新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包括豬、雞、水禽、牛羊多種畜禽在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要點,以及常見畜禽疾病的的防治要點,另外,對畜禽的規模化經營管理也做了介紹。能夠作為服務養殖業的很好的技術讀本。
畜禽規模化養殖與疫病防治新技術 目錄
畜禽規;B殖與疫病防治新技術 節選
**節仔豬的飼養管理 一、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哺乳仔豬指從出生到斷奶的仔豬。哺乳仔豬由于生長發育快和生理不成熟而難以飼養,如果飼養管理不當,容易造成仔豬患病多、增重慢、哺育率低。因此,根據哺乳仔豬的生長與生理特點,制訂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案,是哺乳仔豬培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生理特點 (1)生長發育快,物質代謝旺盛。仔豬出生時體重小,不到成年體重的1%,低于其他家畜(羊為36%,牛6%,馬9%~10%)。哺乳階段是仔豬生長強度*大的時期,10日齡體重是初生重的2~3倍,30日齡達6倍以上,60日齡可達10~13倍,60日齡后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弱。哺乳仔豬利用養分的能力強,飼料營養不全會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因此,必須保證仔豬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哺乳仔豬快速生長是以旺盛的物質代謝為基礎,單位增重所需養分高,能量、礦物質代謝均高于成年豬。哺乳仔豬除哺乳外,應及早訓練其開食,用高質量的乳豬料補飼。 (2)消化器官不發達,消化機能不完善。仔豬出生時胃內缺乏游離鹽酸,胃蛋白酶無活性,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質,特別是植物性蛋白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積都很小,胃重6~8 g,僅占體重的044%。腸腺和胰腺發育比較完善,胰蛋白酶、腸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較高,食物主要在小腸內消化。所以,初生仔豬只能吃母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飼料。 (3)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豬的胎盤構造特殊,母豬血管與胎兒的臍帶血管被6~7層組織隔開,母源抗體不能通過胎液進入胎兒體內。因此,初生仔豬沒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產生抗體,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獲得免疫力。 (4)體溫調節能力差。初生仔豬大腦皮層發育不全,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調節體溫能力差,皮薄毛稀,特別怕冷,如不及時吃母乳,很難成活。因此,初生仔豬飼養難度較大,成活率低。 (二)飼養管理 1抓乳食,過好初生關 飼養管理哺乳仔豬的任務是讓哺乳仔豬獲得*高的成活率和*大的斷奶重。養好哺乳仔豬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早吃初乳,固定乳頭。初乳是指母豬產后3~5 d分泌的乳汁。初乳的特點是富含免疫球蛋白,可使仔豬盡快獲得免疫抗體;初乳中蛋白質含量高,含具有輕瀉作用的鎂鹽,可促進胎糞排出;初乳酸度較高,可彌補初生仔豬消化道不發達和消化腺機能不完善的缺陷。初生仔豬可從腸壁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出生36 h后不能再從腸壁吸收。因此,仔豬*好在生后2 h內吃到初乳。正常情況下,仔豬出生后憑可靠靈敏的嗅覺找到乳頭,弱小仔豬行動不靈活,不能及時找到乳頭或被擠掉,應給予人工輔助。 初生仔豬有搶占多乳奶頭并占為己有的習性,開始幾次吸食某個乳頭,一經認定至斷奶不變。固定乳頭分自然固定和人工固定,應在生后2~3 d內完成。生產中為了使一窩仔豬發育整齊,提高仔豬成活率,可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3對乳頭,體大強壯的仔豬固定在中、后部乳頭,其他仔豬自尋乳頭。看護人員要隨時幫助弱小仔豬吃上乳汁,這樣有利于弱小仔豬的成活。 (2)加強保溫,防凍防壓。哺乳仔豬對環境的要求很高。仔豬出生后,必須采取保溫措施才能滿足仔豬對溫度的要求。哺乳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1~3日齡為32~35℃,4~7日齡為28~30℃,15~30日齡為22~25℃,溫度應保持穩定,防止過高或過低。產房內溫度應控制在18~20℃,設置仔豬保溫箱,在保溫箱頂端懸掛150~250 W的紅外線燈,懸掛高度可視需要調節,照射時間根據溫度隨時調整;還可用電熱板等辦法加溫,條件差的可用熱水袋、輸液瓶灌上熱水保持箱內溫度,既經濟又實用,大大減少仔豬著涼、受潮和下痢的機會,從而提高仔豬成活率;南方還可用煤爐給仔豬舍加溫。仔豬出生后2~3 d,行動不靈活,同時母豬體力也未恢復,初產母豬通常缺乏護仔經驗,常因起臥不當壓死仔豬。所以,欄內除安裝護仔欄外,還應建立晝夜值班制度,注意檢查觀察,做好護理工作,必要時采取定時哺乳。 (3)寄養和并窩。產仔母豬在生產中常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如母豬產后患病、死亡或產后無奶、產活仔豬數超過母豬的有效乳頭數,這時就需給仔豬找個“奶媽”,即進行仔豬寄養工作。如果同時有幾頭母豬產仔不多,可進行并窩。寄養原則是有利于生產,兩窩產期不超過3 d,個體相差不大。選擇性情溫順、護仔性好、母性強的母豬承擔寄養任務,通常等吃過初乳以后進行,如遇特殊情況也可采食養母的初乳。具體操作時,應針對母豬嗅覺發達這一特性,將要并窩或過寄的仔豬預先混味,在寄養仔豬身上涂抹“奶媽”的乳汁,也可用噴藥法,寄養*好在夜間進行。 (4)及時補鐵。鐵是造血原料,剛出生的仔豬體內鐵貯備少,只有30~50 mg。由于仔豬每天從母乳中獲得的鐵只有1 mg左右,而仔豬正常生長每天每頭需要鐵7~8 mg,如不及時補鐵,仔豬就會患缺鐵性貧血癥;銅是豬必需的微量元素,銅的缺乏會減少仔豬對鐵的吸收和血紅素形成,同樣會發生貧血。高銅對幼豬生長和飼料利用率有促進作用,但過量添加會導致中毒。另外,初生仔豬缺硒會引起拉稀、肝壞死和白肌病等。仔豬補鐵常用的方法是生后2~3日齡肌肉注射100~150 mg牲血素或者富血來等,2周齡再注射1次即可,也可用紅黏土補鐵,在圈內放一堆紅黏土,任其舔食。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 哺乳仔豬體重增長迅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母豬的泌乳量在產后3周達高峰后逐漸下降,不能滿足仔豬的營養物質需求。據報道,3周齡仔豬攝入的母乳能滿足其總營養物質的97%,4周齡84%,5周齡50%,7周齡37%,8周齡27%。如不及時補料,會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及早補料不但可以鍛煉仔豬的消化器官,還可防止仔豬下痢,為安全斷奶奠定基礎。 (1)開食補料。仔豬開食訓練時使用加有甜味劑或奶香味的乳豬顆粒料或焙炒后帶有香味的玉米粒、高梁;蛐←溋5,可取得明顯的效果。 (2)開食方法。仔豬開食一般在5~7日齡進行,因為仔豬生后3~5日齡活動增加,6~7日齡牙床開始發癢,喜歡啃咬硬物或拱掘地面,仔豬對這種行為有很大的模仿性,只要一頭仔豬開始拱咬東西,別的仔豬很快也來模仿。因此,可以利用仔豬的這種習性和行為來引導其采食。一般經過7 d的訓練,15日齡后仔豬即能大量采食飼料,仔豬20日齡以后隨著消化機能漸趨完善和體重的迅速增加,食量大增,并進入旺食階段,應加強這一時期的補料。補料的同時注意補水,*好安裝自動飲水器。 (3)補飼全價料。仔豬開食后,應逐漸過渡到補全價混合料。先在補飼欄內放入全價混合料,再在上面撒上一層誘食料,仔豬在吃進誘食料的同時,可將全價仔豬料吃進,然后逐漸過渡到全價混合料。補料可少喂勤添,10~15日齡每天2次,以后每增加5 d,增補1次,及時清除剩料,定期清洗補料槽。 仔豬開食到進入旺食期是補飼的關鍵時期,補飼效果主要取決于仔豬飼料的品質。哺乳仔豬的飼料要求高能量、高蛋白、營養全面、適口性好、容易消化、具有抗病性和采食后不易拉稀的特點。仔豬料每千克飼糧含消化能1402 MJ,粗蛋白21%,賴氨酸不低于142%,鈣088%,有效磷054%,鈉025%,氯025%,粗纖維含量不超過4%。近年來,對早期斷奶仔豬日糧的研究表明,適當添加復合酶、有機酸(延胡索酸、檸檬酸等)、調味劑(奶香味調味劑)、乳清粉、香味劑、微生態制劑(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可提高日糧的補飼效果,并能預防下痢。 3抓防病,過好斷奶關 (1)預防仔豬下痢。哺乳期的仔豬,受疫病的威脅較大,發病率、死亡率都高,尤其是仔豬下痢(俗稱拉稀)。引發仔豬下痢的原因很多,一是仔豬紅痢病,它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以3日齡內仔豬多發,*急性的發病快,不見拉稀便死亡,病程稍長的可見到拉灰黃和灰綠色稀便,后拉紅色糊狀糞便,紅痢發病快,死亡率高;二是黃痢病,它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多發生在3日齡左右,臨床表現是仔豬突然拉黃色或灰黃色稀薄如水的糞便,有氣泡和腥臭味,死亡率高;三是白痢病,它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胃腸炎,多發生在10~20日齡,表現為拉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的粥狀糞便,有腥臭味,多發生在圈舍陰冷潮濕的環境或氣候突然改變的情況下,死亡率較低,但影響仔豬增重,會延長飼養期。另外,哺乳期的仔豬也常常會因日糧營養濃度不合理,日糧突然改變,環境衛生條件差,仔豬初生重小,各種應激和氣候變化等,引起非病原性下痢。 哺乳仔豬發病率高,應采取綜合措施,切實做好防病工作,提高仔豬成活率。 (2)適時安全斷奶。仔豬吃乳到一定時期,將母豬和仔豬分開飼養就叫斷奶。斷奶時間的確定應根據豬場性質、仔豬用途及體質、母豬的利用強度和仔豬的飼養條件而定。家庭養豬可以35日齡斷奶,飼養條件好的豬場可以實行21~28日齡斷奶,一般不宜早于21日齡。 二、保育仔豬的飼養管理 保育仔豬也叫斷奶仔豬,一般指斷奶至70日齡左右的仔豬。這個時期飼養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做好飼料、飼養制度和環境的逐漸過渡,減少應激,預防疾病,及時供給全價飼料,保證仔豬正常的生長發育,為培育健壯結實的育成豬奠定基礎。 (一)生理特點 保育仔豬處于強烈的生長發育時期,消化機能和抵抗力還沒有發育完全;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長,可塑性大,飼料利用率高,利于定向培育;仔豬由原來依靠母乳生活過渡為飼料供給營養;生活環境由產房遷移到仔豬培育舍,并伴隨重新編群,更換飼料、飼養員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變化,給仔豬造成很大刺激。此時易引發各種不良的應激反應,如飼養管理不當,就會引起生長發育停滯,形成僵豬,甚至患病或死亡。 (二)飼養方法 仔豬斷奶后由于生活條件的突然改變,往往表現不安、食欲不振、生長停滯、抵抗力下降,甚至發生腹瀉等,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為了養好斷奶仔豬必須采取“兩維持、三過渡”的辦法。“兩維持”即維持原圈或同一窩仔豬移至另一圈飼養,維持原飼料和飼養制度!叭^渡”即飼料的改變、飼養制度的改變和飼養環境的改變都要有過渡,每一變動都要逐步進行。因此,這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保持仔豬的正常生長,減少和消除疾病的發生,提高保育仔豬的成活率,獲得*高的平均日增重,為育肥豬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管理要求 (1)加強定位訓練。仔豬斷奶轉群后,要調教訓練采食、躺臥和排泄三點定位的習慣,既可保持圈內清潔,又便于清掃。具體做法是:利用仔豬嗔覺靈敏的特性,在轉群后3 d內排泄區的糞尿不全清除,在早晨飼喂前后及睡覺前,將仔豬趕到排糞的地方,經過1周左右時間的訓練就可養成仔豬定點排泄的習慣。 (2)創造適宜環境。仔豬舍溫度要適宜,30~40日齡為21~22℃,41~60日齡為21℃,相對濕度為65%~75%,通風良好,圈內糞尿及時清除。每周用百毒殺對圈舍、用具等進行1~2次消毒,隨時觀察仔豬采食、飲水、精神及糞便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搞好預防注射。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認真制定仔豬的免疫程序,嚴格按規程執行,降低仔豬的發病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