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007424
- 條形碼:9787549007424 ; 978-7-5490-074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 本書特色
桂發榮主編這套《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共10冊)》時,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確定的概念為基本內容,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繼承創新的觀點,堅持縱橫交匯、承上啟下、繼承創新的原則,堅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真實地收錄了金塔縣自建置縣以來迄今兩千多年的民間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 內容簡介
金塔,因境內的“金塔”而得縣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坐落其中;居延絲綢古道的必經地,肩水金關漢簡的發掘地。該叢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著重反映了金塔縣已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歷史淵源、表現形式、典型作品、藝術特征等,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 目錄
《第二輯 民間文學藝術》
《第三輯 民間諺語》
《第四輯 民間歇后語》
《第五輯 民間故事》
《第六輯 民間幽默與笑話》
《第七輯 民間歌謠》
《第八輯 民間順口溜》
《第九輯 民間寶卷》
《第十輯 民間天文地理歌謠》
金塔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 節選
正月初三 金塔民間傳說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金塔民間舊時初三晚上,把過年時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金塔一些鄉村還稱正月初三為“天慶節”,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講究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神”或“迎神”的日子,金塔民間稱“迎神接福”。原來,年前臘月二十三日是“送神”日,下界諸神都在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正月初四這天,再回到下界來繼續監督人們,于是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金塔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不遲。迎神時,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雞、魚、豬頭及水果、酒菜,如果經濟不允許,也可免去,但是一盤米、一盤紅糖卻少不了。因為奉上白米一盤,意謂新年五谷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焚香禮畢,便燃放爆竹,這時神靈便全部各就各位了。有趣的是,在諸路神仙上天的這段日子,各鄉村的廟宇還不能忘了上供。為什么神靈上天了還要上供呢?因為上天的僅僅是各路神靈的“領導”,他們的手下還在“堅守崗位”呢!誰勤于祭拜,誰偷懶,他們會一一登記在案。 有些鄉村有正月初四“搶路頭”“接財神”的習俗,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保佑,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