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有機化學/秦永其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15533
- 條形碼:9787122315533 ; 978-7-122-3155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機化學/秦永其等 本書特色
《有機化學》共有14章和2章選讀內容。全書以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反應為基礎,以結構和性質的關系與電子效應、空間效應為核心,以官能團為主線進行編寫。內容包括緒論,烴類化合物(包括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脂環烴、芳烴等),烴的各類衍生物(包括鹵素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等),天然有機化合物(包括雜環化合物、糖類和蛋白質)。選讀內容包括有機化合物的波譜知識和立體化學。為進一步突出重點,方便學生學習,每章前設有教學目標及要求,每章后設有習題。各章都有相應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增加了本書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队袡C化學》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整合,適用于高等院校工科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的課程,也可供開設有機化學課程的其他專業選用。
有機化學/秦永其等 內容簡介
《有機化學》共有14章和2章選讀內容。全書以有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反應為基礎,以結構和性質的關系與電子效應、空間效應為核心,以官能團為主線進行編寫。內容包括緒論,烴類化合物(包括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脂環烴、芳烴等),烴的各類衍生物(包括鹵素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等),天然有機化合物(包括雜環化合物、糖類和蛋白質)。選讀內容包括有機化合物的波譜知識和立體化學。為進一步突出重點,方便學生學習,每章前設有教學目標及要求,每章后設有習題。各章都有相應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增加了本書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队袡C化學》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合理整合,適用于高等院校工科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的課程,也可供開設有機化學課程的其他專業選用。
有機化學/秦永其等 目錄
1.1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001
1.2有機化合物的特點/001
1.2.1有機化合物結構的主要特點——同分異構現象/002
1.2.2有機化合物性質的特點/002
1.3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002
1.3.1共價鍵的形成/002
1.3.2共價鍵的性質/003
1.4共價鍵的斷裂——均裂與異裂/004
1.5誘導效應/004
1.6有機化學中的酸堿概念/005
1.6.1布朗斯特酸堿理論/005
1.6.2路易斯酸堿理論/005
1.7有機化合物的分類/006
1.7.1按碳鏈分類/006
1.7.2按官能團分類/006
習題/006
2烷烴
2.1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008
2.1.1烷烴的通式、同系列/008
2.1.2烷烴的構造異構/009
2.2烷烴的命名/009
2.2.1伯、仲、叔、季碳原子/009
2.2.2烷基的概念/009
2.2.3烷烴的命名方法/010
2.3烷烴的結構/011
2.3.1甲烷的結構和sp3雜化軌道/011
2.3.2碳原子軌道的sp3雜化/012
2.3.3其他烷烴的結構/013
2.4烷烴的構象/014
2.4.1乙烷的構象/014
2.4.2丁烷的構象/015
2.5烷烴的物理性質/016
2.5.1烷烴的狀態/016
2.5.2烷烴的沸點/017
2.5.3烷烴的熔點/018
2.5.4烷烴的相對密度/018
2.5.5烷烴的溶解度/018
2.6烷烴的化學性質/019
2.6.1氧化反應/019
2.6.2異構化反應/019
2.6.3裂化反應/019
2.6.4取代反應/020
2.7烷烴的來源/023
習題/0233烯烴
3.1烯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025
3.1.1烯烴的構造異構/025
3.1.2烯烴的命名/025
3.2烯烴的結構/026
3.2.1乙烯的結構/026
3.2.2順反異構現象/028
3.3Z/E標記法——次序規則/028
3.4烯烴的物理性質/029
3.5烯烴的化學性質/030
3.5.1催化加氫/030
3.5.2親電加成反應/031
3.5.3硼氫化氧化反應/036
3.5.4氧化反應/036
3.5.5聚合反應/037
3.5.6α-H原子的反應/037
3.6烯烴的來源和制法/038
3.6.1烯烴的工業來源和制法/038
3.6.2烯烴的實驗室制法/038
習題/039
4炔烴和二烯烴
4.1炔烴/041
4.1.1炔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041
4.1.2炔烴的結構/042
4.1.3炔烴的物理性質/043
4.1.4炔烴的化學性質/044
4.1.5炔烴的來源和制備/047
4.2二烯烴/048
4.2.1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048
4.2.2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和共軛效應/049
4.2.3共軛二烯烴的性質/051
習題/053
5脂環烴
5.1脂環烴的分類、命名和異構現象/056
5.1.1脂環烴的分類/056
5.1.2脂環烴的命名/056
5.1.3脂環烴的順反異構現象/057
5.2脂環烴的性質/058
5.2.1脂環烴的物理性質/058
5.2.2脂環烴的化學性質/058
5.3脂環烴的結構/059
5.3.1Baeyer張力學說/060
5.3.2環烷烴的結構/060
5.3.3環丁烷和環戊烷的結構/060
5.4環己烷的構象/061
5.4.1兩種極限構象——椅式和船式/061
5.4.2平伏鍵(e鍵)與直立鍵(a鍵)/061
5.4.3取代環己烷的構象/062
5.5脂環烴的制備/063
5.5.1分子內的偶聯(小環的合成)/063
5.5.2雙烯合成反應/064
5.5.3卡賓合成法/064
5.5.4脂環烴之間的轉化/064
5.5.5其他/064
習題/065
6芳烴
6.1苯的結構/068
6.1.1苯的凱庫勒式/068
6.1.2苯分子結構的價鍵觀點/068
6.1.3從氫化熱看苯的穩定性/069
6.1.4苯的共振式和共振論的簡介/069
6.2單環芳烴的異構和命名/070
6.2.1單環芳烴的同分異構現象/070
6.2.2單環芳烴的命名/071
6.3單環芳烴的性質/072
6.3.1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072
6.3.2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072
6.4苯環的親電取代定位效應/077
6.4.1定位規律/077
6.4.2定位效應的解釋/078
6.4.3取代定位效應的應用/079
6.5多環芳烴和稠環芳烴/081
6.5.1多環芳烴/081
6.5.2稠環芳烴/082
6.6非苯系芳烴/086
6.6.1休克爾規則/086
6.6.2非苯芳烴/087
6.7芳烴的來源/090
習題/090
7鹵代烴
7.1鹵代烴的分類、命名及同分異構現象/093
7.1.1鹵代烴的分類/093
7.1.2鹵代烴的命名/094
7.1.3同分異構現象/094
7.2鹵代烷的性質/094
7.2.1鹵代烷的物理性質/094
7.2.2鹵代烷的化學性質/095
7.3親核取代反應歷程/098
7.3.1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反應)/098
7.3.2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反應)/099
7.4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因素/102
7.4.1烴基結構的影響/102
7.4.2離去基團的影響/103
7.4.3親核試劑的影響/103
7.4.4溶劑的影響/104
7.5鹵代烴的制法/105
7.5.1由烴制備/105
7.5.2由醇制備/106
7.5.3碘代烷的制備/106
7.6重要的鹵代烴/106
7.6.1三氯甲烷/106
7.6.2四氯甲烷/106
7.6.3氯苯/107
7.6.4氯乙烯/107
7.6.5二氟二氯甲烷(氟利昂)/107
7.6.6聚四氟乙烯/108
習題/108
8醇、酚、醚
8.1醇/111
8.1.1醇的結構、分類和命名/111
8.1.2醇的物理性質/112
8.1.3醇的化學性質/113
8.1.4醇的制備/117
8.1.5重要的醇/119
8.2消除反應/119
8.2.1β-消除反應/120
8.2.2消除反應的取向/120
8.2.3消除反應的立體化學/121
8.2.4消除反應與親核取代反應的競爭/122
8.3酚/123
8.3.1酚的結構及命名/123
8.3.2酚的物理性質/124
8.3.3酚的化學性質/124
8.3.4苯酚的制備/127
8.3.5重要的酚/127
8.4醚/128
8.4.1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128
8.4.2醚的物理性質/129
8.4.3醚的化學性質/129
8.4.4醚的制備/130
8.4.5重要的醚/130
習題/132
9醛、酮
9.1醛和酮的分類和命名/135
9.1.1醛、酮的分類/135
9.1.2醛、酮的命名/136
9.2醛、酮的性質/137
9.2.1醛、酮的物理性質/137
9.2.2醛、酮的化學性質/138
9.3不飽和羰基化合物/145
9.3.1乙烯酮/145
9.3.2α,β-不飽和醛、酮/145
9.3.3醌/146
9.4重要醛、酮/147
9.4.1甲醛/147
9.4.2乙醛/148
9.4.3苯甲醛/148
9.4.4丙酮/148
9.4.5環己酮/149
9.4.6樟腦/149
習題/149
10羧酸及其衍生物
10.1羧酸的分類/152
10.2羧酸的命名/152
10.2.1普通命名法/152
10.2.2系統命名法/153
10.3羧酸的性質/153
10.3.1羧酸的物理性質/153
10.3.2羧酸的化學性質/154
10.4取代羧酸/159
10.4.1羥基酸的制備/159
10.4.2羥基酸的性質/160
10.5羧酸的制備/160
10.5.1氧化法制備羧酸/160
10.5.2腈、酯的水解/161
10.5.3由格氏試劑合成/161
10.6羧酸衍生物/161
10.6.1羧酸衍生物的結構/161
10.6.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162
10.6.3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162
10.6.4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163
10.7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66
10.7.1乙酰乙酸乙酯/166
10.7.2丙二酸二乙酯/168
10.7.3麥克爾加成反應/168
10.8重要的羧酸及其衍生物/168
10.8.1甲酸/168
10.8.2乙酸/169
10.8.3苯甲酸/169
10.8.4乙二酸/169
10.8.5己二酸/169
10.8.6丁烯二酸/170
10.8.7油脂/170
10.8.8蠟/170
10.8.9磷脂/170
習題/171
11含氮有機物
11.1硝基化合物/174
11.1.1硝基化合物的分類、結構和命名/174
11.1.2硝基化合物的性質/175
11.2胺/178
11.2.1胺的分類及命名/178
11.2.2物理性質/178
11.2.3胺的化學性質/179
11.2.4胺的制法/182
11.3季銨鹽和季銨堿的性質和用途/183
11.3.1季銨鹽的用途/184
11.3.2季銨鹽與季銨堿的相互轉化/184
11.3.3季銨堿的熱分解/184
11.4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85
11.4.1重氮鹽的制法/185
11.4.2重氮鹽的性質/186
11.4.3重要的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88
習題/190
12雜環化合物
12.1雜環化合物的結構、分類和命名/192
12.2五元雜環化合物/193
12.2.1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結構與芳香性/193
12.2.2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物理性質/194
12.2.3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化學性質/194
12.2.4糠醛的性質/197
12.3六元雜環化合物/198
12.3.1吡啶及其衍生物/198
12.3.2嘧啶/202
12.3.3三聚氰胺/202
12.4稠雜環化合物/202
12.4.1喹啉和異喹啉/202
12.4.2喹啉(斯克勞普)合成法/203
習題/204
13糖類
13.1糖類的分類/206
13.2單糖/206
13.2.1單糖的命名和構型標記/207
13.2.2單糖的環狀結構/207
13.2.3單糖的哈沃斯式及構象/208
13.2.4單糖的性質/210
13.2.5重要的單糖/214
13.3二糖/215
13.3.1蔗糖/215
13.3.2麥芽糖/216
13.3.3纖維二糖/217
13.4多糖/217
13.4.1淀粉/218
13.4.2纖維素/218
13.4.3半纖維素/219
13.4.4糖原/219
習題/219
14蛋白質和核酸
14.1氨基酸/221
14.1.1α-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221
14.1.2α-氨基酸的性質/224
14.1.3α-氨基酸的制備/226
14.2多肽/227
14.2.1多肽結構的測定/227
14.2.2多肽的合成/228
14.3蛋白質/230
14.3.1蛋白質的元素組成/230
14.3.2蛋白質的分類/230
14.3.3蛋白質的結構/231
14.3.4蛋白質的性質/232
14.4酶/234
14.4.1酶的分類和命名/234
14.4.2酶的催化特點/234
14.4.3酶制劑/235
14.5核酸/235
14.5.1核酸的組成/235
14.5.2核酸的分類/235
14.5.3核酸的結構/236
14.5.4核酸的功能/237
習題/238
選讀Ⅰ有機化合物的波譜分析
Ⅰ-1紅外光譜/240
Ⅰ-2核磁共振譜/244
選讀Ⅱ立體化學
縮寫與符號
參考文獻
有機化學/秦永其等 作者簡介
秦永其,呂梁學院,副教授,本人長期從事功能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具有豐富的路線設計與新產品制備經驗。共發表論文38篇(其中27篇SCI)、申請專利5項、專著1本;主持或參與課題14項,其中省級項目5項、市級項目1項、校級項目8項、橫向項目5項。近年來的具體研究方向如下:1. 有機廢棄物的分解及利用研究;本課題主要是用特定頻率的輻射波照射,利用波疊加產生的能量可使有機大分子的C-C鍵斷裂,將有機大分子裂解為有機小分子產物,裂解小分子產物有不可液化氣(天然氣)、液化氣、燃料油(石油)和固體碳。波的穿透與疊加作用使得裂解反應極為迅速,反應速度快、處理量大、過程易控制。整個過程為密封操作,沒有任何環境污染。整個反應體系既無廢水也無廢棄物,實現了氣、固、液全回收,該裂解爐的設計極易實現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為實現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提供了一條可行性方案。已完成中試實驗(每小時處理3t有機固體廢棄物),正在進行推廣。 2. 水泥外加劑的研發;本課題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并合成幾種具有鏈轉移常數比較高的還原型-鏈轉移劑,鏈轉移劑與增長的自由基迅速結合,建立增長自由基與鏈轉移劑的可逆加成-斷裂平衡,避免雙基迅速終止,實現對自由基聚合的活性可控。此還原型-鏈轉移劑更適合應用于氧化-還原引發體系中的自由基聚合反應,具有適用單體范圍廣、單體轉化率高、聚合條件靈活多變、反應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易于實現工業化等顯著優點。已完成實驗室小試,正在進行中試開發,已申請專利。另外,還有減水劑、速凝劑、抗泥劑等,已進入中試階段。 3. 可見光催化劑的合成以及在功能材料中的應用研究。 本課題的主要是以銳鈦礦二氧化鈦為原料,通過復合、參雜、定型等過程制備可見光催化劑,然后將此催化劑應用于功能材料中,以實現功能材料的超親水性能、自凈化能力以及殺菌、消毒的能力。如:自凈化裝修材料、空氣凈化材料、廢水凈化材料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