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記者外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500227
- 條形碼:9787520500227 ; 978-7-5205-002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者外傳 本書特色
張恨水著的《記者外傳》是一部長篇小說,是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張恨水卷之一。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現(xiàn)代性”強,能夠與時俱進(jìn),同時他對章回小說進(jìn)行了革新,促進(jìn)了新文學(xué)與通俗文學(xué)的交融。 張恨水在民國通俗小說史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作家,他不僅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一生的探索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可貴的經(jīng)驗。
記者外傳 內(nèi)容簡介
《記者外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張恨水卷》原載于上海《新聞日報》副刊《人民廣場》,共三十回。全書用報社記者的眼光看社會,從大的時局到小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人物,描寫細(xì)致入微、針砭時弊,是一部集文學(xué)性與可讀性于一身的長篇小說。
記者外傳 目錄
**回 四海為家輪凝今日雨 三星在戶鼓樂滿城秋
第二回 老手跌狂夫哄堂大笑 殯靈夸死者隔巷傳悲
第三回 門戶閑過內(nèi)塵名利夢 文章奇恥外報國家愁
第四回 擠背挨胸歌臺觀異跡 拔來報往書館聽狂呼
第五回 見習(xí)夜深歸依門惜別 成功天半曉購菊還居
第六回 消息悅同人銅山難產(chǎn) 豪華來晚客金印堪迷
第七回 驚悉消閑人疑花柳醉 漫言合作我慕布衣交
第八回 甲骨起奇文少年駭異 佛香燒篆字失主何求
第九回 白綸舞能寬嬖人獻(xiàn)壽 朱門求有術(shù)書記采錢
第十回 帖尚宜春過年原有故 誓將守夜扣值太無聊
第十一回 納幣引車巧言夸老吏 勸餐敬客妙亨說先生
第十二回 詩解茶樓人比黃花瘦 財豐賭墅樹經(jīng)綠葉扶
第十三回 詩句海無邊靈槎變幻 乩言虹有影索款浮空
第十四回 一道網(wǎng)攔客言京路斷 幾聲炮吼人跡古城稀
第十五回 人涉沉浮請觀通電語 社分得失來考巧詩潮
第十六回 執(zhí)事數(shù)文人論家分幟 謝恩酬太監(jiān)叩首瞻天
第十七回 酒約好談詩陶然亭內(nèi) 眠遲須痛哭無定河邊
第十八回 部說西廂心驚名姓合 派分學(xué)府稿到物情傳
第十九回 閑走雪泥奔車談古事 督興林墾復(fù)辟恕奸奴
第二十回 塌屋感園荒梁崩喪燕 深心談訟事杠結(jié)飛龍
第二十一回 學(xué)子耀奇能贈圖示藝 良朋笑徹悟屈指拈花
第二十二回 處士學(xué)乎化金為好語 此公行矣微服出名京
第二十三回 難受鞭揮夕陽作夜遁 怎聽電擱水線約橫飛
第二十四回 通信新刊一人傳妙手 老拳亂舞十臂結(jié)圍城
第二十五回 去舞看衣衫游人歷史 來書成錦字學(xué)士婚姻
第二十六回 素履闖高樓新儒嚼蠟 荒街有野寺古版翻書
第二十七回 破國尚迎親人空巷看 還家來視疾語比花圓
第二十八回 辭職事閑婦為牛馬走 簽名呈擱人等海潮音
第二十九回 聚賭走卑儒發(fā)薪救苦 劫車攔旅客升盜為官
第三十回 草令不靈專呈伺閣去 索錢無術(shù)漫畫下臺時
記者外傳 節(jié)選
《記者外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張恨水卷》: **回 四海為家輪凝今日 雨三星在戶鼓樂滿城秋 那鐵制的車輪打著鋼軌,一下比一下慢,那是火車已經(jīng)告訴你,到了車站了。這個車站就是北京東車站。何以叫東車站呢?那時北京有三個總站,在前門東方的叫東車站,通到上海或者沈陽。在西方的叫西車站,通到漢口。還有一個,在西直門外叫西直門車站,通到包頭。剛才要到東車站的火車,是由浦口北來,走了約有三十多個鐘點,到達(dá)的時候已經(jīng)很晚,十一點多鐘了。 這節(jié)三等車?yán)铮幸晃粭钪共ǎ只有二十四歲。那個時候,穿了一件灰布夾袍,外罩一件青布夾馬褂,人是清瘦,不過臉是圓的,五官倒也端正。他從沒有到過北京,所以都很陌生。在車上遇到一位蒼白胡須的老先生,就向老人請教一切。老先生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半夜了,當(dāng)然不能去會朋友。我也是如此,打算在前門外找一家旅館歇一晚,明早再去找朋友。你就同我一路去找家旅館,好嗎?”楊止波道:“有老先生指點,自然愿意跟隨。”老先生聽說,就點點頭。 楊止波和老先生同坐一把椅子,車子經(jīng)過天津,已經(jīng)上滿了客。在楊止波和老先生的座位對面,有一位中年男子,穿著嗶嘰袍子,留著一圈小胡子,有一點兒政客的模樣。沒有人和他說話,他就在袋里拿出火柴盒,取著一根火柴,在窗戶玻璃上畫了一個圈圈,又畫一個圈圈,又在玻璃上呵了一口氣,趁著玻璃板上有了塊白色,就寫“靳閣不易維持,學(xué)潮擴大”,這樣寫了又寫。楊止波想著:這人是同行吧?這也可見,一人出門多么無聊呢! 當(dāng)!當(dāng)!聽見鐘響,火車停了。這就看到火車上人紛紛亂動。老先生向他搖著手道:“不用忙,火車已經(jīng)到了,慢慢下去不妨。”楊止波答應(yīng)“是”。火車的玻璃窗全都打開了。這時,旅館還有接客的店友打著燈籠,燈籠上用黑的或紅的寫著各旅館的招牌。老先生就招著手,叫了一位接客的前來。那燈籠上寫著“千祥旅館”,于是把行李從窗戶里遞過去,叫運夫把行李扛著,兩人下車,跟著一盞燈籠慢慢地走出站。 楊止波這時沒有了累贅,隨了大伙兒走,對站里站外仔細(xì)一看。站里是很長的月臺,月臺靠里是一堵城墻。再往上瞧,沒有燈火,卻看不清楚。緩緩走出車站,猛然看去,就不免一驚。因為站外,由東往西是很大的廣場,廣場上浩浩蕩蕩的一片。在廣場兩頭是一截街道,街道旁邊卻突立著四丈余高的城墻,將欄桿石坡曲折地圍住。再上去,又立了五層高的箭樓,那箭樓非常地壯麗偉大。箭樓西邊,那就是西站,同東邊一樣有廣場,有車站。這在從前,也聽到人說過,前門箭樓很偉大,今天站在箭樓下一望,真是幾十萬戶人家拱衛(wèi)偉大的國門,使這里生色不少。 廣場上有很多的車子。當(dāng)年汽車很少,有也就是幾輛。卻是馬車、人力車、搬東西的排子車,幾乎填滿空場。老先生雇了兩輛人力車,把行李住上一搬,人也坐上。旅館里那位接客的,打著燈籠在前引路,兩輛人力車在后跟隨。楊止波這時要看一看北京的街市。那天正是前門街上夜市。兩邊街上擺了無數(shù)的地攤,這些地攤連環(huán)地擺著。前門大街本來是很寬很長的,站在箭樓下一望,只見無數(shù)的燈火、不盡的人影活動,發(fā)展到看著模糊的地方方才停止。那時雖已有電燈,可是來電以后,像鬼火一樣,而且根本不供給夜市。因之在夜市里做買賣的人,點的是一種“電石燈”,或者叫“水月電燈”,各擱在攤子上。這個名字倒很有點兒詩意。 人力車一拐,進(jìn)了小胡同。那兩旁人家,和江南一比,就矮得多。走了一會兒,到了千祥旅館。老先生一切都打著經(jīng)濟算盤。他以為住一晚上,何必浪費,就在三等旅館住一晚吧。所以這旅館是三層四合房子,他與楊止波就挑了一間屋子住下。房間里就只有兩副鋪板、一張方桌,點上一盞帶罩子的煤油燈,此外,什么東西都沒有了。 但是,這有一樣?xùn)|西卻引起楊止波的注意。他坐車子剛到旅館的時候,后面跟有一種車子,北方叫作騾車。這騾車是半節(jié)橢圓形的車棚,架子是木頭的,上面蒙著藍(lán)布。人要坐上這車子,就得將腳縮住,來一個盤腿式坐進(jìn)這車身里面。車杠前綁了一匹騾子,杠子上坐了一位趕車子的車夫,還懸了一盞尿泡式的燈籠。那車子讓騾子拉著慢慢地走。同時那車輪響起嘚兒隆咚、嘚兒隆咚的聲音,非常地有節(jié)奏。楊止波下了車看著,簡直忘了講去了。 老先生喊著:“房間開了,進(jìn)去吧!”楊止波這才進(jìn)去,心想,北京這地方確有風(fēng)趣,所以在房里雖與老先生談話,兩只耳朵卻常常對胡同里去聽著。過了一會兒,有賣餛飩的經(jīng)過。這還聽得出來。賣餛飩的過去,有很尖厲的聲音吆喚著過來。這有十二點鐘了,是什么東西這樣叫賣?老先生坐在鋪上,看到他靜聽的樣子,笑道:“你猜這是賣什么東西的?”楊止波道:“我正聽不出來。”老先生道:“若論賣這樣?xùn)|西,時間尚早,要兩個月后才賣,自然也有得著稍微早一點兒的就拿出去賣。這種東西是南方?jīng)]有的,是賣一種受了風(fēng)傷的花生,吆喚著‘半空,多給’。一個銅子兒,他能給你一大堆。他是推獨輪大車賣的,也有背著一個口袋賣的。”楊止波這才明白,多謝老先生指點。 次日早上,告別了老先生,便叫了一部車子,往順治門外大街皖中會館來。自己在車上,周圍四顧,覺得會館真多。自從科舉停了,雖然沒有應(yīng)考的舉子,但是那些當(dāng)差事的人以及大學(xué)生,也照樣住在里邊,大概住會館的人窮人為多。楊止波要找的人,叫王豪仁,在段祺瑞管的訓(xùn)練處里當(dāng)一名小差事。楊止波到了皖中會館,便把找王先生的意思告訴看會館的長班。不一會兒,王豪仁接到門外。楊止波向他看去,見他穿一件灰布夾袍子,可是油膩了許多塊,臉黃瘦著,雖然不是長臉,也瘦小得有一點兒尖了。王豪仁先道:“你來了,很好。那位邢先生問我,你什么時候來,已經(jīng)好幾次了。你不用找地方住,就在這里住下。”楊止波道:“我現(xiàn)在四海為家,到哪里住都可以。”于是叫長班去搬取行李。 原來這皖中會館,進(jìn)門有三進(jìn)院落。穿過一個大廳,又進(jìn)一個大院子,王豪仁就住在正房里一間屋子。這屋子倒很大,只是東西太少,一副鋪板、一張破了縫的桌子,另外兩張木椅。這椅子只有靠背的地方,有一個木頭圈兒。桌上將報紙墊了桌面,堆了二三十《記者外傳/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張恨水卷》。楊止波便道:“這很可以,我只要一間聊避風(fēng)雨的屋子就行了。”王豪仁道:“我平常總是在機關(guān)里住的,你一來,我這屋子全讓給你了。”當(dāng)時行李已經(jīng)搬進(jìn)了屋子,楊止波布置妥當(dāng)。王豪仁道:“我這會館長班,辦得有伙食,九元錢一個月,我看你也在這兒搭伙食吧。”楊止波連說:“可以可以。” ……
記者外傳 作者簡介
張恨水(1895-1967),原名張心遠(yuǎn),原籍安徽潛山。著名通俗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10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游記等,共近4000萬字,現(xiàn)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多產(chǎn),而且是作品熱銷的作家。他的小說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xù)了新生命;他的讀者上有鴻儒,下至白丁,其作品在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風(fēng)靡全國,傾倒無數(shù)男女,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1寫手”之稱。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史學(xué)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