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保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79848
- 條形碼:9787509579848 ; 978-7-5095-798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為保險 本書特色
行為保險(Behavioral Insurance)是2010年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 其概念與范疇仍處發(fā)展階段, 本書是中文專著中首次對行為保險學科進行探討。本書以德國保險學會的觀點為基礎, 認為保險學具有綜合學科的特征, 因此運用心理學、倫理學以及安全科學中的概念對保險異象進行分析,并采用心理學的分析范式,用于解釋傳統(tǒng)效用理論無法捕捉到的個人心理和行為,例如保險需求不足、購買錯誤類型或金額的保險、道德風險和心理風險,以及正逆選擇共存等現象。本書不僅豐富了未來保險學研究的范疇,還推動了用于保險學研究的理論發(fā)展。
行為保險 內容簡介
行為保險(Behavioral Insurance)是2010年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 其概念與范疇仍處發(fā)展階段, 本書是中文專著中搶先發(fā)售對行為保險學科進行探討。本書以德國保險學會的觀點為基礎, 認為保險學具有綜合學科的特征, 因此運用心理學、倫理學以及安全科學中的概念對保險異象進行分析,并采用心理學的分析范式,用于解釋傳統(tǒng)效用理論無法捕捉到的個人心理和行為,例如保險需求不足、購買錯誤類型或金額的保險、道德風險和心理風險,以及正逆選擇共存等現象。本書不僅豐富了未來保險學研究的范疇,還推動了用于保險學研究的理論發(fā)展。
行為保險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現實背景與意義
1.1.2 理論背景與意義
1.2 相關理論發(fā)展現狀
1.2.1 保險學中關于個體差異在保險決策中的研究
1.2.2 保險學中關于駕駛行為對保險決策的影響研究
1.2.3 心理學中調節(jié)焦點理論在風險決策理論上的研究
1.2.4 保險學中關于正/逆選擇的研究
1.2.5 保險學中關于道德風險與心理風險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內容與思路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主要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圖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術路線圖
1.5 本書創(chuàng)新點
本章小結
第2章 保險學的發(fā)展
2.1 保險學的研究
2.1.1 保險學研究的興起
2.1.2 保險學研究的發(fā)展
2.2 保險經濟學的產生
2.2.1 保險經濟學的主要假設
2.3 保險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2.3.1 跨學科綜合研究的研究方法
2.3.2 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2.4 保險學研究的主要結果
2.4.1 保險的性質和功能
2.4.2 保險需求理論
2.4.3 保險監(jiān)管理論
2.4.4 保險與經濟增長
本章小結
第3章 行為保險學框架
3.1 行為經濟學
3.1.1 行為經濟學的興起
3.1.2 行為經濟學在保險學中的應用
3.2 實驗經濟學
3.2.1 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
3.2.2 實驗經濟學的標準工具
3.2.3 實驗經濟學在保險中的應用
3.3 行為保險學的架構
3.3.1 行為保險學的定義
3.3.2 行為保險學與傳統(tǒng)保險學的比較
3.3.3 行為保險學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第4章 保險異象
4.1 現實與理論的背離:保險市場行為的異象
4.1.1 保險異象的定義
4.1.2 精算公平保費下保險需求不足
4.1.3 超額保費下保險需求過度
4.1.4 購買錯誤金額或類型的保險
4.1.5 因不同險種產生異象
4.1.6 保險供給側異象
4.2 基于行為經濟學與心理學理論的保險異象解釋
4.2.1 前景理論與保險需求
4.2.2 用短視的損失規(guī)避來解釋保險異常
4.2.3 基于計劃/目標的選擇模式
4.2.4 信息處理錯誤偏差
4.3 正/逆選擇現象
4.3.1 投保人的逆選擇和道德風險
4.3.2 保險公司的逆選擇
4.3.3 正選擇的研究
本章小結
第5章 保險異象研究的理論基礎
5.1 風險的含義
5.2 風險感知
5.3 預防焦點與保險市場
5.3.1 預防焦點概述
5.3.2 預防焦點影響保險需求的行為分析
5.4 駕駛行為
5.5 保險中的道德因素
5.6 中介調節(jié)模型與假設
5.6.1 中介效應
5.6.2 調節(jié)效應
5.6.3 中介調節(jié)模型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客觀風險和中介調節(jié)模型的保險需求實證研究
6.1 理論假設
6.2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6.2.1 風險感知的度量
6.2.2 預防焦點的度量
6.2.3 客觀風險的度量
6.2.4 保險金額決策
6.3 描述性分析與信效度分析
6.3.1 客觀風險情況
6.3.2 信度分析與相關性分析
6.4 實證分析
6.4.1 計量方法
6.4.2 中介調節(jié)模型分析
6.5 結論
第7章 基于自我道德價值感與預防焦點的索賠心理因素實證研究
7.1 理論模型
7.2 變量說明與量表設計
7.2.1 變量說明
7.2.2 問卷設計
7.3 數據來源與描述性分析
7.3.1 投保醫(yī)療險總樣本數的統(tǒng)計分析
7.3.2 申請理賠與未申請理賠者樣本數的比較分析
7.4 回歸結果與分析
7.4.1 計量方法
7.4.2 實證結果與分析
7.5 結論
第8章 基于駕駛行為的逆選擇心理因素分析實證研究
8.1 理論模型
8.2 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8.2.1 駕駛行為的度量
8.2.2 預防焦點的度量
8.3 描述性分析與信度分析
8.3.1 描述性分析
8.3.2 信度分析
8.4 實證分析
8.4.1 計量方法
8.4.2 實證分析
8.5 結論
第9章 結論與行為保險的未來應用
9.1 結論
9.2 行為保險的未來應用
9.2.1 保險營銷與產品開發(fā)
9.2.2 保險核保
9.2.3 風險控制與保險核賠
9.3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行為保險 作者簡介
姜世杰,現任湖南大學金融與統(tǒng)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保險系主任。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博士,武漢大學保險學博士, 美國精算學會精算師,美國金融風險管理師,美國注冊再保險師,曾任臺灣地區(qū)高校教授,臺灣地區(qū)職業(yè)訓練研究發(fā)展中心委員,臺灣地區(qū)宏泰人壽保險公司精算商品顧問,臺灣地區(qū)日盛期貨公司自營部顧問,英商Quantus Capital 投資顧問,曾獲臺灣地區(qū)科技部 2013 年特殊優(yōu)秀人才入選, 2014 年世界名人錄收錄, 2015 年湖南省百人計劃入選,曾于國際保險相關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