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649971
- 條形碼:9787544649971 ; 978-7-5446-499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 內容簡介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第五屆敘事學靠前會議暨第七屆全國敘事學研討會論文集》由譚君強主編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 目錄
回顧與總結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十年工作的回顧
傅修延
國外學者論稿
可靠、不可靠與不充分敘述
——一種修辭詩學
詹姆斯·費倫(王浩/譯)
故事的生產性:敘事與文化記憶
安·瑞格蕾(龍曉瀅/譯)
《達洛維夫人》與小說的重塑
H.波特·阿伯特(駱洪/譯)
認知敘事學的前景與局限
——以心靈呈現為例
沃爾夫·施密德(陳芳/譯)
系列敘事的六要素
肖恩·奧沙利文(舒凌鴻/譯)
敘事理論探索
一種被忽略的敘事表意現象
——文字的不同“敘事運動中的意義
申丹
文本內真實性:情節的前提
趙毅衡
西方文化的”以視為知“與中國文化的”聽覺統攝
——從視聽倚重差異到小說結構差異
傅修延
論抒情詩的敘事動力結構
——以中國古典抒情詩為例
譚君強
論文學史的敘事性
喬國強
類文本文本化
——附錄在《我們仨》中的功能分析
許德金
圖像、媒介與語境
——啖子本生故事多重圖像敘事模式與演化
劉方
重構中西文化因子
——從非虛構的虛構看文學大勢
凌逾
德國浪漫主義反諷及其對后現代敘事的影響
倪愛珍
……
敘事文本分析
中國敘事學構建與實踐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 節選
《敘事學研究:回顧與發展(第五屆敘事學國際會議暨第七屆全國敘事學研討會論文集)》: 詩讖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做是敘事性文學。唐代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時期,此時的讖緯與詩歌的結合產生了獨具特色的敘事形式:詩讖,它是讖緯的故事生產機制在詩文領域里發生作用的結果。它以故事的方式來解讀、欣賞詩歌,并催生一系列的故事,成為中國文學中的一種特殊敘事形式。正所謂一語成讖,詩中不經意間寫的一些自身命運語句,后來竟至應驗。“‘詩讖’指的是某些詩人所創作的預示了詩人自己未來命運的詩歌。盡管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歷來人們也往往把它們混而言之,但實際上兩者是大不相同的。”(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詩讖在解釋事件的時候,意在用歌謠來預測未來事件。詩讖也被稱為“讖記”,《全唐詩》中就是這種叫法。隨著文學的自覺,讖緯政治功能的消退,具有敘事審美功能詩讖在唐朝時期登堂人室。從名稱看,后來在一般的詩話或筆記小說中也基本確定“詩讖”這種文體,用以指稱以詩來預測詩人命運的敘事文體。詩讖不再與國家政治命運關聯,而是與詩人的個體生命結合。正因為詩讖是結合詩人的命運來論述詩歌的,所以這類故事多保存在詩話、詞話、作家傳記或者詩文評之中,唐孟棨的《本事詩》、葉申薌的《本事詞》、歐陽修的《六一詞話》以及《唐名媛詩小傳》《明詩紀事》等記載了許多詩讖。將讖緯敘事思維運用到詩、詞的接受,由此產生相關的讖緯故事、詩讖已經將讖緯中的帝王、圣賢等重要歷史人物替換為濤人、詞人等文學作者;征兆事件也替換為作家的詩、詞甚至是對聯、日常話語,而不是讖緯興盛時期的天象、災異等;應驗事件也不再是重要社會歷史事件,而是作者自身的命運變遷。這是讖緯在適應詩歌的傳播與品鑒時的變化發展。從故事發生的角度來看,詩讖是讖緯的故事生產機制,在詩文領域里發生作用的結果,讖緯敘事思維刺激著人們的敘事沖動,使他們在詩詞文章中尋找故事,滿足人們對于故事的需要。從文體分類上看,詩讖不是一般的文藝評論,不是用理論的語言來做詩文的評價,而是事件。敘事文類的基本特征是人物、事件、時間,這些要素在詩讖中都是**要素。可以說,詩讖是用故事來做評論工作,它本身也成為敘事文學的一種特殊門類。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