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以長沙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2925
- 條形碼:9787519602925 ; 978-7-5196-029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以長沙為例 本書特色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基礎理論研究,長沙市碳循環評估與低碳土地利用研究,基于碳源-碳匯模型的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的長沙市住宅用地碳盤查,長沙市工業用地碳排放核算,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綜合評價與時空變化規律研究,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策略。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以長沙為例 內容簡介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基礎理論研究,長沙市碳循環評估與低碳土地利用研究,基于碳源-碳匯模型的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的長沙市住宅用地碳盤查,長沙市工業用地碳排放核算,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綜合評價與時空變化規律研究,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策略。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以長沙為例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義
1.2國內外研究動態綜述
1.2.1土地低碳利用的內涵
1.2.2影響碳排放的土地利用要素分析
1.2.3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碳效應機理
1.2.4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碳儲量與碳源、碳匯核算
1.2.5土地低碳利用結構評價與優化相關研究
1.2.6土地利用碳效應調控思路研究
1.2.7低碳型土地利用規劃
1.3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方法
1.3.3創新點
第2章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的理論基礎
2.1系統理論
2.2生態系統理論
2.3環境庫茲涅茨理論
2.4可持續發展理論
2.5灰色系統理論
2.6演化博弈理論
2.7脫鉤理論
第3章長沙市概況與土地利用現狀
3.1長沙市自然條件概況
3.2長沙市社會經濟概況
3.3長沙市土地利用現狀
第4章長沙市碳循環評估與低碳型土地利用規劃研究
4.1研究內容概述
4.2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4.2.1研究方法
4.2.2技術路線
4.3城市系統碳循環機理分析
4.3.1城市系統碳循環框架分析
4.3.2城市土地利用的碳循環特征及碳源碳匯分析
4.4城市系統碳循環研究方法
4.4.1城市碳儲量的核算方法
4.4.2城市碳輸入通量的清算方法
4.4.3城市碳輸出通量的清算方法
4.4.4城市系統碳循的環運行評估方法
4.4.5城市土地利用碳收支核算及碳效應評估方法
4.5長沙市城市系統碳循環評估及分析
4.5.1長沙市城市系統碳儲量碳通量分析
4.6土地利用變化對長沙市城市系統碳循環的影響分析
4.6.1長沙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儲量
4.6.2長沙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通量
4.7基于低碳利用目標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及分析
4.7.1基于碳蓄積量*大化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模型
4.7.2基于碳排放*小化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模型
4.7.3基于碳匯*大化的土地利用結構優化模型
4.7.4長沙市不同土地利用結構優化方案的碳減排效果對比
4.8本章小結
第5章基于碳源-碳匯模型的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
5.1研究內容概述
5.2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5.2.1研究方法
5.2.2研究技術路線
5.3長沙市土地碳源-碳匯估算模型建立
5.3.1數據來源與處理
5.3.2指標體系的建立
5.3.3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模型的建立及測算
5.3.4土地利用碳匯估算模型的建立及測算
5.4長沙市土地利用凈碳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5.4.1長沙市土地利用總碳排放量測算及分析
5.4.2長沙市土地利用總碳匯量測算及分析
5.4.3長沙市土地利用的碳源/碳匯以及凈碳排放量測算及分析
5.4.4長沙市不同土地空間的碳足跡
5.4.5長沙市經濟增長與城市土地碳排放量的脫鉤分析
5.5本章小結
第6章基于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的長沙市住宅用地碳盤查
6.1研究內容概述
6.2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6.2.1研究方法
6.2.2技術路線
6.3城市住宅用地碳盤查方法研究
6.3.1碳盤查的主要內容和標準
6.3.2生命周期評價方法
6.4城市住宅用地碳盤查模型構建
6.4.1確定目標
6.4.2進程圖和系統邊界
6.4.3清單分析
6.4.4數據計算
6.4.5二氧化碳排放系數的選擇
6.5長沙市住宅用地碳盤查樣本分析
6.5.1住宅用地樣本介紹
6.5.2住宅用地生命周期碳盤查及分析
6.6長沙市住宅用地碳排放的演化趨勢與影響因素分析
6.6.1長沙市住宅用地碳排放演化趨勢分析
6.6.2長沙市住宅用地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6.7本章小結
第7章長沙市工業用地碳排放核算
7.1研究內容概述
7.2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7.2.1研究方法
7.2.2技術路線
7.3工業碳排放核算方法
7.3.1能源消耗碳排放核算方法
7.3.2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7.3.3工業碳排放強度核算方法
7.4工業用地碳排放核算與分析
7.4.1核算說明
7.4.2工業用地碳排放核算
7.4.3工業用地碳排放分析
7.5工業用地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7.5.1影響因素選取
7.5.2相關系數分析法
7.5.3灰色關聯度分析法
7.5.4影響因素分析
7.6基于博弈分析的工業用地低碳利用對策研究
7.6.1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演化博弈模型構建
7.6.2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7.6.3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演化博弈均衡結果分析
7.6.4啟示與策略建議
7.7本章小結
第8章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綜合評價與時空變化規律研究
8.1研究內容概述
8.2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8.2.1研究方法
8.2.2技術路線
8.3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系統的內涵及時空分析流程
8.3.1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系統的內涵
8.3.2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系統時空分析流程
8.4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系統綜合評價研究
8.4.1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8.4.2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和標準化
8.4.3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綜合評價指數的計算
8.4.4系統要素真實貢獻率和障礙度測算
8.4.5區際發展水平的SPSS聚類分析
8.5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系統時間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
8.5.1指標原始數據獲取及處理
8.5.2權重的確定及指標標準化
8.5.3綜合評價結果及分析
8.5.4系統要素真實貢獻率和障礙度計算與分析
8.5.5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水平的對比分析
8.6本章小結
第9章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對策
9.1完善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加強監督管理
9.2培育城市土地低碳利用觀念
9.2.1發揮政府導向作用
9.2.2樹立企業先鋒榜樣
9.2.3倡導社會個人低碳生活
9.3編制長沙市土地低碳利用規劃
9.4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構建土地低碳利用調控體系
9.5實行低碳土地金融制度,建立土地低碳補償機制
9.6實行住宅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節能減排
9.6.1住宅用地開發階段的節能減排
9.6.2住宅用地運行階段的節能減排
9.6.3住宅用地廢棄階段的節能減排
9.7構建工業用地碳減排共同體
9.7.1推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企業能效改造
9.7.2加速新能源產業布局
9.7.3控制工業用地規模,引導工業區退出中心城區
9.7.4構建政府、企業與消費者碳減排共同體
9.8完善公共交通網絡,降低交通用地碳排放量
9.8.1完善公共交通網絡,實行公共交通優行導向
9.8.2實行高排放多尾氣車輛淘汰和改造
9.8.3倡導自行車和步行方式出行
9.9保育城市碳匯
第10章低碳型土地利用規劃研究
10.1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0.1.1研究內容
10.1.2技術路線
10.2華容縣土地利用碳效應機理與核算
10.2.1土地利用碳效應機理
10.2.2土地利用碳效應核算
10.3華容縣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碳效應評估與低碳型優化
10.3.12006、2014、2020年華容縣土地利用碳效應評估參數確定
10.3.2華容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碳效應評估分析
10.3.3華容縣低碳型土地利用結構優化模型構建
10.3.4不同利用結構優化方案的綜合碳蓄積能力對比分析
10.4低碳型的土地利用規劃內容體系構建探討
10.4.1增加對土地利用碳效應現狀分析
10.4.2制定土地利用低碳發展戰略與土地利用規劃低碳目標
10.4.3增設土地利用規劃方案碳效應評價指標
10.4.4新增低碳型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優化的分析
10.4.5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方案低碳管理措施與政策
10.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研究——以長沙為例 作者簡介
毛德華,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湖南師范大學本科,1988年河南大學碩士,2006年武漢大學博士畢業,2002年中國科學院高級訪問學者,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作為客座研究員去日本做訪問研究。洞庭湖流域資源利用與環境變化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土地科學系主任,國土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科研成果獲國土資源部二等獎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水利水電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廳局級獎10余項。已出版專著6部,教材8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湖南師范大學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