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上海魯迅研究:總第77輯:魯迅與出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2520
- 條形碼:9787552022520 ; 978-7-5520-22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魯迅研究:總第77輯:魯迅與出版 本書特色
《上海魯迅研究·魯迅與出版》主要包括“魯迅與出版”“魯迅作品研究” “魯迅與傳統文化” “史料·辯證” “魯海漫談”等主題,在這些主題下,計有20多篇相關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前國內外**前沿的國內外魯迅研究狀況。
上海魯迅研究:總第77輯:魯迅與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由創刊于1979 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編輯,一年四輯,面向國內外魯迅研究者,以“新發現、新觀點、新方法”的編輯方針,側重刊載以資料整理、梳理和考證為主的學術論文,兼顧理論研究型論文。
上海魯迅研究:總第77輯:魯迅與出版 目錄
魯迅與出版
魯迅*講究的一次出版 樂融
論魯迅“責編自覺”時期下的自編活動 黃恩恩
《譯文》月刊在生活書店的出版和停刊 施曉燕
《塞耳彭自然史》與歐洲版畫的博物學傳統——兼談魯迅與周作人的插圖鑒藏 顧音海
魯迅作品研究
“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細讀魯迅小說對話中的省略號 喬麗華
魯迅語言的獨創性——讀《藤野先生》手稿札記 谷興云
九十年來《摩羅詩力說》研究述評——兼說《摩羅詩力說》及對魯迅早期研究的限度與
可能(上) 劉銳
魯迅和他的狂人:又一個堂吉訶德的歸來 王明憲
魯迅與傳統文化
魯迅與古代文化(四題) 顧農
試談對《中國小說史略》序言的誤讀——兼論中國小說史的發生 萬一齊
史料·辯證
江南水師學堂考(下) 陳占彪
王映霞訪談錄 鄭心伶
口述與筆談(六) 裘士雄
李霽野佚簡九封釋讀 宮立
邵荃麟佚文二則 金傳勝
紀念
懷念丁景唐先生 王錫榮
館藏一斑
陳逸飛畫魯迅像 沈雪晟
楊可揚套色版畫表現形式中的個人風格探究 賈川琳
魯海漫談
魯迅的《祝福》和賽珍珠的《母親》 吳長華
張若谷的一種自我宣傳:辱罵魯迅 王爾齡
魯迅序“左聯”作家著作兩則 李浩
讀書雜記
“現代”的溯源與反思——讀汪衛東著《人·現代·傳統:近三十年人文視點及其文學投影》 曹云
韓中文學交流的重要收獲——評全炯俊著《超越語言的文學:韓國學者視角下
的中國文學》 葛濤
《林語堂傳》出版的前前后后 王曉君
一部啟發魯迅研究“學術生長點”的著作——評陳元勝著《陳夢韶評傳》 古大勇
青年讀魯迅
大學本科生所見的魯迅
圣之清者 王璐瑤
自嚙者魯迅 張嫻
從國之魂到人之子 陳博聰
上海魯迅紀念館紀事與研究
微課題,給博物館帶來一股清流——博物館文教結合新思考 吳美華
博物館展覽講解中的“趣味性”探討——以上海魯迅紀念館為例 邢魁
動態
紀念魯迅定居上海9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北海
資料
六朝造像目錄(三) 林珊整理
編后
展開全部
上海魯迅研究:總第77輯:魯迅與出版 作者簡介
上海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建立后第一個人物性紀念館,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名人紀念館,同時管理魯迅墓。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