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21000
- 條形碼:9787531721000 ; 978-7-5317-2100-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 本書特色
1840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到上個世紀末,這160年無疑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變化*劇烈、各種潮流激蕩得*洶涌的時期。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每個置身于其中的普通中國人,身上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大變局的印跡。可是,這段離我們*近的歷史,由于種種原因,反而山色朦朧雨亦奇,是“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么?《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作者李異鳴對中國的近現代史,比某些所謂的大家,更有精到的看法。然而他自己不說話,不是他不能說,而是他讓歷史人物自己來說話,避免了庸俗的評點與闡釋。110年間中國重要的歷史人物,其言語幾乎都在本書里能找到。讀起來毫無因年代久遠的隔膜感,那些帝王也罷,革命家也罷,權謀家也罷,軍閥也罷、才子也罷,學問家也罷,他們都是些鮮活的人。
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 內容簡介
本書摘取1840-1949年非常時期涌現出的大小人物的瑣碎言談, 中國各色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碎片, 通過細節顯現出人性真實的一面。主要內容分為史景、國事、武運、軍事、革命、將帥、世道、愛憎、廉恥、詼諧、文壇、學者、言論等十五篇。
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 目錄
非常言
史景**
國事第二
武運第三
軍事第四
革命第五
將帥第六
世道第七
愛憎第八
廉恥第九
詼諧第十
文壇第十一
學者第十二
言論第十三
敬挽第十四
苦難第十五
非常言:1840-1949中國人的非常話語 節選
《非常言》 史景** 林則徐開展虎門銷煙,英國人不服,與清朝在廣東開戰,不勝而北擊福建,又敗,再北擊渤海灣天津。渤海灣是清朝內海,完全可以水陸夾擊痛殲英軍,而道光帝吝惜銀兩,不愿再與英軍開戰,致使英軍得地得款。大清賠列強的銀兩越多,人家來打大清的軍隊也越多。英法德日美俄,個個狼吞虎咽。幾十年后,清朝就亡了。 道光帝派人審問英俘,所提問題是:“該國地方周圍幾許?”“英吉利到回疆有無旱路可通?”“與俄羅斯是否接壤?” 《南京條約》簽訂后,道光帝很難受。清史記載:“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嘗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忽頓足長嘆。” 道光病重時,將奕詝、奕訢一起召到榻前,以便決定究竟由誰來繼承皇位。兩位王子事先都向各自的師傅討教對策。奕訢的師傅旬秉恬教奕訢說:“上如有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奕詝的師傅杜受田則很會揣摩皇帝的心理,他獻計道:“阿哥如條陳政,知識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奕詝如法炮制,道光帝果然大悅,說皇四子仁孝,于是把奕詝定為皇太子。 1860年10月18日,接到命令的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點燃了罪惡之火。一個曾參與英軍罪惡活動的牧師在追憶中寫道:“焚燒的命令發布后,不久就看見了重重的煙霧由樹林里蜿蜒曲折升騰起來。頃刻間,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了一縷縷的濃煙密霧。不久,這縷縷的煙,聚成一團團的煙,又集合成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向外爆發出來,煙青云黑,遮天蔽日。” ont-family:宋體;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mso-font-kerning:1px;" > 敬挽第十四 苦難第十五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