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社會治理-以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19450
- 條形碼:9787520119450 ; 978-7-5201-194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社會治理-以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為例 本書特色
苗族歷史悠久,文化資源宏富,其社會治理蘊含著豐厚的歷史積淀。現代社會治理與傳統社會治理方式只要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從善借鑒,就會形成彼此承認、互相為用、共生其長的生態關系。社會治理是多元主體的公共權益的公平正義之回歸過程,而治理的基點是對不同文化脈絡的深入認知及其價值的遵循。本書將治理的理念、技術與文化資源結合分析,從民族地區文化資源中探尋不同社會治理的切實路徑。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社會治理-以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為例 內容簡介
貴州清水江流域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其社會治理遵循著自己獨特的運作方式。清水江流域社會的“三根支柱”——政教合一的鼓社、制定法律的議榔、司法審判的理老——整合并延續著社會的運轉和發展,在包括情感、信任、道德、信仰、交往等方面形塑規范,發揮著“三位一體”的作用。村民自治制度與傳統制度的融合提高了當地社會的自我管理水平,衍生出既現代又內生的治理方式。“五老理財”、“民主民生評議團”以及“民主民生監督員”等的誕生,均是該地區苗族在社會治理方面探索出來的制度創新。現代治理與傳統地方文化之間并不必然成為一個矛盾體,只要兩者互為主體,互相尊重和承認彼此,也會形成互相為用、共生共長的生態關系。當今鄉村正經歷著從“行政性整合”到“契約性整合”的過渡階段,傳統地方文化也勢必會在社會治理上繼續突出所長、展現自身優勢。只有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的鄉土社會,人人都有基本的權利保障,才能真正使民族地區的鄉民生活安寧、幸福。學術價值:重在探討鄉村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遷,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權力運作模式與治理模式。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更好地解決民族地區的“鄉村問題”,為建設一個“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中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創新點:采用歷史人類學的視角進行研究,區分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境,將口述歷史與文獻記錄結合起來,既重視文獻資料又注重民族學田野調查。鄉村社會治理研究是一個要求多學科整合來解決的重大問題,涉及社會治理、民族文化、權力運作等多方面問題,只有開展多學科對話,如民族學、歷史學、社會學、倫理學、政治學等,才能深入剖析民族地區的文化與權力及鄉村治理問題。與同類研究比較:立于國家與鄉村權力關系的基點,相較于國內外學者進行的中國基層治理研究,西南邊疆地區鄉村治理的研究著作相對較少。國內學者在關注對基層社會滲透的同時,也注意到鄉土社會自身文化的延續力,地方精英往往也借助于地方文化資源來獲取權力與地位。但大都忽視了權力本身與身俱來的文化屬性,也正是這樣的文化特質,權力及權力關系才有差異化、階序化的具體表達。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社會治理-以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為例 目錄
**章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與地方政府/004
**節 苗疆開辟與文化沖突/004
第二節 苗族與晚清地方政府的長期磨合/008
第三節 民國時期苗族與地方政府對話/013
第四節 民國時期苗族“黔東事變”/017
小 結/027
第二章 “地鬼”信仰的權威表征/028
**節 龍塘苗寨/028
一 居于龍塘的“人”/029
二 聚于龍塘的“鬼”/030
第二節 土地廟的等級/034
一 歷史記憶與家族地位/034
二 家族與土地廟的等級認同/038
第三節 村寨傳統權威與現代權威的互動/046
一 權力的更迭:對村寨資源的爭奪/046
二 家族勢力的拘囿/052
三 以廟為中心:兩種權威的借用/057
第四節 多元性權威的建立/061
小 結/064
第三章 民間節日運作與權力博弈/065
**節 施洞地區獨木龍舟節/065
第二節 龍舟節的傳統性表達/067
一 “龍”的神圣性建構/067
二 家族血緣觀念的強化/071
三 村寨秩序的權力分配/076
第三節 龍舟節的組織與管理/078
一 多重權威的交織/078
二 傳統力量的消解/083
三 競渡中的沖突與糾紛/085
第四節 龍舟節的現代性變遷/089
一 龍舟競渡的現代性/089
二 現代觀念下龍舟節的開展/090
小 結/093
第四章 苗族婚姻中的權力關系/094
**節 《仰阿莎》古歌/095
第二節 游方/099
第三節 婚姻選擇/103
一 婚姻圈/103
二 姑舅婚/105
三 巫蠱/111
第四節 禮物/117
第五節 婚姻糾紛與調解/122
一 理老與傳統婚制/123
二 地方調解與婚姻關系/127
第六節 現代語境下的婚俗變遷/132
一 游方的沒落/132
二 婚姻圈的擴大/133
三 婚姻法對傳統婚姻的沖擊/135
小 結/137
第五章 民間儀式與村寨治理/138
**節 大烏燒村寨口述史/139
第二節 大烏燒村“鼓藏節”的由來及歷史/143
第三節 村寨權力秩序的打破/146
第四節 村寨治理下的權力維度/150
一 節日的組織與運作/150
二 村寨權威人物/152
三 調解與村規民約/155
第五節 民間儀式與國家在場/160
一 鼓藏節的國家話語/160
二 傳統權威與國家權威/164
小 結/165
第六章 苗族村民自治與制度創新/169
**節 苗族村民自治現狀/169
第二節 文化權力與行政權力的互補與整合/177
一 土地廟搬遷/177
二 土地糾紛/179
三 紅陽寨修路/181
第三節 村寨治理的制度創新/182
一 “五老理財”/182
二 民主評議與民主監督/188
三 為村委“掛紅”/190
小 結/192
第七章 苗族文化資源與權力運作/194
參考文獻/217
附 錄/225
第二章附錄/225
第三章附錄/229
第四章附錄/231
第五章附錄/235
后 記/258
地方文化資源與鄉村社會治理-以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為例 作者簡介
劉鋒、靳志華、徐英迪。劉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民族文化研究。1963年9月出生,貴州省施秉縣馬號鄉金鐘村中寨(xangs ghax)人。1978年畢業于施秉縣師范,于雙井中學任教。1981—1985年,考入貴州民族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1988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2005年,考入云南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民族調查通論》,《〈百苗圖〉疏證》 《人類學的理論預設與建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