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郭英德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92151
- 條形碼:9787534792151 ; 978-7-5347-921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郭英德卷 本書特色
郭英德先生這十九篇論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依次加以編排:*類是戲曲史論,有《文士與優伶的互動:明代戲曲搬演論的生成》、《明清文學教育與戲曲文學的生成》兩篇;第二類是戲曲家、戲曲作品和戲曲活動考論,有《病梅:〈琵琶記〉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至《貧困境遇、生存智慧與道德自贖——〈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與思想》十一篇;第三類是戲曲學術史,有《中國古典戲曲文學文獻整理芻議》至《“中國趣味”與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五篇。*后附錄《雪泥鴻爪——從我的博士論文寫作談起》一文,作為我戲曲學術研究軌跡的記錄。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郭英德卷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八篇論文, 內容包括: 文士與優伶的互動: 明代戲曲搬演論的生成、明清文學教育與戲曲文學的生成、病梅: 《琵琶記》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貧困境遇、生存智慧與道德自贖 —— 《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與思想等。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郭英德卷 目錄
作者自述
戲曲史論
明清文學教育與戲曲文學的生成
一、文學知識與戲曲故事的生成
二、文學思維與戲曲敘述的生成
三、文學表達與戲曲語言的生成
四、結語
文士與優伶的互動
———明代戲曲搬演論的生成
一、引言
二、明代戲曲搬演論的生成機制
三、明代戲曲搬演論中文士對優伶的操控
四、明代戲曲搬演論中文士對優伶的妥協
五、結語
戲曲家、 戲曲作品和戲曲活動考論
病梅:《琵琶記》 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
一、引言:梅與病梅
二、清標與俗趣
三、傲氣與柔骨
四、無病不成梅
《詞林一枝》《八能奏錦》 編纂年代考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戲曲作品創作年代考
三、戲曲插圖刻工情況考
四、結論
《牡丹亭》 傳奇現存明清版本敘錄
一、明單刻本
二、明合刻本
三、清單刻本、石印本
四、清合刻本
五、清抄本
六、附錄:《牡丹亭》改本
點鐵成金: 湯顯祖《牡丹亭》 傳奇的改寫策略及其文化意蘊
一、《牡丹亭》故事來源
二、“夢中情”:杜麗娘出生入死
三、“人鬼情”:杜麗娘起死回生
四、“人間情”:杜麗娘回生之后
五、結語
喧囂與寂寞
——— 年前后劇作家湯顯祖的自塑與他塑
一、引言:劇作家湯顯祖
二、知我與罪我:“立言”的焦慮
三、家傳而戶誦:傳播的助力
四、才情與矩矱:“誤讀”的導向
五、結語:“明星”湯顯祖
多重空間的形構、 并置與演繹
———李玉《萬里圓》傳奇的“空間”解讀
一、 引言
二、敘事空間的刪略與擴充
三、表演空間的生成與拓展
四、想象空間的聚焦與深化
五、對話空間的開放與多元
吳偉業《秣陵春》 傳奇作期新考
一、《秣陵春》傳奇作期諸說
二、從《南詞新譜》的編刻考定《秣陵春》傳奇作期
三、從吳偉業與余懷的交往考定《秣陵春》傳奇作期
四、《秣陵春》傳奇在清順治年間的傳播
論劇作家李漁的文學教育
一、李漁劇本的寫作旨趣
二、李漁的文學教育與知識結構
三、李漁的文學教育與創新精神
四、“填詞種子”與文學教育
儀式與象征
———清順治十七年冒襄得全堂夜宴演劇述論
一、儀式的場景:“以勝國之逸民,作騷壇之宗主”
二、象征的儀式:“撫今追昔,能不泫然”
三、儀式的象征:“選新聲而歌楚調”
四、儀式的遺響:“*是泥人惟顧曲,細于筆墨倩誰傳”
新戲生成、 女性閱讀與遺民意識
———朱素臣《秦樓月》傳奇寫作與刊刻的前因后果
一、引言:蘇州新戲
二、新戲生成:“《紅鵝別傳》郵筒寄”
三、女性閱讀:“為多情開生面”
四、遺民意識:“世事已驚人面改”
五、結語:“相思難寫,半枝桐葉”
貧困境遇、 生存智慧與道德自贖
———《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與思想
一、“此謂丈夫”:從社會新聞到文人敘事
二、《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貧困境遇
三、《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生存智慧
四、《海烈婦傳奇》與清初江南士人的道德自贖
五、“香閨鐵漢”:文人敘事的不朽價值
戲曲學術史
中國古典戲曲文學文獻整理芻議
一、曲籍影印述論
二、曲籍編校談略
戲曲目錄著作的史學價值
———簡論傅惜華《中國古典戲曲總錄》
戲劇史家周貽白
一、從藝人到史家
二、發凡起例
三、本源與流變
四、民間與宮廷
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述評(—)
一、選題瀏覽
二、旨趣探幽
三、價值評說
“中國趣味” 與北美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
一、關注戲曲的本體特征
二、思考戲曲的歷史意義
三、探究戲曲的文化含蘊
四、“中國趣味”的學術追求
附錄
雪泥鴻爪
———從我的博士論文寫作談起
后記
展開全部
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郭英德卷 作者簡介
郭英德,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明代文學研究會(籌)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等。曾任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意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臺灣東吳大學、香港大學訪問教授或客座教授。
2000 年入選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2011
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戲曲、中國古典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重大項目等。出版學術著作《明清傳奇史》等20 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200
多篇。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