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701204
- 條形碼:9787568701204 ; 978-7-5687-012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 內容簡介
2012年,中共湖南省委提出“法治湖南建設”(簡稱“法治湖南”),因此由其所轄,亦即本人供職單位所在地的一個地級市也提出了“法治某某”。也許是為了配合這一工作,該市社科聯的一位原負責人邀請我這個在他看來既有法學“專家”頭銜又比較知曉該市市情的人,以“法治某某”為題做一個系列講座,并告之聽講者主要是該市黨政部門和政法系統的工作人員。 聽罷此言,頓感這一設想不錯。該市法治環境不佳且貪腐案件頻發,的確很有必要進行一次系統的法制宣傳教育和嚴厲的黨風政風整治了。而像我這樣一個既~瞳“理論又”知“實情的”專家“當然也應該為此做點貢獻才像一回事。”好!好!好!“我沒有作太多的思考,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 具體講點什么呢?由于本人生性嫉惡如仇,尤其是對權力腐敗真可說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長期以來耿耿于懷,憂心忡忡。在痛恨、憤怒之余,還為怎樣才能有效地減少或消除權力腐敗這一社會痼疾動過一些腦子。”好,就講講防治腐敗之類的問題吧。“”那不行,講這個有什么意思?講了也解決不了什么問題。好多人都講了,都沒用呀。“冷不防,我滿懷信心且認為很值得講的東西,竟遭到了他的斷然否決!我不禁為之愕然:莫非是他自己的屁股不干凈(即有貪腐行為),害怕惹火上身,即出于對自身的保護而本能地加以抗拒和抵制嗎?但根據我對他的了解,我又立馬否認了這種可能。我確信,是由于他痛感腐敗問題太多、太嚴重,就像當時咱絕大多數國人一樣,對能否有效治理腐敗已心灰意冷——已沒有多少興趣,也不抱什么希望了。我說:“不講恐怕更不行。不僅要講,而且要多講。如果要我講的話,那么我還要結合本市的情況來講。”他更覺不妥了:“那搞不得,會招惹麻煩的!萬一要講的話,也只能運用別處——外地的案例。”我說:“隔靴搔癢,沒有針對性,不具現場感,那有什么意義?要這樣的話,那么我不講!” 搞法治建設而“避談”腐敗問題,拿本地的東西說事而擔心招惹麻煩。①這是一樁多么讓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怪事啊!但一轉念、一琢磨,這何嘗又不是由腐敗問題之嚴重而導致的一種十分“正常”的現象呢? 兩人的主張相去甚遠,交換了幾次意見,也未能達到一致,*后只能作罷。 失去一次難得的“主觀見之于客觀”和撈取“外快”的機會,誠然感到有些可惜,但我并未因受此“打擊”而放棄對問題的思考,相反,它更加激起了我進一步探索這一問題的熱情和興趣。 本書所載,便是我探索和思考后的一些“成果”。 對于書名,本人再三斟酌,*后還是敲定為《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其原因在于:不必過多考慮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連貫性,或者說體系上的完整性,而又能較“貼切地”反映其所承載的內容。盡管因用語的平淡、含糊或籠統而難以吸引讀者,進而有可能影響到其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我認為,還只能是這樣。學習哲學與邏輯學出身的我平素特別講求思想理論觀點闡述的嚴謹性和系統性,不過,在對“形式與內容何者更重要”的問題作評判和取舍時,在多數情形下,我還是更看重(或者說更傾向于)其內容的科學性、創新性,尤其是其實在性和實用性。 本書中的部分文字曾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過,為了使全書內容不至于太零亂、松散,在編輯本書稿時,并未將其“剔除”。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用語或表述更為準確和恰當,對原作的個別語詞和語句也作了一些修改。
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 目錄
一、加強思想教育,以阻止腐敗意念的萌發
二、健全制度規范,以遏制腐敗行為的蔓延
三、遇腐必懲,以消除腐敗分子的僥幸心理
第二章 限制權力“制度籠子”的編織與打造
一、權力需要“制度籠子”約束
二、編織打造“制度籠子”應遵循的原則
三、編織打造“制度籠子”的步驟與方法
四、當下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三章 反腐敗立法中幾種關系的協調與處理
一、模式設計:集中與分散同存
二、功能追求:預防與懲治并舉
三、內容選擇:法律與道德結合
四、效能對接:黨紀與國法協調
五、法源傳承:借鑒與創新融通
六、責任追究:寬恕與嚴厲兼顧
第四章 制度防治腐敗之作用審視
一、制度防治腐敗的作用不可忽視
二、防治腐敗不能僅僅依靠制度
第五章 充分發揮制度防治腐敗的作用
一、努力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二、狠抓反腐敗制度的貫徹與落實
第六章 我國反腐敗警示教育中的問題及其解決
一、警示教育的含義、特點、構成和作用
二、我國警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三、努力提高警示教育的作用效果
第七章 性賄賂的含義、產生原因及其消除對策
一、性賄賂的概念、本質、危害及其研究意義
二、性賄賂現象滋生的原因
三、阻止性賄賂滋生蔓延的對策
第八章 應變“反腐倡廉”為“懲腐督廉”
一、”反腐倡廉“不能滿足社會民眾的心理愿望
“反腐倡廉”未能體現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決心和意志
三、“反腐倡廉”不符合清正廉潔為公職人員法定義務的基本事實
第九章 “說官”與“論學”
一、說官
二、論學
后語
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 節選
《防治腐敗:問題與思考》: 由于權力桀驁不馴、野性十足,加上與之相關聯的事物對象眾多,關系盤根錯節,異常復雜,因而編織打造一個能使其循規蹈矩的“制度籠子”也絕非易事。事關重大,我們務必慎重以對,即不能借工程浩大而無限制地拖延編織之工期,因為權力腐敗給我國社會所造成的損害之重已讓我們難以承受,當然也不能以需要迫切為由粗制濫造而不顧及工程的質量。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有必要對其編織的步驟和方法作一討論。 (一)編織打造“制度籠子”的基本步驟行為步驟的有條不紊有助于行為目標的順利實現。根據我黨反腐敗斗爭所獲得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現實情況,我們認為,編織限制權力之“制度籠子”應按如下步驟來進行: **,對現有制度進行認真的清理。這種清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弄清在現存的名目繁多的制度中與限制領導干部權力相關聯的制度到底有多少;二是對這些制度的位階、使用頻度及作用效果一一作出客觀評價;三是毫不猶豫地廢棄那些使用率低、作用效果不明顯的制度。 設置這一步驟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吸收和利用以往產生了作用效果的工作經驗。“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以往在限制權力、懲治腐敗等方面我們不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嗎?那么取得這些成果所積累的經驗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故而不能視若敝帚而棄之不顧。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講的“吸收和利用以往的工作經驗”,并不是說一定要像對待其他工作事務那樣——是為了“保持政策或制度的連續性”!因為以往限制領導干部之權力的“政策或制度”如果執行效果不佳——滿足不了民眾的期盼就沒有必要“保持”,因為它不值得“保持”。而我們刻意追求的就是要通過制度創新來提高懲腐督廉工作的實際效果。二是清理現有的制度,使現今還“用得著”的材料之堆放變得井然有序,為啟用提供更多的便利,不至于因雜亂無章而影響到編織“制度籠子”的工作效率。 第二,對籠子的框架結構作整體性的構思。這一工作步驟我們也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因為它既涉及所編織出的籠子能否“容得下”所有的權力,同時也關系到這個籠子能否“關得住”這些權力,即關涉到“制度籠子”的“質”和“量”兩個方面的大問題。這一步驟的工作內容有:籠子框架結構、容量大小的確定,編織材料的選用,墻體工藝以及整體形狀等的安排與設計。就框架結構、容量大小而言,以何種制度為主干(或經線)?以哪些制度或規定為輔(或緯線)?其容量多大才比較合適?就使用的材料而言,是以國產品(本土資源)為主,進口貨(國外資源)為輔,還是相反?就墻體工藝及整體形狀而言,籠子之墻體是做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還是留有眼洞?就是其造型吧,有無必要考慮美觀、別致,或時尚?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應一一作出周密的規劃與安排。 第三,精心挑選“制度籠子”的設計、施工人員。編織限制領導干部權力之“制度籠子”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這一任務的順利完成除了要保證設計科學合理、用料質優外,還必須有責任意識強、編織技藝高超的能工巧匠。在做人員選擇時,盡可能地選擇那些無職無權的平頭百姓、專家學者和其他社會精英,放手讓他們來承擔“制度籠子”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為此,應當以切實有效的措施,把握好人員入選關,以防止心術不正者通過不正當的方式混入設計、施工隊伍,偷工減料,粗制濫造,或出于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制造出偽劣假冒產品。 第四,實施全程監督,嚴把工程質量關。從籠子*初的工程設計到*終的產品質量驗收,對其整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步驟,任何一道工序都必須配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質量方面的檢查與監督。要強化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失職瀆職之責任。對此實施“零容忍”——決不容許“法外留情”和“下不為例”。 第五,先做小范圍內試驗,然后進行大面積推廣。建筑史表明,哪怕是設計再精巧、完美的工程,也只有在交付使用后才能知曉其質量的優劣。由此我們認為,為了減少損失,應當先把編織出的籠子放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試用一段時間,以此觀察、判斷、確定是否還存在值得進一步作出修改補充完善的地方。①如果基本可行的話,然后再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時防漏補缺,使“制度籠子”不斷趨于完善。除此之外,還應當密切關注權力腐敗變化著的新情況、新特點,適時對籠子進行加固和修補,從而保證我們防治腐敗的工作永遠占據主動地位,立于不敗之地。 ……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