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7-湖南報告文學年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701914
- 條形碼:9787568701914 ; 978-7-5687-019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7-湖南報告文學年選 內容簡介
步履匆匆又一年。在做2017年創作綜述之時,我們回望近年來湖南報告文學創作之路,在歷史和現實的坐標中尋其定位。2015年以前的湖南報告文學創作尚處于一種自發自為的狀態。除余艷、紀紅建、龔盛輝等中青年作家有自己的代表作,并取得全國性影響之外,大多數作家仍處于摸索和學習階段,題材和創作對象也相對狹隘。2015年湖南報告文學學會成立是一個歷史性轉折點,學會給省內報告文學同道們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創作平臺。兩年來,彭曉玲、韓生學、張雄文、王杏芬、何宇紅、熊立秀、胡勇平、歐陽偉、李萬軍等一大批報告文學新人涌現,并以較高的起點出現在全國報告文學領域。如果說2016年的湖南報告文學創作還是一種對文體謹慎艱難的維護,那么,作家們在2017年的寫作中展示的是一個文體的自信。他們大多有了自己的園地,逐步選準自己的創作方向,從容不迫地在紀實文本中發聲。作家們逐步拓寬題材限度,把握宏大題材的能力增強;敘事維度的有意識拓寬,讓作品有意義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意味。從整體上看,近年湖南報告文學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創作定位與特征:作品選題集中在紅色歷史、社會熱點、民生、軍事科技等題材領域;作家們心懷家國,寫作態度真誠,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感,歷史的宏大、細節的生動都是他們的憂樂之所系,有大歷史背景,也有小人物聲音。文本資料扎實,整體上樸實厚重,又不失精致細膩。這些特征在2017年的重要作品中即有充分體現。
2017-湖南報告文學年選 目錄
——湘西北蘇區根據地往事
鄉村國是(節選)
中國剩男剩女調查
——“婚姻貧困”背后的真相及國家幫扶報告(節選)
暢游數據之海
英雄戀歌(節選)
轉兵:秋收起義的英明抉擇(節選)
互聯網+“飯”
一一名調查記者和他的“免費午餐”(節選)
雷鋒家鄉消防兵(節選)
廟臺子寫詩(節選)
芙蓉國里盡朝暉
——毛澤東文學院20年發展回眸
因為信仰(節選)
生長的土地(節選)
俄羅斯旅草
與潛逃者對話
粟裕與抗美援朝
深杉“候鳥”(節選)
紅軍村里的后人們
紅軍長征在新化奉家的故事
田漢、田家與湘昆(節選)
2017-湖南報告文學年選 節選
《2017湖南報告文學年選》: 十八洞村,是位于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的一個山村苗寨。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曾先后三次來到武陵山區。武陵山區大山神奇秀美、巍峨聳立、艱險陡峭,這里居住著土家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日常生活充滿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探訪整個山區,坐落在大山深處的十八洞村只是我行程中一個小小的驛站。 湖南湘西全國著名,除了沈從文和黃永玉這樣的大師,還有湘西土匪、湘西趕尸、放蠱等傳說故事也讓人們對湘西充滿好奇。在未到湘西時,純地理意義的湘西在我心中的印象有五種定格:**,湘西是個山窩子;第二,湘西曾經是個土匪窩;第三,邊緣求生存讓湘西人錘煉出堅忍不拔與血性剽悍的氣質;第四,湘西一直流傳著趕尸、放蠱、辰州符等神秘文化,是塊令人向往之地;第五,貧困成了湘西的“標簽”。然而,在幾次的湘西之行后,這五種印象都只留下了感性意義的認識,特別是對湘西的貧困。這里僅以狹義的湘西州為例。湘西全州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武陵山脈自西向東坐落在湘西州境內,系云貴高原云霧山的東延部分,西騎云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因為受地質構造影響,碳酸鹽巖在這里廣泛分布,喀斯特地貌發育,石漠化問題十分突出。正因為如此,這里山高溝深、險峻陡峭,這也就是人們說“湘西是個山窩子”的緣由吧。 行走在湘西,土匪的故事,趕尸、放蠱、辰州符等神秘文化都成了傳說,我看到和感受到的,除了沈從文所說的湘西“美得讓人心痛”,還有就是湘西的貧困。湘西人如何脫貧致富?我不得不提一個人——早期民族學家、苗學研究的先驅,苗族教育家、政治家石啟貴。 那個傍晚,在乾州一處古典精致的木樓前,石啟貴老先生邁著沉重的步伐從歷史的深處向我走來! 這位令人敬重的改革先驅,是湘西吉首乾州仙子營人,1924年從湖南群治法政大學畢業回到故鄉。仙子營處在仙子山的半腰上,蠼崖壁立,進寨的路是一條掛在山腰的爛草一般的索懸,這里是一個巖多田少、地瘦民窮、莊稼不旺茅草旺的地方。苗語稱這個苗寨為“乖者”,意思是石姓人家的寨子,漢語叫仙子營。有諺語稱:“一根茅簽一捆藤,有女莫嫁仙子營。”前一句是說仙子營的苗民以賣茅草藤柴為生,后一句是說仙子營窮得已不適合女孩嫁進來。讀了幾年“洋書”的石啟貴回來后憂心忡忡,家鄉的落后讓他失落。面對這么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他想到的不是要離開,而是滿腔熱血要改革。他要改變仙子營,改變其貧困面貌,讓它變得跟山外一樣富裕起來,讓父老鄉親能夠挺起胸膛做人。這激起了他心中的斗志,他不相信湘西的土地上只能生長貧窮。 依憑當時的基礎條件,這無疑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石啟貴沒有氣餒,在他心中早已有了謀略。幾年的省城生活,塑造出了一個嶄新的自己,現在他要建立一個嶄新的家鄉。那時,西風東漸已有些年月,長沙又是一個開風氣之先的地方。石啟貴懂得,民族的貧弱是愚陋、蒙昧造成的,家鄉落后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落后。“科技興國,實業救國”是那個時代喊得*響亮的口號之一。石啟貴深以為然。他決定從工農業兩方面同時人手,改變家鄉積弱積貧的現狀。當時的中國,工商資本已逐漸滲入。南京、武漢、長沙、上海、廣州等地,已出現了不少工業革命后才有的新機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啟貴決定再次離開家鄉,去外面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他想搞清機器的成本、投入、產出,以及具體的運轉和經營方面的知識。他還要去平原地帶,跟江浙一帶的農民學習增產增收的新經驗,使自己的家鄉盡快徹底擺脫傳統落后的手工生產和耕種方法。 出門可以,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家里這幾年供他讀書已是四壁空空,哪還有多余的閑錢供自己出門游學呢?有一天晚上,趁妻子紡紗之際,石啟貴先是顧左右而言他:“金艷,你紡紗的速度很快呢,紡車轉得像風一樣,我都看不清了。”妻子不知道丈夫在故意夸她,謙虛地說:“不快不行,要趕著紡完好湔洗織布,冬天來了才能給你和孩子們添做新衣啊。”石啟貴聽了感動地說:“金艷啊,你為了我們這個家,太辛苦了。”妻子說:“辛苦什么,都是一家人,你還客氣起來啦。”石啟貴說:“我是說真的。我們苗族婦女非常辛苦,白天下地勞動,晚上熬夜紡紗,雞叫三遍才睡,一個晚上一刻不停地紡,*多能紡兩錠紗吧。”妻子半開玩笑說:“世界上真有神仙就好了,點一下就紡出一錠棉紗,點兩下就紡出兩錠棉紗。”石啟貴立刻說:“我知道漢口新出了一種紡紗機,雖然不能點一下紡出來一錠棉紗,但還是比手工推紡車快多了,一臺機子一天可以紡幾十錠紗。像我們家里這些棉花一天時間就可以紡完,既節省時間,人也輕松很多。”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