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心探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15300
- 條形碼:9787569015300 ; 978-7-5690-153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心探秘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作品評論 ; 學術論文 ; 創作漫談 ; 佳作鑒賞四輯, 其主要內容包括: 評石楠的藝術家傳記 ; 評萬柏翱、馬思猛的《孟小冬: 氍毹上的塵夢》 ; 評韓石山的《徐志摩傳》 ; 評梅志《胡風傳》等。
文心探秘 目錄
評石楠的藝術家傳記
評萬伯翱、馬思猛的《孟小冬:氍毹上的塵夢》
評韓石山的《徐志摩傳》
評梅志《胡風傳》
不忘初心的紅軍作家——評《汪大漠傳》
揭開謎團銘記英雄——評何建明《爆炸現場》
論毛澤東詩詞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為《望星空》一辯
郭小川、賀敬之詩歌藝術論
海外游子故國情——讀旅美華僑劉荒田的詩集《北美洲的天空》
氣勢磅礴的政治抒情詩——評唐德亮的政治抒情長詩《驚蟄雷》
論李白絕句
杜甫三峽詩歌研究的新收獲——評鮮于煌新著《詩圣杜甫三峽詩新論》
精品佳作《大宅門》
一代英杰情亦深
大氣磅礴的英雄史詩——電視連續劇《奠基者》觀后
一個偉大的人格與一座英雄的城市
人性善的燦爛光芒——評張藝謀《金陵十三釵》
評許大立的影視文學創作
重慶方言電視劇的新收獲——看二十集方言電視喜劇《奇人安世敏》
辦好重慶的“電視火鍋”——對于重慶電視方言劇的思考
評張俊彪的長篇小說《曼陀羅》
通訊與散文嫁接綻開的新花——讀汪大波的《綠葉集》《新果集》有感
心貼百姓,書寫歷史——序汪大波《凡人小事錄》
生命的價值在于追求——吳鵬里《求索文集》序言
膽識、才識與學識——讀唐德亮《文學的燭照》
第二輯 學術論文
應該給予傳記文學獨立的文學文體地位
文學作品體裁七分法
中國傳記文學發展概論
論中國西部傳記文學的發展與走向
中國二十世紀詩歌創作流派演變論
文學創作靈感的激發模式
論文學創作靈感的觸發和捕捉
論文學創作靈感誘發的心理勢態
第三輯 創作漫談
我的傳記文學創作與研究
《羅世文傳》后記
《少年羅世文》后記
《雁翼傳》題記
《雁翼傳》后記
《從牛圈娃到名作家——張俊彪傳》自序——致張俊彪
我寫《柯巖傳》
《梁上泉評傳》后記
《袁隆平傳》后記
在《袁隆平傳》首發式上的發言
《傳記文學寫作論》后記
《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后記
《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后記
《錦江戀歌》后記
《探秘女兒國》后記
《風流帝王》自序
《散文知識與寫作》后記
《論賀敬之的詩》后記
《文學創作靈感論》后記
我編《修身養性新增廣》
《沉默的情懷》創作札記
寫作教學與寫作實踐
《用生命耕耘文學——聚焦郭久麟》后記
第四輯 佳作鑒賞
泰戈爾《兩畝地》鑒賞
艾青《礁石》鑒賞
卞之琳《斷章》鑒賞
何其芳《聽歌》鑒賞
覃子豪《追求》鑒賞
牛漢《夜》鑒賞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
李瑛《黃河落日》鑒賞
雷抒雁《蠶》鑒賞
巴金《懷念胡風》鑒賞
范曾《何期執手成長別》鑒賞
黃河浪《故鄉的榕樹》鑒賞
趙麗宏《小鳥,你飛向何方》鑒賞
賈平凹《祭父》鑒賞
王蒙《春之聲》鑒賞
談歌《橋》鑒賞
后記
文心探秘 節選
《文心探秘》: 萬伯翱(1946-),山東省東平縣人。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1972年考入河南大學外語系,畢業后分配到總參炮兵學院做外事工作。1987年轉業到國家體委宣傳司任對外宣傳出版處處長,1990年升任中國體育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國家體委人力資源開發中心主任,任《車王》《運動休閑》和英文《中國體育》三本雜志的總編輯,《作家文摘》名譽主編,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香港《大公報》特約評論員。主要作品集有《燈下日知錄》《三十春秋》《四十春秋》《五十春秋》《元戎百姓共垂竿——萬伯翱體育散文精選》,影視作品有《三個少女和她的影子》《俠女十三妹除暴》《少林將軍許世友》《大西北人》《賀龍元帥釣魚》等。 馬思猛,戲劇家馬彥祥之子,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之孫。 孟小冬,一個塵封了幾十年的名字,一個曾在20世紀20至40年代紅遍中國大江南北,在京劇舞臺上大放異彩,在中國京劇史上唯一被人們譽為“冬皇”的著名女老生!她的杰出才華,她的輝煌業績,她的不朽功勛,她的人生坎坷,她的悲慘遭遇,她的美好心靈,她與梅蘭芳的婚姻悲劇及與杜月笙的婚姻戀情,終于被萬伯翱和馬思猛寫出來了!讀著這部傳記,真是令人感慨萬端,唏噓不已! 孟小冬這個題材很不好寫!選擇這個題材有相當難度!這不但是因為年代久遠,她的很多事跡已掩埋于歷史的風塵;更主要的是:她的人生悲劇先起始于與京劇頂級大師梅蘭芳的悲歡離合,以后又委身于多少年來被稱為反共聞人的杜月笙。一生芳名,被掩蓋和污染;天縱才華,又過早萎謝。這是戲劇史上令人惋惜、令人傷感、令人痛心、令人遺憾的事情!要寫出她來,就不僅涉及對孟小冬的評價,還涉及對梅蘭芳和杜月笙的評價。這不能不說是相當艱難的課題! 感謝萬伯翱和馬思猛二位先生,懷著求知求實的精神,以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和多方的現場采訪,更以嚴肅認真、秉筆直書的才情,為我們奉獻出《孟小冬:氍毹上的塵夢》這部傳記文學著作,為我們從歷史的風云中挖掘出一位光輝的藝術家的卓越形象,展現出她坎坷曲折而又成就輝煌的藝術人生! 首先,作者寫出了孟小冬早年所顯示的才華。在舊時代,戲子屬下九流,連應試都不準許,是無社會地位可言的。作者卻滿懷激情,寫出了孟小冬大悲大喜,大苦大難,大起大落,大有作為的悲劇人生。作者告訴我們,孟小冬出身于梨園世家,她的祖父孟七就是老徽班出身,是與譚鑫培同時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凈藝人,她的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五叔、六叔,乃至她的母親都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父親孟鴻群更是秉承孟七事業、得孟七真傳之名演員。孟鴻群在一次演出中突然昏倒,舞臺下觀眾一片嘩然之時,七歲的小孟冬竟然登臺代爹爹加演一段清唱《捉放曹》,挽回了危局。父親在這次演出中風后,迫于生計,決定讓七歲多的愛女拜孫派老生、姨父仇月祥為師學藝,簽了八年的賣身契約!盂小冬記住父親囑咐,立志“要當就當譚老板(鑫培)那樣的角兒”,臥薪嘗膽,摘取藝術皇冠!九歲時,即登臺演出堂會戲《烏盆記》,小小年紀卻少年老成,竟然把孫派老生的唱功、行腔、念白、表演神態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曲方罷,彩聲四起,內行均稱為童伶中之杰出人才。1919年3月,年僅12歲的孟小冬在師傅仇月祥、父親孟鴻群的帶領下,首次隨王家髦兒戲班來無錫演出,盛況空前。1925年6月5日,孟小冬來到京劇名角匯聚的北京,在前門外大柵欄三慶園演夜戲,與趙碧云合演全本《四郎探母》,以扮相容貌明慧,歌聲音調諧潤,抑揚頓挫,曲盡其妙,受到觀眾歡迎。連一向反對舊劇的北大教授胡適,也對她的身段、扮相、做工給予了好評。作者寫道:“豆蔻年華的窈窕淑女孟小冬,異軍突起,受到格外的歡迎。……成為風靡九城的紅角兒,足見其劇藝不同凡響。……不敢說是后無來者,至少可說是前無古人。” 孟小冬在經歷了與梅蘭芳的婚姻悲劇后,再次崛起,再次走紅。*后,孟小冬跟著杜月笙去到臺灣,并同杜月笙結婚。杜月笙去世后,她在臺灣收了錢培榮和趙培鑫為徒,傳授余派京劇藝術。作者還寫了她與張大干的友誼。 ……
文心探秘 作者簡介
郭久麟,男,漢族,重慶渝中區人。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著作;傳記文學著作《隨衛敬愛的周副主席》《陳毅青少年時期的故事》《羅世文傳》《少年羅世文》《懷念吳老》《柯巖傳》《雁翼傳》《梁上泉評傳》《張俊彪傳》等;傳記理論著作《傳記文學寫作論》《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文藝理論著作《文學創作靈感論》《散文知識與寫作》《論賀敬之的詩》;詩文集《愛的琴弦》《錦江戀歌》《新編女兒經》《修身養性新增廣》《郭久麟散文集》《探秘女兒國》;長篇小說《風流帝王》。其作品曾多次獲獎。人物傳記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及《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教育家辭典》等多種辭書。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