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教育實習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43929
- 條形碼:9787030543929 ; 978-7-03-05439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實習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發揮師范院校自身優勢, 延長教育實習時間 ; 激發師范生自身潛能, 做好教育實習準備 ; 創設多種實踐途徑, 拓寬教育實習渠道 ; 探索多種教育學習模式 ; 教育實習的領導與組織。
教育實習指南 目錄
**節 帶領師范生熟悉教材
第二節 幫助師范生解讀課程標準
第三節 規范師范生板書
第四節 指導師范生備課
第五節 指導師范生上課
第六節 指導師范生說課
第七節 指導師范生聽課
第八節 指導師范生評課
第九節 培養師范生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
思考題
第二章 激發師范生自身潛能,做好教育實習準備
**節 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
第二節 明確教師的神圣使命
第三節 明確教育實習的意義
第四節 做好教育實習準備
第五節 熟悉班主任工作
第六節 練就即興演講技能
思考題
第三章 創設多種實踐途徑,拓寬教育實習渠道
**節 開展真人圖書館活動
第二節 實施案例教學
第三節 搭建慕課平臺
第四節 嘗試翻轉課堂
第五節 加強微格教學
第六節 依托系列教師技能大賽
第七節 多媒體教學
思考題
第四章 探索多種教育實習模式
**節 導師帶徒模式
第二節 頂崗實習模式
第三節 師范院校一政府一中小學聯合模式
第四節 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
第五節 一體化見習實習模式
思考題
第五章 教育實習的領導與組織
**節 制訂教育實習計劃
第二節 建立教育實習基地
第三節 明確帶隊教師職責
第四節 制定教育實習評價標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教育實習指南 節選
《教育實習指南》: (一)生活數學化策略 生活數學化策略也稱為“舉三反一”策略,是合情歸納的過程。人們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往往都是從特殊開始的,通過幾個特例尋找共同屬性,提出一般化的命題猜想,然后進行演繹證明。沒有數學化就沒有數學,當然在數學化的過程中要注意適度,數學化是漸進的。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化”作為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認為現實生活是數學知識的原型。例如,初中數學教材“函數”部分,無論是一次函數還是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三角函數,絕大多數版本的教材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實例,如圖像的、表格的、解析式的,向學生展示不同函數所反映的運動變化的規律。例如,在高中數學必修1中,函數概念引入炮彈發射問題、臭氧層空洞問題、恩格爾系數問題3個實例,進而歸納得出函數的概念。 (二)數學生活化策略 數學生活化主要是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姜伯駒曾說:“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數學滲入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數學己從幕后走到臺前,在很多地方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已成為一種關鍵性的、普遍使用的、增強能力的技術。”高度抽象是數學的本質屬性,正是這個特征使學生不理解數學、害怕數學,為此需要我們使用數學的另外一個特征“廣泛的應用性”來彌補,以增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尤其是增強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的處理應用能力。國內外教科書大多比較重視數學應用,如澳大利亞HMZ教科書明確用“applications”(應用),而我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數學教材也單列有“綜合應用”部分。中國和澳大利亞教科書中這兩部分的習題數量占各自習題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6%與38.5%。日本教科書設置數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更好地應對熟悉的乃至陌生的環境,達到“通一例,會一片”,真正把數學學活、學好、使用好。 四、主體化策略 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教師分析教材就不能無視教材的主要使用者——學生。教材雖然經典,但也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書”。在編寫教材時,編寫者雖然考慮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但隨著時代發展,教材未必能及時改版,教師需要考慮當下學生的需要,從學生的認知邏輯來挖掘教材,使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分析教材時,教師要換位思考,模擬當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回顧以前自己學習時的困惑,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教材呈現是否切合學生的生活現實、數學現實及其他學科現實:出發點是否合適;是否符合學生實際;能否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否順利理解教材呈現的主題圖、備注、例題和習題;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有沒有困難,如果有,困難在什么地方,這些困難是如何產生的,需要怎樣點撥等。教師只有把教材中學習的新內容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活化出一幅幅學生學習的場景,才會有助于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從而產生新的認知結構,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地圖,把“學術形態”“教學形態”的知識轉化為“學習形態”的知識,恰當地處理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與學習過程三者的關系。 教師要根據學校、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重構教材內容,使其更加貼近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只有對學生有“同情”的理解和理解的“同情”,才能更好地分析教材、活化教材,找到更適合學生的設計之路,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載體。同時,在運用主體化策略分析教材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好規劃,在照顧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的同時,也考慮到學習能力好的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問題設置、作業布置等方面要做到具有層次性,使得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吃飽”,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吃好”,避免“因材施教”成為一句空話。五、教學程序化策略‘ 教師在靜態分析教材時,應該預先設想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流程。綜觀國內外數學教材,任何數學教材的任何內容均隱藏著一條教學邏輯主線。試想一下,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者教材前面的引例不正是教師課堂引入的實際案例嗎?在美國、澳大利亞與英國的數學教材中,每章之前都設置復習舊知的部分;在中國的數學教材中,有部分知識也是從舊知識切入的,這本身對應著復習舊知環節或者舊知引新知。教材中歸納概括出來的新概念、新命題、新方法,是課堂需要學習的核心內容。緊接其后的是,在每個國家教材中均呈現的例題,給學生以示范引領,給予學生以模仿的素材。例如,澳大利亞教材中所有的例題都是分欄設計的,左邊是“文字步驟”(step),右邊是對應的“數學解答”(solution),在教材中展現了兩種表征系統,使學生理解原理,有些教材還附有一些注意事項等。接下來是鞏固練習。在國內教材中分別有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并且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數學教材明確分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廣探索”3個層次的系統,使練習有層次,以利于下一個環節布置作業。這樣,從新課的引入到問題的提出、概念的獲得,再到例題的示范、課堂練習,*后是章節總結,都從學生主體出發,構成了一條教學邏輯主線。雖然這些環節有一條教學邏輯主線穿插其中,但是每部分內容未必都按照這條主線來進行,或增或減,實際上這也符合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當然,內容不同,教材編寫理念不同,教學邏輯主線可能不一樣。例如,美國數學教材明確以“探究”為主線來呈現內容,每個小節都由13個小探究組成。因此,教師一定要分析清楚教材中隱含的教學邏輯線條,思考這種安排設計的原因,深刻領悟教材編寫意圖。中學數學教材是靜態呈現的,需要教師動態分析。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設計好問題,用問題串起課堂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促進教學的高效率。因此,數學教學設計應當是“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 ……
教育實習指南 作者簡介
苗鳳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現工作在長春師范大學數學學院,任中學數學教育教研室主任,系校優秀課負責人,吉林省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級教練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2017年,被評選為第六屆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近年發表論文40余篇,編寫教材3部,主持、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20余項,獲得國家及省級獎勵20余項。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