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海島文化與生態的人文地理研究:舟山案例: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74992
- 條形碼:9787308174992 ; 978-7-308-174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島文化與生態的人文地理研究:舟山案例: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 內容簡介
童億勤、董朝陽、伍磊等著的《海島文化與生態的人文地理研究--舟山案例》采用文獻查閱與實地調研,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舟山群島的文化景觀以及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主要內容除緒論外,可以分為文化景觀和人類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兩大部分。前者分別研究舟山群島的某個島嶼或整個群島的文化景觀,安排了四章內容,即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及其價值、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和舟山主題公園文化景觀。后者則以生態足跡和水足跡方法研究海島人類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安排兩章內容,即舟山市的生態足跡與可持續發展和舟山市水足跡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海島文化與生態的人文地理研究:舟山案例:a case study of Zhoushan island 目錄
1 緒論
1.1 文化與生態相互作用的人文化地理學原理
1.1.1 文化的層次性
1.1.2 文化生態學原理
1.1.3 文化景觀原理
1.1.4 生態足跡方法——文化對生態環境作用強度的表征
1.2 舟山群島文化與生態的相互作用機制
1.2.1 舟山群島生態環境概況
1.2.2 舟山群島生態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2.3 舟山群島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反作用
1.3 本書的研究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義
1.3.3 主要內容
2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及其價值
2.1 文化景觀研究綜述
2.1.1 國外文化景觀研究
2.1.2 國內文化景觀研究
2.2 普陀山地理概況
2.2.1 自然地理概況
2.2.2 人文地理概況
2.3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特征
2.3.1 空間特征
2.3.2 建筑特征
2.3.3 環境特征
2.3.4 文化特征
2.4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形成機制
2.4.1 環境感應機制
2.4.2 時間累積機制
2.4.3 心理行為機制
2.5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價值評價
2.5.1 歷史文化價值
2.5.2 美學價值
2.5.3 經濟價值
2.6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的保護及發展
2.6.1 保護原則
2.6.2 發展措施
2.7 結語
2.7.1 主要結論
2.7.2 研究特色與創新
2.7.3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
3.1 研究區概況與研究綜述
3.1.1 研究區概況
3.1.2 研究綜述
3.2 歷史時期(清末)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分析
3.2.1 資料來源與地名統計分類
3.2.2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特征
3.2.3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形成機制
3.2.4 小結
3.3 桃花島旅游地名文化景觀分析
3.3.1 分類體系與資料統計
3.3.2 桃花島旅游地名文化景觀特征分析
3.3.3 小結
4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的類型與分布
4.1 旅游文化景觀研究評述
4.1.1 國外研究
4.1.2 國內研究
4.1.3 研究不足和展望
4.2 海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
4.2.1 概念界定
4.2.2 分類系統綜述
4.2.3 海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構建
4.3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的地理基礎
4.3.1 自然地理基礎
4.3.2 人文地理基礎
4.4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特征分析
4.4.1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
4.4.2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基本類型計量特征
4.4.3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基本類型內涵特征
4.5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分析
4.5.1 整體空間格局分析
4.5.2 旅游自然、人文、服務關聯性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分析
4.6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的關聯因素分析
4.6.1 自然要素、聚落要素
4.6.2 高程
4.6.3 路徑依賴
4.7 結論與討論
4.7.1 結論
4.7.2 討論
5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5.1 主題公園研究概述
5.1.1 主題公園概念辨識
5.1.2 主題公園特征
5.1.3 主題公園類型
5.1.4 主題公園發展歷程
5.2 主題公園研究綜述
5.2.1 國外研究進展
5.2.2 國內研究進展
5.3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背景與現狀
5.3.1 主題公園發展背景
5.3.2 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現狀
5.4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SWOT分析
5.4.1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優勢
5.4.2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劣勢
5.4.3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機遇
5.4.4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挑戰
5.5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個案研究——桃花島射雕影視旅游城的問題與對策
5.5.1 桃花島旅游概況
5.5.2 射雕影視城發展存在的問題
5.5.3 射雕影視城發展的對策
5.6 舟山市發展主題公園的原則及建議
5.6.1 發展主題公園的原則
5.6.2 發展主題公園的建議
6 舟山市生態足跡與可持續發展
6.1 生態足跡計算模型
6.1.1 生態足跡賬戶計算
6.1.2 生態承載力計算
6.2 數據來源與參數選取
6.2.1 數據來源
6.2.2 參數選取
6.3 結果與分析
6.3.1 2012年舟山市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6.3.2 1993—2012年舟山市人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
6.4 舟山市可持續發展評價
6.4.1 資源利用效率評價
6.4.2 生態足跡多樣性指數評價
6.4.3 發展能力指數評價
6.5 結論與展望
6.5.1 結論
6.5.2 展望
7 舟山市水足跡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7.1 國內外研究進展
7.1.1 水足跡研究動態
7.1.2 虛擬水研究動態
7.2 水足跡理論基礎與量化研究
7.2.1 水足跡理論基礎與量化方法
7.2.2 虛擬水理論基礎與量化方法
7.2.3 舟山市農作物虛擬水含量計算
7.2.4 舟山市畜產品虛擬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計算
7.3 舟山市水足跡計算結果
7.3.1 農業水足跡分析
7.3.2 工業、生活及其他水足跡分析
7.3.3 水足跡演化分析
7.4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
7.4.1 基于水足跡的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7.4.2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結果
7.5 舟山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7.5.1 偏*小二乘法回歸模型簡介
7.5.2 水足跡強度影響因子篩選
7.5.3 水資源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7.6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
7.6.1 增強水資源保護意識
7.6.2 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7.6.3 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7.6.4 促進虛擬水貿易
7.6.5 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相關技術
7.6.6 提高管理水平
7.7 結論與展望
7.7.1 研究結論
7.7.2 不足與展望
主要學術名詞
1.1 文化與生態相互作用的人文化地理學原理
1.1.1 文化的層次性
1.1.2 文化生態學原理
1.1.3 文化景觀原理
1.1.4 生態足跡方法——文化對生態環境作用強度的表征
1.2 舟山群島文化與生態的相互作用機制
1.2.1 舟山群島生態環境概況
1.2.2 舟山群島生態環境對文化的影響
1.2.3 舟山群島文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反作用
1.3 本書的研究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義
1.3.3 主要內容
2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及其價值
2.1 文化景觀研究綜述
2.1.1 國外文化景觀研究
2.1.2 國內文化景觀研究
2.2 普陀山地理概況
2.2.1 自然地理概況
2.2.2 人文地理概況
2.3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特征
2.3.1 空間特征
2.3.2 建筑特征
2.3.3 環境特征
2.3.4 文化特征
2.4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形成機制
2.4.1 環境感應機制
2.4.2 時間累積機制
2.4.3 心理行為機制
2.5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價值評價
2.5.1 歷史文化價值
2.5.2 美學價值
2.5.3 經濟價值
2.6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觀的保護及發展
2.6.1 保護原則
2.6.2 發展措施
2.7 結語
2.7.1 主要結論
2.7.2 研究特色與創新
2.7.3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3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
3.1 研究區概況與研究綜述
3.1.1 研究區概況
3.1.2 研究綜述
3.2 歷史時期(清末)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分析
3.2.1 資料來源與地名統計分類
3.2.2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特征
3.2.3 桃花島地名文化景觀形成機制
3.2.4 小結
3.3 桃花島旅游地名文化景觀分析
3.3.1 分類體系與資料統計
3.3.2 桃花島旅游地名文化景觀特征分析
3.3.3 小結
4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的類型與分布
4.1 旅游文化景觀研究評述
4.1.1 國外研究
4.1.2 國內研究
4.1.3 研究不足和展望
4.2 海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
4.2.1 概念界定
4.2.2 分類系統綜述
4.2.3 海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構建
4.3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的地理基礎
4.3.1 自然地理基礎
4.3.2 人文地理基礎
4.4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特征分析
4.4.1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分類系統
4.4.2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基本類型計量特征
4.4.3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基本類型內涵特征
4.5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分析
4.5.1 整體空間格局分析
4.5.2 旅游自然、人文、服務關聯性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分析
4.6 桃花島旅游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的關聯因素分析
4.6.1 自然要素、聚落要素
4.6.2 高程
4.6.3 路徑依賴
4.7 結論與討論
4.7.1 結論
4.7.2 討論
5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5.1 主題公園研究概述
5.1.1 主題公園概念辨識
5.1.2 主題公園特征
5.1.3 主題公園類型
5.1.4 主題公園發展歷程
5.2 主題公園研究綜述
5.2.1 國外研究進展
5.2.2 國內研究進展
5.3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背景與現狀
5.3.1 主題公園發展背景
5.3.2 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現狀
5.4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SWOT分析
5.4.1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優勢
5.4.2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劣勢
5.4.3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機遇
5.4.4 舟山發展主題公園的挑戰
5.5 舟山市主題公園發展的個案研究——桃花島射雕影視旅游城的問題與對策
5.5.1 桃花島旅游概況
5.5.2 射雕影視城發展存在的問題
5.5.3 射雕影視城發展的對策
5.6 舟山市發展主題公園的原則及建議
5.6.1 發展主題公園的原則
5.6.2 發展主題公園的建議
6 舟山市生態足跡與可持續發展
6.1 生態足跡計算模型
6.1.1 生態足跡賬戶計算
6.1.2 生態承載力計算
6.2 數據來源與參數選取
6.2.1 數據來源
6.2.2 參數選取
6.3 結果與分析
6.3.1 2012年舟山市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6.3.2 1993—2012年舟山市人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
6.4 舟山市可持續發展評價
6.4.1 資源利用效率評價
6.4.2 生態足跡多樣性指數評價
6.4.3 發展能力指數評價
6.5 結論與展望
6.5.1 結論
6.5.2 展望
7 舟山市水足跡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7.1 國內外研究進展
7.1.1 水足跡研究動態
7.1.2 虛擬水研究動態
7.2 水足跡理論基礎與量化研究
7.2.1 水足跡理論基礎與量化方法
7.2.2 虛擬水理論基礎與量化方法
7.2.3 舟山市農作物虛擬水含量計算
7.2.4 舟山市畜產品虛擬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其他用水計算
7.3 舟山市水足跡計算結果
7.3.1 農業水足跡分析
7.3.2 工業、生活及其他水足跡分析
7.3.3 水足跡演化分析
7.4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
7.4.1 基于水足跡的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7.4.2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結果
7.5 舟山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7.5.1 偏*小二乘法回歸模型簡介
7.5.2 水足跡強度影響因子篩選
7.5.3 水資源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7.6 舟山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
7.6.1 增強水資源保護意識
7.6.2 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7.6.3 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7.6.4 促進虛擬水貿易
7.6.5 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相關技術
7.6.6 提高管理水平
7.7 結論與展望
7.7.1 研究結論
7.7.2 不足與展望
主要學術名詞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