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二期(總第106期) 內容簡介
《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3期·總第107期,繁體版)》主要內容包括:《左傳,定公四年》祝佗追敘辨正——兼論商代宗族研究的文獻基礎、關于幾組戰國格言璽的解釋、晚明的薦賢、征聘與士人的出處考慮——以鄧元钖為例、介乎國體安危與華夷之辨之間——晚明政府對待外來宗教態度辨析、明末奉教天文學家鄢明著事跡鉤沉、乾隆十一年福安教案述論——以巴黎外方傳教會中文檔案為中心展開、以內丹術為功于天地——儒宗王船山與道士閔一得、華梵兼舉,即文會貫——從佛典翻譯的一種獨特解釋看佛道關系及所表現之文化心理等。
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二期(總第106期) 目錄
關于幾組戰國格言璽的解釋
晚明的薦賢、征聘與士人的出處考慮——以鄧元钖為例
介乎國體安危與華夷之辨之間——晚明政府對待外來宗教態度辨析
明末奉教天文學家鄢明著事跡鉤沉
乾隆十一年福安教案述論——以巴黎外方傳教會中文檔案為中心展開
以內丹術為功于天地——儒宗王船山與道士閔一得
華梵兼舉,即文會貫——從佛典翻譯的一種獨特解釋看佛道關系及所表現之文化心理
自立軍起義的一份原始材料——丘菽園家藏康有為等信件評析
中日學術交流與古史辨運動:從章太炎的批判說起
陳訓慈友朋書札二通跋
《通鑒》三長制系年發微——兼論北魏均田制的性質和作用
“送故”吏與送“故吏——讀《世說新語》札記之
山少傅名言——讀《世說新語》札記之二(上、下)
也說魚籃觀音的來歷
《后漢書》“姓璋”辨
《后漢書》“干欲”解
中華文史論叢:2012年第二期(總第106期) 節選
自白鳥至內藤,他們質疑中國古史的行動前后持續十多年,而這十多年正是中日兩國頻繁交往時段。如果認為兩國疑古思潮互不相涉,那就必須解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在學術思想領域深受日本因素引導的中國學界,古史辨運動是如何做到不被日本因素波及?反之,當承認日本因素在明治維新以來對現代中國構成巨大影響力時,或者是說明治日本是近代中國“思想資源”所自和外來思想文化的“接生婆”時,我們均難以圓滿解答這樣一個問題——何以惟獨1920年代的疑古運動擺脫了日本的影響力?古史辨與日本因素絕緣,不但日本的“思想資源”和“概念工具”論述失其意義,古史辨的“獨創性”及其一眾發起人、支持者與日本學界的嚴重隔閡反將成為檢驗日本影響論的標準。更值得反思的是,曾被時人譽為“國學泰斗”的章太炎,不論個性如何剛烈,脾氣如何不好,或者是在學術觀點上如何排斥新文化運動,但如他在古史辨問題上不是有所見有所悟,也不會無故誣蔑后學接引外力亡史減國。 總結而言,熟知日本疑史思潮的章太炎對國內疑史運動強烈反彈,其反應非民族主義情緒作祟;而維護中國固有歷史文化傳統,亦非保守落伍。相反,其見解有一定前瞻性,而他處處把治學與國運發展緊相連系也有值得我們重視的地方。太炎之所以值得敬仰,也正在于其特立獨行的個性以及極具社會批判性的思想無時不與國家命運發生聯系。 過去有不少學者稱頌顧頡剛在“九一八事變”后比任何一位學者更著意發展經世學術的努力與貢獻。譬如說他親率“禹貢學會”門生后學遠赴邊疆考察民族史、地理、方志、文物,“力求從學術研究中為振興中華民族盡些力量”等等,似乎表現了與白鳥庫吉領導的“滿鐵”轄屬“滿鮮歷史地理調查部”對壘、抗衡之意。也許,我們無須過于質疑顧氏維護民族歷史地理完整的真誠愛國心,但其幡然易幟的舉措多少表現了一種反對疑所不當疑之學術立場。還有,有關工作果真出自真誠愛國心的話,則其中國史地意識及由相關研究所建立的民族認同多多少少反映了他具備一般史家所擁有的民族歷史認同感;然則,他理應在往后日子顯明其于維護民族立場的自我歷史意識上有其一貫而完整的史觀或學術系統。可惜,從其邊疆史地考證直到貫串其一生數十年的古史辨思想源起的詮釋和有所閃躲的自辯等各種現象觀之,他的歷史意識是矛盾而不統一的,其史觀是斷裂而不完整的。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