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955913
- 條形碼:9787542955913 ; 978-7-5429-559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本書特色
潘序倫(1893-1985),江蘇省宜興縣丁蜀鎮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中國現代杰出的會計學家和著名教育家,傳略曾分別收入新版《辭海》、《中國現代教育家傳》第八卷、《中國企業家列傳》第四卷。潘先生生前歷任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校長、名譽校長、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社長、中國會計學會和上海市會計學會顧問、上海市社聯顧問、上海市審計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公正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立信會計編譯所主任和上海市高級會計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是發展我國會計事業和培養我國會計人才的先驅。羅銀勝著的《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傳/序倫財經文庫》講述了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的傳奇人生。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傳/序倫財經文庫》講述了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的傳奇人生。《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傳/序倫財經文庫》講述了潘序倫先生兒時的紈绔生活到青年時期的刻苦求學經歷。介紹了他在美國學成歸國后通過實業報國為我國會計事業做出的不朽功績。還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潘老的坎坷經歷,彰顯了一代宗師的大家風范。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目錄
序二
序三
**章 當年頑子
第二章 豈敢蹉跎
第三章 投身會計
第四章 致力辦學
第五章 服務經濟
第六章 抗日風云
第七章 以“信”立校
第八章 斗爭浪潮
第九章 學術建樹
第十章 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潛心著譯
第十二章 錯劃右派
第十三章 流年浮沉
第十四章 重振“立信”
第十五章 風范長存
后記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節選
《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傳/序倫財經文庫》: **章 當年頑子 沿江蘇省宜興縣城東南方向走一段路,便是蜀山鎮。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7月14日,潘序倫出生在這里的一個地主家庭。 潘序倫的故鄉山明水秀,歷代詩人畫家如謝靈運、李太白、白居易等,都曾到此游覽。宋朝大詩人蘇東坡還在此買田造屋,并在《楚頌帖》中說道:“吾來陽羨(宜興舊名),船人荊溪,意思豁然,為愜平生之欲。”并作詩云:“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后人在此建立了東坡祠堂,每逢他的生辰,地方士紳集會祭祀。參加的人至少是秀才,行禮時都按官階品級,頭戴各式帽頂、花翎,身穿朝服,向東坡神位行三跪三叩首的大禮。潘序倫小時候每逢舉行這樣的儀式,他都隨著父兄溜進去觀看。 潘家世代書香,潘序倫的曾祖父和胞伯都在清朝中過舉人。他的父親潘亮之年幼時因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而失學,只得花錢捐了個候補知縣的虛銜。所以,他把光耀門庭的希望寄予兒輩,他為兒子起名時,將他們兄弟的名字按排行第幾取名為“某曾”(潘序倫起名為“嗣曾”,序倫是他自己成年后另起的),其用意無非是要兄弟用功讀書,像曾祖父一樣中舉,以光宗耀祖。 因此,潘序倫從小就讀了不少古文,還曾參加過一場秀才的縣試。潘亮之一有機會就私下對潘序倫說:“你好好用功,將來中了舉人才風光哩!” 潘序倫就是在這種封建家庭的教育下長大成人的,他受封建科舉的影響是很深的。 潘序倫12歲以前,受的是私塾教育,塾師先是他家的一個遠親,后來就是自己的長兄。 潘序倫入學之初,由他父親帶領,跪在紅氈地毯上,先向塾師叩三個頭。 當時封建禮教的規矩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塾師對學生有絕對的權威,可以任意用“戒尺”責打和禁閉學生,即使學生家長看到也不應勸阻。教室就設在家庭的大廳里,當中供著大成至圣先師孔子、文昌帝君和北斗魁星三座神位。清晨讀書之前,學生必須先向神位作揖叩首,潘序倫讀書時也是這樣真心誠意地行禮祝禱的。 到了1904年,康、梁變法維新之后,廢止以“八股文”為取士之途,改為經必、策論和文藝三場考試。經義是以四書五經為題,策論則可議論時政得失。為了準備策論考試,潘序倫的長兄叫潘序倫熟讀梁啟超的《新民叢報》和《飲冰室文集》。其中有不少篇文章,如《彼得大帝傳》《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等,潘序倫都會背誦。所謂文藝,主要是數理化,中外歷史、地理等。為此,潘序倫長兄特地為他到上海買了不少理化試驗器械和《泰西各國通史》《瀛寰全志》《數理精蘊》等書,使他開始接觸到許多新鮮知識。 在科舉廢除的次年,宜興縣東南八鄉上的24家“大族”,集會討論利用東坡祠堂房屋興辦了一所東坡高等小學,各族子弟都可以人學。**期共招收36人,分正科、預科兩班。 這年,潘序倫13歲,被選人正科,據說正科畢業生就可以算是“秀才”了。學校規模很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設校長、學監(相當于教務主任)之外,因學生全部住讀,還設有舍監(相當于訓導主任)。這些成員,全都是由24個大族論資協商推薦的。例如,校長是由一位年已古稀、姓許的“貢生”擔任,他的祖父是進士,父親是舉人;學監姓崔,也是貢生;舍監則是一個祖上做過高官的姓呂的人擔任。學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方法,仍保留著許多舊科舉私塾的痕跡,教職員可以任意斥罵學生。課程除讀“四書”“五經”、《史記》等古典文學以外,還有英文、日文、數學、中外史地、體操、音樂等,可以說與現在的高中課程差不多了。 潘序倫因為過去已經看過、讀過這些書,有了一點基礎,所以到年終考試得了個**名。回到家里稟告了父親潘亮之,潘亮之向來對子女很嚴厲,面部表情總是冷若冰霜,這次總算對兒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親切地撫摸著他的頭顱,勉勵他繼續努力。 潘序倫小學畢業后,和三哥一同到上海,考進了位于浦東六里橋的浦東中學。 浦東中學是由泥水匠起家后來又毀家興學的楊斯盛先生創辦的。說到楊斯盛,他因“破家興學”而被胡適譽為“中國**偉人”。 楊斯盛少時父母雙亡,無錢讀書。后來學做泥瓦匠以糊口,但他咬緊牙關“睜開眼睛料事,立定腳跟吃苦,駝起肩頭做工”,辛勞30年,終于成為上海灘一個大富翁。楊斯盛成為富翁之后,沒有忘記過去那些苦難的日子,沒有忘記窮人。“遇了什么天災人事,務必捐出巨款,賑濟受害的人。遇到什么公益事業,務必出錢捐助。他生平捐錢造的馬路也不知有多少條,救活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了。”但他*為人稱道的還是“毀家興學”。楊斯盛因為少時沒有讀過多少書,所以他想讓孩子們都有書讀。于是他捐了10萬元,創辦了廣明小學,還附設一個師范傳習所。后來漸漸擴大,改為浦東中學,附設兩等小學。但這所學校開辦不到兩年,他就去世了。他臨死時的*后一句話是,“那學校用的黑板要改良”。 1907年春,黃炎培在楊斯盛的盛邀下,負責創辦浦東中學,黃炎培任首任校長,這是上海成立*早的一所完全中學。在“勤樸”校訓的滋育下,該校名人輩出,涌現了張聞天、蔣經國、蔣緯國、王淦昌、陳芳允、范文瀾、羅爾綱、錢昌照、潘序倫、董純才、葉君健、馬識途、殷夫、胡也頻、謝晉等著名校友。 1908年,剛小學畢業的潘序倫,聞悉浦東中學的黃炎培校長對學生德、智、體三育的訓練極為嚴格,便前往報名應試,經考試被錄取成為該校的一名學生。由此,黃、潘兩人結下了師生情誼。黃炎培親自擔任修身課教師,“講課時,講得有聲有色,富有興趣,發人深思,學生認為是難得的樂事。任師(黃炎培號任之——引者)真是一位教育家和心理家,我們和他談話,猶如見到了嚴父,又如遇著了慈母。”對此,潘序倫在晚年還記憶猶新。 ……
中國現代會計之交-潘序倫傳 作者簡介
碩士,講師,會計系副主任。具有十多年教學經驗,從教期間主要講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將實務操作與理論知識完美結合,授課效果突出,教學評價優秀。公開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