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菊與刀:全譯本 內容簡介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與刀”的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尼迪克特在二戰結束后寫成《菊與刀(全譯本)》,共13章:從對戰爭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人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和孩子怎樣受教育。《菊與刀(全譯本)》夾敘夾議,拋開了對櫻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對家庭關系、精神信仰進行白描式的對比,諸如美國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質、戰爭宣傳、家族關系等的不同觀念。時至今日,《菊與刀(全譯本)》這本書被認為史上描寫日本文化的書。此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評價,其極大的影響至今不減。
菊與刀:全譯本 目錄
第二章 戰爭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安其位
第四章 明治維新
第五章 對歷史和世界的恩債
第六章 恩情之重,永難償清
第七章 *難承受之返恩
第八章 洗清污名
第九章 人類情感之世界
第十章 德之兩難困境
第十一章 自律
第十二章 孩童培養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菊與刀:全譯本 節選
《菊與刀(全譯本)》: 關于戰爭,每個文化傳統都有各自的普適觀念,而在所有西方國家中,此類觀點大同小異。比如,準備殊死一戰時,會對應特定的號角聲,再比如,在本土戰場上失利時,會采取特定的安撫措施,同時,陣亡和投降人數之間存在一種穩定的比例,而且,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也有特定的行事原則。凡是西方國家之間的戰爭中,以上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因為這些國家擁有相似的文化,包括戰爭領域的思想觀念。 日本人的思想與西方戰爭慣例存在各種脫節,這些都可以作為寶貴的資料來研究他們對生活的看法以及對人類使命的信念。為了對日本文化及行為方式進行系統性研究,分析這些觀念差距時,無需根據在軍事方面的重要性來進行篩選,因為在研究日本人的特性時,這些都可能成為關鍵點,進而引出各種急需解答的問題。 日本人為發動戰爭辯護的理由與美國正相反,他們對國際局勢的定義也與我們極為不同。美國人將戰爭歸咎于軸心國①的挑釁,即日本、意大利、德國試圖掠奪土地的不義行為,違反了國際和平的宗旨。無論軸心國是否在滿洲國、埃塞俄比亞和波蘭成功奪取政權,這種意圖和行為足以證明這些國家已走上了一條欺凌弱者的邪惡道路。它們違反了“互不干擾”的國際法則,或者說至少沒有為自由企業制度開放門戶。而日本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場戰爭的緣由。日本人認為如果每個國家各自擁有絕對獨立的主權,世界將會永遠陷入政治混亂,因此日本有必要努力戰斗,建立起一個統治層級集團,當然塔頂必然是日本,因為只有日本是一個自上而下嚴格遵守層級制度的國家,因此更能理解“各安其位”的必要性。日本已經在自己的國土上實現了和平統一,在鎮壓了強盜之后,又建設了鐵路、電力及鋼鐵產業,而且日本方面的官方數據顯示,日本公立學校造就了教育在新一代人中99.5%的普及度。作為建立層級制度的前提,日本將以長兄的姿態撫養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國。同為“大東亞”一脈,日本將首先瞄準美國,之后是英國和俄羅斯,將其從所在區域的地位拉下來,并讓其重新找到各自適合的位置。所有的國家都將歸于同一世界,在全球層級制度中對號入座。在下一章,我們將探析這種被賦予了極高價值的層級制度在日本文化中有何意義。于日本而言,它其實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愿景。然而,被日本攻占的國家并不承認這一點。而后,日本雖然戰敗,卻絲毫不對其“大東亞聯合”的理想做出任何道德上的批判,即使是*不具備侵略思想的戰俘群體中,也很少有人對日本在大陸和太平洋西南地區的企圖做出任何控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必將保留其生性中的某些態度,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對層級制度的信仰與信心。這一點雖與熱愛平等的美國人格格不入,但我們也有必要理解日本人口中的層級制度有何含義,以及日本將其與自身的哪些優勢相聯系。 ……
菊與刀:全譯本 作者簡介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民族學家,詩人。20世紀初少數的女性學者,受到法蘭茲·鮑亞士的影響,同愛德華·薩皮爾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論,認為文化如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征。本尼迪克特早年學習英國文學,故其作品文筆高妙,并善于作詩以及細膩的描述。她的作品中,尤以《文化模式》《菊與刀》最為著名。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