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09844
- 條形碼:9787520309844 ; 978-7-5203-098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 本書特色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是一部全面研究、記錄南宋時期,流傳于鄂東南陽新顏子山地域的混元教文化手稿。混元道派是由南宋人雷時中創立于中國南方的一個全新的道教流派,曾有數千名混元弟子,至今已近八百余年歷史。《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是一部全面研究和記錄南宋時期,流傳于鄂東南陽新地域的混元道教文化手稿。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分六個章篇《混元綜述》、《雷時中與混元道》、《經典評析》、《道教故事》、《混元音樂》、《韻腔曲牌》等,對其流傳歷史、道教始祖、混元哲學、主要經典、道教習俗、混元音樂等層面,進行了卓有依據的田野考察,是對鄂東南乃至中國南方混元道派文化歷史的開創性探索與豐富。作者以較大的篇幅記錄了混元道教音樂全貌,用100余段樂譜對其聲腔體系中的“北腔”“顏腔”“嘆腔”“彩腔”進行了音樂學、民俗學方面的比較研究和記錄,認為此樂對鄂東南地域民間音樂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用較大的篇幅記錄了混元道教音樂全貌,用100余段譜例對其聲腔體系中的“北腔”“顏腔”“嘆腔”“彩腔”進行了音樂學、民俗學方面的比較研究和記錄,認為此樂對鄂東南地域民間音樂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 內容簡介
混元道派是由南宋人雷時中創立于中國南方的一個全新的道教流派,曾有數千名混元弟子,至今已近八百余年歷史。《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是一部全面研究和記錄南宋時期,流傳于鄂東南陽新地域的混元道教文化手稿。全書分六個章篇《混元綜述》、《雷時中與混元道》、《經典評析》、《道教故事》、《混元音樂》、《韻腔曲牌》等,對其流傳歷史、道教始祖、混元哲學、主要經典、道教習俗、混元音樂等層面,進行了卓有依據的田野考察,是對鄂東南乃至中國南方混元道派文化歷史的開創性探索與豐富。作者以較大的篇幅記錄了混元道教音樂全貌,用100余段樂譜對其聲腔體系中的“北腔”“顏腔”“嘆腔”“彩腔”進行了音樂學、民俗學方面的比較研究和記錄,認為此樂對鄂東南地域民間音樂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者認為混元道是“以奉玄武大帝為教主,以含一合萬的哲學思想為核心,廣泛吸收天心正法、神霄雷法和諸子百家理學精華為已用,以道法自然、身心同修為目標的正一道教流派”給予介定。此外,混元道派對武當青微派的形成和混元派的介入都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 目錄
一 引言
二 混元道教
三 流派特點
四 流布環境
五 俗儀述要
六 神譜系統
七 文化特征
第二章 雷時中與混元道
一 始祖雷時中
二 混元道考
第三章 雷著經典考析
一 《修煉直指》評解
二 《混元六天妙道一炁如意大法》考析
第四章 道俗故事
第五章 混元音樂
一 韻腔系統
二 曲牌擷介
三 主要樂器
四 道場俗規
五 音樂審美
第六章 韻腔曲牌
一 北腔
二 顏腔
三 嘆腔
四 彩腔
五 曲牌
后記
顏子山混元道教文化洞稿 作者簡介
費杰成,1943年出生于湖北省陽新縣。副研究館員職稱。曾獲“黃石市首屆十大文化名人”稱號。長期從事地域文化研究。著有《祀稷鑼鼓研究》、《鄂南民俗擷論》、《興國州民俗考略》、《陽新民俗》、《興國州民間器樂曲類纂》、《陽新民歌與民俗》、《西塞山神舟文化研究》、《老屋歌碟》、《彩色的山風》、《鄂東南人類文化史話》等多部專著。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