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00768
- 條形碼:9787203100768 ; 978-7-203-1007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基礎研究叢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在進一步詮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的基礎上,全面總結了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評價了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明確了困難瓶頸和關鍵環節,提出了進一步確保山西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努力方向和對策建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節 發展經濟學理論
第二節 經濟發展階段理論
第三節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第四節 社會發展理論
第五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二章 傳統文化中小康思想的源流
**節 小康思想的溯源
第二節 古代小康思想的演變
第三節 近代小康思想的發展
第三章 全面小康社會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節 從“四個現代化”到“小康之家”
第二節 從小康社會到“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三節 從溫飽型小康到總體小康
第四節 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夢”
**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出
第二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第三節 “中國夢”與“新三步走戰略”
第四節 “中國夢”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五章 山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
**節 從貧困落后到基本溫飽的實踐(1949-1989)
第二節 從基本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1990-2000)
第三節 從總體小康向全面建設小康的邁進(2001-2012)
第四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2012年至今)
第六章 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評價
**節 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二節 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評價
第三節 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第四節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對策建議
第七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節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第二節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和制度保障
第三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第四節 以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統領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第五節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金融振興和民營經濟發展
第六節 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實現全面小康
第八章 以轉型升級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節 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二節 山西全面轉型戰略演進
第三節 山西經濟結構特征及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績
第四節 新形勢下山西全面轉型路徑選擇
第五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下加快推進全面轉型建設
第九章 以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節 山西生態文明建設現狀
第二節 在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第三節 以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破口和實施路徑
第四節 山西以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對策建議
第十章 以扶貧開發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節 以扶貧開發推動山西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山西貧困與扶貧開發現狀
第三節 山西以扶貧開發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形勢分析
第四節 山西以扶貧開發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與路徑選擇
第五節 山西以扶貧開發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對策建議
第十一章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意義
第二節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狀
第三節 山西綜改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第四節 推進山西綜改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第五節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建議
后記
參考文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節選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基礎研究叢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三、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黨的十六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來之后,黨中央主要著力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這些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經過反復探索和不斷總結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它們“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好、發展好這些制度”。 黨的十六大以后,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意見和措施,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2005年5月26日,中共中央轉發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著重要抓好兩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的作用,保障代表的知情權,擴大代表對常委會活動的參與,為代表深入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創造條件,支持、規范和保證其依法履行職責和行使權力;二是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制度建設,使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更好地發揮*高國家權力機關、工作機關和代表機關的作用,促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規范化。2005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政治協商的內容、形式和程序,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作用和民主監督作用,加強中國共產黨同黨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2006年2月8日和7月24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和《關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促進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新發展新變化,進一步擴大統一戰線工作范圍。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民族自治制度,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把扶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加強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作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峭七M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曾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總體目標和要求。2003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明確提出,本屆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爭取在立法工作上,實現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到2008年,以憲法為核心,法律為主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7個法律部門、3個層次的法律規范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