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794482
- 條形碼:9787535794482 ; 978-7-5357-944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本書特色
廣義相對論研究巨大尺度的物體──例如星體、甚至整個宇宙;量子力學研究甚至整個極小尺度的奇妙現象──如原子世界。弦理論 (String Theory) 則企圖成為兩者間的橋梁。
從微細的“弦”振動開始,弦理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十維的世界中,其中四維是我們日常生活感知的時空,另外六維呢?物理學家發現,1976年出現的“卡拉比-丘流形” (Calabi-Yau Manifolds),一個純粹的數學幾何結構,正好可以用來刻畫六維空間的內在形狀!
本書中,丘成桐細說從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等幾何學家、到愛因斯坦、卡拉比以及丘成桐自己的研究、他對幾何學未來的看法等等;敘述了他幾十年來所有成就的來龍去脈以及心路歷程。讀者可以深切了解近代數學和物理學研究的重要進展,更體會到*流科學家的研究精神。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內容簡介
廣義相對論研究巨大尺度的物體──例如星體、甚至整個宇宙;量子力學研究甚至整個極小尺度的奇妙現象──如原子世界。弦理論則企圖成為兩者間的橋梁。從微細的“弦”振動開始,弦理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十維的世界中,其中四維是我們日常生活感知的時空,另外六維呢?物理學家發現,1976年出現的「卡拉比-丘流形」,一個純粹的數學幾何結構,正好可以用來刻畫六維空間的內在形狀!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目錄
中文版序 希望年輕人能理解數學之美,以及我做學問的精神
英文版序 數學,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冒險!
序曲 從柏拉圖到宇宙未來的形貌
第1章 想象邊緣的宇宙
第2章 自然秩序中的幾何
第3章 打造數學新利器
第4章 美到難以置信:卡拉比猜想
第5章 證明卡拉比(是錯?是對?)
第6章 弦論的DNA
第7章 穿越魔鏡
第8章 時空中的扭纏
第9章 回歸現實世界
第10章 超越卡拉比一丘
第11章 宇宙解體(想知道又不敢問的世界末日問題)
第12章 尋找隱藏維度的空間
第13章 數學·真·美
第14章 幾何的終結?
后記 每天吃個甜甜圈,想想卡拉比一丘流形
終曲 進入圣堂,**幾何
龐卡萊之夢
附錄1 了解三個重要概念:空間、維度、曲率
附錄2 名詞解釋
附錄3 原文注釋
索引
譯后記 對曲撫弦好時光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相關資料
本書引領讀者探索一個奇怪又奇妙的可能性:我們看到的三維空間可能不是宇宙中*的幾個維度。由數學大師為我們從頭細說,深度講解這個近代理論物理學*令人興奮、爭論繽紛的發展。──格林 (Brian
Greene,哥倫比亞大學物理教授,《宇宙的琴弦》等暢銷書作者)
愛因斯坦的想像:物理定律從空間的形狀涌現出來。弦理論的更高維度將愛因斯坦的概念往前拓展,不僅改變了近代物理,也改變了數學的形貌,而丘成桐正是身處于這些發展的中心。在這本雄心十足的書中,丘成桐敘述了他在數學世界的經驗、弦理論和數學結合、嘗試了解空間的努力。──波欽斯基 (Joe
Polchinski,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校區物理教授)
《大宇之形》風格獨特:在描述過去四十年幾何分析和弦理論的發展,以及指出未來的方向之外,同時也是本半自傳。這本書讓我們得以了解近代*重要、*有影響力數學家之一的思維以及洞見。──多納森 (Simon
Donaldson,倫敦皇家學院理論數學教授兼數學研究院院長)
一般讀者在《大宇之形》中會發現許多充滿挑戰的概念和想法;學者則在了解丘成桐的成長過程和研究工作時,會覺得興趣盎然。──威滕(Edward
Witten,普林斯頓高研究院教授)
這是弦理論的數學如何被發現的*手報道。菲爾茨獎得主丘成桐和科普高手納迪斯聯手,讓我們見識到位于宇宙中心的深層次的幾何。──史特格茲 (Steven
Strogatz,《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康奈爾大學數學系教授)
丘成桐和納迪斯的這本不尋常的書,帶給愛好者關于數學中*美麗和*重要的神秘內部世界的出色一瞥。——科茨(John Coates,劍橋大學,賽迪純粹數學教授)
《大宇之形》把讀者帶上了探訪現代幾何與物理學的美麗領域,以及當代做出貢獻的人物的奇妙旅程,我極力推薦給富有求知欲的讀者。——格羅斯(David J.gross,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格魯克理論物理教授)
第一推動叢書 宇宙系列:大宇之形 作者簡介
丘成桐(Shing-Tung Yau),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大師之一,著名科學家,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他獲得了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萊福特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等大獎,是美、俄、中、意四國科學院院士。
丘成桐成功地解決了許多有名的數學難題,在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復幾何、代數幾何以及廣義相對論等都有影響深遠的貢獻。自1987年起,丘成桐在哈佛大學數學系任教,目前剛卸任該系系主任。
史蒂夫·納迪斯 (Steve Nadis),《天文》雜志專欄作家,在MIT、“關心世事科學家聯盟”擔任過研究員,曾任世界資源研究所和WGBH、NOVA等機構的顧問。
譯者介紹:
翁秉仁,畢業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分校,現為臺灣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低維拓撲、微分幾何。曾翻譯《數學:確定性的失落》與《科學人》等。
趙學信,成功大學建筑研究所建筑碩士,現任數學部編本網站工程師。曾翻譯《Net&Ten》《現世》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