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組成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51778
- 條形碼:9787568251778 ; 978-7-5682-517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組成原理 內容簡介
《計算機組成原理/面向“十三五”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共分兩部分內容——簡明數字邏輯和計算機組成原理。數字邏輯內容占全書的三分之一,計算機組成原理內容占三分之二。上篇“簡明數字邏輯”的主要內容是:第1章概論、第2章邏輯代數和邏輯門電路、第3章組合邏輯電路、第4章時序邏輯電路、第5章只讀存儲器與可編程邏輯器件。下篇“計算機組成原理”的主要內容是:第6章存儲器組織、第7章運算器、第8章指令系統、第9章控制器設計原理、第10章輸入/輸出系統、第11章并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簡介。 《計算機組成原理/面向“十三五”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加入了新知識,如超線程技術、雙內核技術,內存發展趨勢等。*后一章介紹了集群機的概念,它是云計算的硬件基礎內容。 《計算機組成原理/面向“十三五”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可作為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科學等新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供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及各類自學人員參考。
計算機組成原理 目錄
上篇 簡明數字邏輯
第1章 概論
1.1 計算機歷史
1.1.1 **代電子管計算機
1.1.2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1.1.3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1.1.4 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2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1.3 超級計算機發展史
習題
第2章 邏輯代數和邏輯門電路
2.1 邏輯關系和邏輯門電路
2.1.1 邏輯“與”及“與”門
2.1.2 邏輯“或”及“或”門
2.1.3 邏輯“非”及“非”門
2.1.4 復合邏輯及復合門
2.2 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
2.2.1 邏輯函數的“相等”概念
2.2.2 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
2.3 邏輯函數的化簡
2.3.1 邏輯函數的標準“與或”式和*簡式
2.3.2 邏輯函數的公式化簡法
2.3.3 邏輯函數的卡諾圖化簡法
2.4 常用TTL門電路芯片
2.4..1 TTL“與非”門單元電路
2.4..2 常用TTL門電路芯片
習題
第3章 組合邏輯電路
3.1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3.1.1 分析方法
3.1.2 分析舉例
3.2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3.2.1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方法
3.2.2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舉例
3.3 中規模集成電路邏輯部件
3.3.1 編碼器
3.3.2 譯碼器及其應用
3.3.3 數值比較器
3.3.4 數據選擇器及其應用
3.3.5 組合邏輯電路舉例
習題
第4章 時序邏輯電路
4.1 觸發器
4.1.1 用“與非”門組成的基本RS觸發器
4.1.2 用“與非”門組成的鐘控觸發器
4.1.3 邊沿觸發器
4.2 寄存器和移位器
4.2.1 寄存器
4.2.2 移位器
4.2.3 相聯存儲器
4.2.4 用JK觸發器實現寄存器
4.3 同步計數器
4.3.1 計數器設計
4.3.2 計數器集成芯片介紹
4.3.3 Ⅳ進制計數器
習題
第5章 只讀存儲器與可編程邏輯器件
5.1 只讀存儲器(ROM)
5.1.1 ROM的結構
5.1.2 ROM的工作原理
5.1.3 ROM制造技術簡介
5.1.4 只讀存儲器(ROM)的應用
5.2 可編程邏輯器件
5.2.1 可編程邏輯陣列(PLA)
5.2.2 可編程陣列邏輯(PAL)簡介
5.2.3 通用陣列邏輯(GAL)簡介
5.2.4 實例介紹
習題
下篇 計算機組成原理
第6章 存儲器組織
6.1 主存儲器的構成
6.1.1 主存儲器芯片
6.1.2 主存儲器容量的擴展
6.2 存儲系統組織
6.2.1 雙端口存儲器與并行主存系統
6.2.2 高速緩沖存儲器
6.2.3 替換策略及更新策略
6.2.4 虛擬存儲器
6.3 主存儲器的芯片技術
6.3.1 快速頁式動態存儲器(FPMDRAM)
6.3.2 增強數據輸出DRAM(EDRAM)
6.3.3 同步動態存儲器
6.3.4 雙速率同步動態存儲器
6.3.5 磁性隨機訪問存儲器
6.4 三級存儲體系
6.5 磁盤存儲設備
6.5.1 磁記錄原理與記錄方式
6.5.2 磁盤存儲設備
習題
第7章 運算器
7.1 數據信息的表示方法
7.1.1 帶符號數的表示
7.1.2 補碼加減法
7.1.3 定點表示與浮點表示
7.1.4 溢出判別
7.1.5 字符的表示
7.2 算術邏輯運算部件ALu
7.2.1 一位全加器
7.2.2 串行進位并行加法器
7.2.3 先行進位并行加法器
7.2.4 補碼加法器
7.2.5 算術邏輯運算部件ALU舉例
7.3 定點乘除法運算
7.3.1 定點乘法運算
7.3.2 定點除法運算
7.4.浮點四則運算
7.4.1 浮點加減運算
7.4.2 浮點乘法運算
7.4.3 浮點除法運算
7.5 運算器的組成
7.5.1 暫存器型運算器
7.5.2 多路選擇器型運算器
習題
第8章 指令系統
8.1 指令格式
8.1.1 指令字長
8.1.2 操作碼格式
8.1.3 指令助記符
8.2 尋址方式
8.2.1 指令尋址方式
8.2.2 數據的尋址方式
8.3 指令類型
8.4.CISC和RISC
8.5 PentiumII指令格式
習題
第9章 控制器設計原理
9.1 基本概念
9.1.1 運算器及內總線
9.1.2 主存接口
9.1.3 控制器
9.2 機器指令的周期劃分與控制信號
9.2.1 指令執行分析
9.2.2 指令執行周期
9.2.3 控制信號
9.3 指令執行流程
9.3.1 運算指令執行流程
9.3.2 傳送指令執行流程
9.3.3 控制指令執行流程
9.4 微程序控制器
9.4.1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9.4.2 微指令編碼格式的設計
9.4.3 微程序控制器
9.5 時序系統
9.6 時序控制方式
9.7 模型機的主機設計
9.7.1 模型機指令系統設計
9.7.2 總體結構與數據通路
9.7.3 時序系統與時序控制方式
9.7.4 微指令格式
9.7.5 通用寄存器的控制邏輯表達式
9.7.6 微程序控制器
9.7.7 微程序流程圖
9.7.8 微程序編制舉例
9.7.9 模型機CPU設計過程總結
9.8 CPU技術簡介
習題
第10章 輸入/輸出系統
10.1 輸入/輸出設備簡介
10.1.1 常用輸入設備簡介
10.1.2 常用輸出設備簡介
10.2 系統總線
10.2.1 系統總線種類
10.2.2 總線通信同步方式
10.2.3 總線爭用控制
10.2.4 微機總線
10.3 輸入/輸出接口
10.3.1 串行接口
10.3.2 并行接口
10.3.3 接口尋址
10.4.輸入/輸出控制方式
10.4.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10.4.2 程序中斷控制方式
10.4.3 DMA控制方式
10.4.4 通道控制方式
習題
第11章 并行計算機體系結構簡介
11.1 并行計算機的分類
11.2 SIMD計算機
11.2.1 陣列處理機
11.2.2 向量處理機
11.3 MIMD計算機
1l.3.1 多處理器系統
11.3.2 多計算機系統
11.3.3 集群機系統
11.4 第六代超級計算機概念
習題
參考文獻
計算機組成原理 作者簡介
沈美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長年從事教學工作,教過的課程有“信號與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專業英語”等。主持完成過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子課題,一項北京市面上項目,四項橫向課題等。發表論文十多篇,基中有兩篇是EI檢索、兩篇SCI檢索。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