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320700
- 條形碼:9787553320700 ; 978-7-5533-207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內容簡介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分為三部分:漫步文壇,我評我議、汪老逝矣,余韻悠悠、以文會友,悅讀怡人,余韻悠悠。**部分主要針對文壇現狀、群眾感興趣的熱點問題,發表評論。以人們熟悉的作家作品、文壇故事為載體,宣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文藝觀。第二部分對具體作品進行評論。主要評論江蘇省那些寫作時間較長,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沒有機會或者很少受到評論家關注的作家群。第三部分是對汪曾祺的作品進行據實評論。作者將迄今為止國內出版界尚不多見的、面向群眾的文藝評論作品集結出版,是對大眾文藝評論這一類文體的補充和完善。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目錄
也談“詩貴創造”及其他
春雨和時代精神
無情就是假,有情就是真
“從泥巴里拱出來的”說起
《丑石》、銅釘及其他
“給錢就讓發表作品”質疑
文學,請擺脫金錢的困擾
五談法制文學寫作
縮短這個距離
站在哪里“拍攝”生活?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僅靠才氣寫作是不夠的
直面人生反映時代
文藝期刊如何吸引讀者?
請別忘了農村讀者
不可忽視的一支文學隊伍
創作追求和群眾需求
通俗小說大有可為
紀實文學三題
門外談詩(五則)
老去的是時光不老的是青春
不要苛求笑聲
吹散影視界的脂粉氣
從沒落到輝煌僅一步之遙
段子很難獨霸文壇
開心——喜歡段子的唯一理由
向《咬文嚼字》編者進一言
選好金箍棒玩出新名堂、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不是誰都能成為王寶強
注目光環背后的艱辛
有一種努力藏在輝煌背后
“全民散文寫作”也很好啊!
為一位業余作者點個贊
……
汪老逝矣 余韻悠悠
以文會友 悅讀怡人
附錄
陸建華編著作品目錄
后記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節選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人們讀他寫的《山鄉巨變》及短篇小說‘《禾場上》《山那面人家》等,總感到其作品的字里行間散發著青草、野花的香味,覺得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宛若真人。有人曾就此當面向立波同志請教,問他的作品究竟是怎樣寫出來的?他想了想,笑了笑回答說:“從泥巴里拱出來的。” 拱,而且是從“泥巴里”,這句話說得形象生動,含意深長。據新版《辭海》對“拱”字的釋義:聳起而掀動。文藝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作家的一篇真正來自生活的作品,在它誕生之前,那情形很有點像“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其真正成熟了‘并且噴薄而出時,則便是由“聳起”而進入“掀動”,.如周立波同志所形容的那樣,從人民的生活土壤里“拱”出來了。.生活的“泥巴里”,含有作家進行藝術創造所必需的一切汁液,因此,大凡真正“從泥巴里拱出來”的作品,總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藝術之花:而那些脫離生活編造出來的作品,雖然貌似華麗,.但終因缺少那種唯有生活土壤才蘊含著的豐富養分,故顯得蒼白無力,以至干癟、單薄、虛假。有些青年同志曾經以其成功的處女作引起文藝界的重視和讀者的興趣,但后來卻逐漸銷聲匿跡了。其原因往往在于:他們的處女作是在生活的深處獲得創作素材,并且是久已孕育于心以后,終于一朝創作成功,即,是“從泥巴里拱出來的”:后來,脫離生活了,或者不肯繼續在深入生活上下苦功,于是,在他們編造出來的作品中,就再也沒有那種吸引人們目光的來自生活的靈氣,他們的藝術創作才能也就跟著逐步枯萎了。 有成就的作家總是十分注意把自己牢牢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高曉聲甚至夸張地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基地稱之為“天堂”,他說:“在這個‘天堂’里,一本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不及一張熟面孔。”陸文夫則由衷地表達他對自己生活基地蘇州的眷戀之情:“走在馬路上,會碰到許多熟面孔,每一張熟面孔,都會使我想起他們的許多事情來。”老作家在這方面的例子就更多了,趙樹理、周立波、柳青,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或太行山區,或湖南的桃花嶺,或終南山下的黃甫村…… 在作家深入生活的問題上,過去由于“左”的路線影響,存在很多毛病。譬如把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單純理解為改造思想,甚至把作家當勞力使用,就是一種簡單化、片面化、絕對化的做法,應當撥亂反正。但是,深入生活這個方向始終是正確的,應該堅持的。不能因為過去在深入生活的道路上有過曲折,就拒絕深入生活。現在有的作家,特別是一些青年作家,過分強調創作的才華和靈感,不重視生活積累,這是值得正視和必須解決的問題。誠然,創作的才華和靈感是不可少的,但*根本的還是要有扎實的生活基礎。 自覺地深入到生活中去吧!像土地不負莊稼漢一樣,生活的土壤也必將厚贈一切愿意與它保持密切聯系的文藝工作者。當你從生活的土壤中飽吮生命的乳汁時,你的作品也就一定會不斷地“從泥巴里拱出來的”。 (1983/1) ……
花兒為什么不那么紅 作者簡介
陸建華,1940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蘇高郵。1963年暑假畢業于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在校讀書期間開始發表作品。長期在宣傳文化部門工作,曾任江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作家協會散文工作委員會主任等職。堅持業余寫作半個多世紀,有《文壇絮語》《不老的歌》《家鄉雪》《勉耕齋里的詩意追求》《陸建華散文自選集》等評論和散文集多種問世。 新時期以來,與汪曾棋同鄉的陸建華致力于汪曾祺研究與宣傳.系汪曾祺研究會會長,已出版《汪曾棋傳》《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私信中的汪曾棋》《汪曾祺與(沙家浜)》四種。其中,《汪曾祺的春夏秋冬》獲第三屆紫金山文學獎。另,主編出版的四卷本《汪曾祺文集》獲第三屆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學藝術獎。2014年底,在慶祝江蘇省文聯成立60周年大會上,獲“江蘇省藝術貢獻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